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论文

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梁海艳

(曲靖师范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要: 利用国家卫计委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动人口的工作性质、工作待遇、社会保障以及工作环境四个维度十个方面构建了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据此指标体系对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进行分析。不同区域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总体上,就业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据对流动人口个体因素的考察,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与个体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流动范围和年龄因素高度相关。本研究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指标体系,不仅为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就业政策完善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

1 引言

就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安国之策,也是每个家庭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任何时期都面临着不同形式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充分就业,体面劳动”一直被视为我国政府部门的就业工作主要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心愿。提高就业质量不仅是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前提,更是我国新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了就业,但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其整体就业质量水平不高,体现为福利待遇低、职业技能差、晋升机会少等问题(项东红,吴铜霞,2017)。质量一词在《辞海》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教学质量、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等;二是指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力作用强弱的物理量。而“就业质量”中的“质量”则属于前者(刘素华,2005)。就业本身包括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两个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多少劳动者能够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相应的收入,这反映的是就业数量的问题,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好坏则属于就业质量的范畴。就业质量内涵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性质。具体指是否为自由、自愿的选择就业。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在《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中确立了两种非自由、自愿就业的形式:强迫劳动和童工劳动(未满16周岁)。(2)聘用条件。是指工作特征和工作待遇。如工作时间是否符合国家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同时《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延长工时需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工作待遇包括工资、奖金、福利。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以货币形式发放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报酬对提升就业质量的作用明显(苏丽锋,陈建伟,2015)。(3)工作稳定性。衡量工作稳定性可以从工作期长短、就业周期、临时工比例、未来工作稳定性预期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工作转换显著降低了受雇就业者的就业质量(明娟,2015)。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职业流动频繁、工作时间超时、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曹科岩,2017)。(4)职工技能培训。知识和技能是个人拥有的、用以获取报酬的资源。能够在工作中通过培训使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使其拥有的资源保值、增值,从而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业质量与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呈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越高(明娟,2016)。就业质量水平由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依次上升(杨桂娥,2017)。(5)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的物理环境和工作的心理环境是否安全。工作的心理环境主要指企业的声望、职业的声望、工作的孤独感、社会认同等。就业环境改善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向高就业、高报酬、高消费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缩小就业质量差异的根本途径(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李长安,2011)。(6)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险对保障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影响最大。(7)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是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资双方是否平等;劳动者是否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劳动者是否能参与自己有关问题的决策,其民主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工会组织能否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作用;有无各种歧视等。国际劳工组织编制的“体面劳动”指标体系涵盖了就业机会、不可接受的工作、足够的收入、合理的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社会公平待遇、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工作与家庭生活、劳动关系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体就业质量不高,主要集中于低端行业,极少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平均收入明显较低,绝大部分人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社会保险,游离于流入地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保护之外(苏丽锋,2015)。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使用就业质量这一概念。从劳动者个体的角度看,就业质量包括了一切与劳动者个人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如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讨论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就业质量时,则指的是该范围内劳动者整体的工作状况的优劣程度,是从宏观意义上来理解,一般用来反映该范围内劳动者工作状况的各要素的统计数据,如社会保险参保率、劳动合同签约率、平均工资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非常普遍,尽管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出现了逆转的趋势,但是当前的流动人口群体仍然是中国的一个主要群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超过2.45亿,流动人口主要是流动的务工经商人口。中国的人口流动也是在户籍制度、就业市场与城市公共设施分割影响下形成的劳动力流动。在所有影响人口流动趋势的因素中,概其要者莫过于就业。择业难易程度、职业分布与收入水平等,对于流动人口是否进入其所在城镇居留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在整个流动人口外出过程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当前就业工作的主要矛盾是考虑如何增加就业数量、降低劳动力人口的失业率,集中精力抓数量,至于就业质量可以差一点也无所谓(刘晓路,刘溶沧,2000)。在劳动力绝对过剩、岗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再过分强调提高就业质量就会影响用人单位的用工积极性,因而不利于扩大就业(丁大建,高庆波,2004)。实际上,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如果我们还只是停留在就业数量这一基本层次,而忽视了就业质量需求,不但可能致使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劳动力就业数量的进一步扩大,制约整个中国劳动力人口就业工作的持续推进与健康发展。当前很多研究仅仅谈到了就业数量的问题,还很少有研究将就业质量提高的一个较高的认识。

