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论文_曾莉

【摘要】目的:探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成长及应对方式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屈服、回避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成长总分及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精神改变、欣赏生活、面对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提高患者成长水平,促使其积极面对身体变化,转变不良应对方式。

【关键词】应激系统理论;重度烧伤;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应对方式

Effect of Nursing Model Based on Stress System Theory on Post-traumatic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wth Level and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model based on stress system theory on post-traumatic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wth level and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Methods:A total of 110 severe burn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table method,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ased on the stress system theory based on conventional care.The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wth level and coping styl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Resul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nxiety/depression, growth(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anxiety/depression, yield, and avoidanc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total growth scores and new possibilitie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spiritual changes, appreciation of life, and fac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P<0.05).Conclusion:Nursing mode based on the stress system theor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traumatic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improve the patient's growth level, prompt them to actively face physical changes, and transform bad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Stress system theory; severe burns;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wth level; coping style

重度烧伤患者具有病情复杂、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特点,患者需经历频繁创面换药、植皮手术、伤口感染处理等漫长而痛苦的治疗过程,治疗费用较大,且易出现容颜损伤、肢体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死亡威胁,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创伤[1-2]。心理应激是指个体遭受应激事件后产生的一系列特征性症状群,以意识警惕、失眠、焦虑、抑郁等为主要表现[3]。有文献显示,20%~45%的烧伤患者患有心理应激[4]。应对方式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行为[5]。相关理论认为,个体应对方式与其应激反应水平密切相关[6]。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遭受创伤事件后促使其发生心灵成长、自我意识改善等积极改变[7]。该理论最早源自国外,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初始阶段。本研究主要探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18~59岁,平均(42.51±11.7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中专26例,大专及以上14例;付费方式:自费23例,公费32例。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19~57岁,平均(41.18±12.2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7例;付费方式:自费25例,公费3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8岁<年龄<60岁;符合重度烧伤诊断标准;具有一定阅读、交流能力;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者;精神或神经疾病者;病情危重,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换药、适当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3.1健康教育 ①入院宣教:待休克患者苏醒后,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管理制度、主管医师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同时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换药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并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②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治疗早期应坚持清淡饮食,并逐渐向普食过渡,以防应激性出血、溃疡的发生;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③康复训练: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并鼓励患者及早开展主被动功能训练。每周3~5次,每次20~30min。

1.3.2放松疗法 包括腹式呼吸、肌肉放松、音乐疗法4种,均为20~30min/次,1次/d,主要方法是:①腹式呼吸:嘱患者取坐位、腹肌放松,双手放置于胸部及腹部,鼻子缓慢吸气3~5s,屏气1s,呼气3~5s;②肌肉放松:指导患者按肌群顺序进行呼吸,呼气时每组肌群紧张10s,呼气时放松20~30s,重复2~3次;③音乐疗法:选取舒缓、柔和的乐曲,播放前向患者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寓意等,播放时嘱患者身心放松,取舒适体位,闭眼缓慢呼吸,一般选在早上起床后或晚饭前进行,干预时注意保持环境安静。

1.3.3应对方式干预 ①一对一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聆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态,并通过查阅病历、谈心等方式,查找分析导致其出现消极心理的原因。提出问题,帮助患者思考,引导其认识到消极心理形成的根源,并逐渐消除消极心理;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并进行书面记录;②集体治疗干预: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邀请恢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传授经验、现身说法,引导病友之间相关鼓励、帮助,改善消极应对方式;③社会支持干预:与患者亲属、朋友、同事进行沟通,告知社会支持对患者应对方式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配合,指导其在给予患者心理、情感支持的同时,注意其心理调适及自护能力的培养,以减轻其自卑感。

1.3.4认知心理干预:①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充分表达自身情感,评估其负性思维;在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稳定条件下,引导患者回忆烧伤发生过程,促使患者接受创伤事实;向患者讲解认知疗法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负性情绪是由负性思维导致的,挖掘患者潜能解决自身问题,引导其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②合理情绪疗法: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协同患者进行自我分析,形成合理的自我分析结果。

1.4观察指标 ①心理应激水平: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8-9]进行评价,两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即心理应激水平越高;②成长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中文版[10]进行评价,量表包括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等5个维度、21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总分0~105分,分值越高代表创伤后成长越多。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③应对方式:采用沈小红等[11]修订的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评价,量表包括面对、屈服、回避3种策略、2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越趋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Satterthwaite法进行校正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应激水平及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屈服、回避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面对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成长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成长总分及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精神改变、欣赏生活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烧伤是临床常见创伤,据数据统计显示,每年我国都会有500~10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发病率约为2%[12]。烧伤不仅给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伤,加重患者及家庭的经济、工作、生活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使患者身心处于持续应激反应,不利于创伤的康复[13]。

本研究将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应用到观察组患者干预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该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原因可能与健康教育及放松疗法的实施有关。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等,并讲解病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能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利于其主动配合治疗;放松疗法有助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机体分泌乙酰胆碱等有益活性物质,调节体内血流量及神经传导,同时放松疗法能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应激能力[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成长总分及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精神改变、欣赏生活、面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屈服、回避评分明显降低,表明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能提升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转变不良应对方式,与国外相关文献[16]结果相同。考虑其原因可能为:①遭受严重创伤后,患者迫切需要来自家属、朋友等的关怀和帮助,充分认识到社会支持对自身的重要性。通过给予社会支持干预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患者因此更加重视人际关系。通过一对一心理疏导、集体治疗干预,逐渐使患者摒弃了消极认知,使患者认识到创伤事件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对生活、生命产生新的理解,出现了新的可能性。同时患者在获得新生后,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更加珍惜,更加欣赏生活,精神状态也随之改善[17-18]。②有学者认为,认知评价和应对行为在应激事件与个体应激状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心理干预,及时评估负性思维,鼓励患者倾诉,并协同患者进行自我分析,最终促使患者构建并形成积极认知,形成了良好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提高患者成长水平,促使其积极面对身体变化,转变不良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帆, 姚忠军, 周伟,等. 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感染防治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390-392.

[2]欧阳容兰, 黄书润, 刘江涛,等. 谷氨酰胺对肠内免疫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及营养失衡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10):100-103.

[3]黄丽华, 王永芬, 邓旭芬. 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18(6):372-374.

[4]陈蓓婧, 付青青, 李敏. 轻中度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特点与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 38(5):535-538.

[5]罗有红, 温惠莉, 姚兆莉. 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3):323-326.

[6]崔海琳, 肖晓岚.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5, 15(9):1111-1113.

[7]鲁莎莎, 卢凌.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19(5):678-681.

[8]陈燕娣, 蒋晓春, 黄婷婷,等. 脑外伤感染病原菌及治疗后巴士指数和SAS及SDS评分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13):1989-1992.

[9]周秋利. 优质护理干预对胃肠外科患者SAS和SD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2):309-309.

[10]汪际, 陈瑶, 王艳波,等. 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1, 26(14):26-28.

[11]沈晓红, 姜乾金.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0, 9(1):22-24.

[12]黄跃生, 肖光夏, 汪仕良,等. 我国烧伤医学6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华烧伤杂志, 2018, 34(7):437-441.

[13]李琳, 吴晓蕾, 许乐.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希望水平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 2018, 34(7):486-491.

[14]王志慧, 李洁. 心理支持联合放松疗法对浅Ⅱ-Ⅲ度烧伤患者不良应激情绪影响研究[J]. 中国医疗美容, 2018, 8(9):74-77.

[15]赵锋, 黄宾, 谌煜,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3(1):98-100.

[16]Stoddard, Frederick J, Ryan, Colleen M, et al.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J]. 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4, 94(4):863-878.

[17]戚贵芹, 张爱华. 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现象学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4):37-38.

[18]孙颖, 张玲娟, 冯苹,等. 特重度烧伤患者被动康复过程中心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12):864-866.

[19]王新燕, 张桂青, 石志坚.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关系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3):473-475.

论文作者:曾莉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  ;  ;  ;  ;  ;  ;  ;  

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心理应激、成长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论文_曾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