鉴于此,本文利用国家卫计委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据此对我国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进行科学分析,重点探索不同区域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差异以及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研究提出了中国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目前学术界虽有关于“就业质量”基本概念的界定,但是有关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尚未健全,而关于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就业质量”指标体几乎没有涉及到。本研究尝试建立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可以为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研究提供基础。二是,根据本研究提出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计算不同省区之间的就业质量,进行就业质量的区域排名,并分析流动人口繁荣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可以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政策完善提供建议。

从行业分,生态清洁小流域属于水土保持行业,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升华。与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比,生态清洁小流域除了常规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之外,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源保护、山区功能定位、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建设领域和内容,新增了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村庄美化、湿地恢复、河岸(库滨)带治理、沟(河)道清理整治、土地整治等措施。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分析使用的数据来自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国家卫计委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2016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流入地开展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在全国和各省都具有较好的区域代表性。调查对象为“截止调查时点(2016年4月),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流入地区(县、市)户口的15周岁及以上流入人口,即2001年4月及以前出生的流入人口,但不包括流入地(县、市、区)的流出人口。”此次调查采取个人问卷和社区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但本文分析仅涉及到个人问卷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六项:(1)家庭成员基本情况;(2)居留和落户意愿;(3)流动趋势与就业特征;(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5)婚育情况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6)健康状况。本研究是从个人问卷中选取第三部分流动与就业进行分析讨论。2016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抽样方法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5年全员流动人口年报数据为基本抽样框,采取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的总样本量为16.9万人,涉及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共计约45万人,但由于部分变量数据缺失,最后进入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指标体系中的计算样本量为7.4万人。如此大样本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为我们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群体的就业特征、就业质量提供了较好的数据基础。

“‘粮食银行’的本质,就是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结合,带动农民增收。这个过程要依靠大型国企来引领,用新型经济组织和经济业态来推动,真正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赵双连说。

表1 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及分值

2.2 方法与指标构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在增多。要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对风险的能力,首先有一点,就是要将传统的事后管理变为事前管理。建立相关财务风险的预测预警机制,实时追踪和反映国有资产管理的财务指标和数据,及时发现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问题,尽可能避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失误,并尽量降低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中的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3]。

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待遇、社会保障以及工作环境四个维度都是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对就业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因此将四个维度赋予均等的权重,即A、B、C、D每个维度各占25%,再将每个维度下面各个要素也赋予均等的权重,最后根据每个要素按10分制由高到低进行打分,利用公式1计算就业质量(Employment Quality)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3.2.3 受教育程度

流动范围也和就业质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总体上随着流动范围的扩大,就业质量越好。市内跨县流动的就业质量得分为5.45分,省内跨市为5.62分,跨省流动为5.77分,跨境迁移流动最高为6.2分。流动范围和就业质量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关系,可能与就近就地流动主要从事一些临时和零散性的工作,稳定性非常差,而大范围的流动一般是从事长期性、比较稳定的工作。

(公式1)

公式1中,EQ表示就业质量综合得分,就业质量得分越高,表示就业质量越好,就业得分越低,表示就业质量越低;字母A、B、C、D分别表示就业质量的四个维度,即工作性质、工作待遇、社会保障以及工作环境;数字1、2、3、4、5表示就业质量每个维度所包括的要素;公式1中的系数表示该要素所占权重。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就业质量维度还是每个维度下的要素,由于受调查数据所限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但从这几个指标仍然可以反映出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总体情况,而且对同一时期的区域比较不会存在大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STATA 12.0统计软件平台根据公式1,首先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得出了全国不同流入地区的就业质量,进行就业质量的区域排名,然后进一步利用回归分析方法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性质、流动范围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3.2.1 性别因素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流入地省区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

通过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按照公式1计算了全国不同流入地省区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区域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最高的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大直辖市以及沿海地区的浙江省,其次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江苏、广东、山东和海南等。流动人口就业质量较差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就业质量最低的是云南省和河南省,其次是东北的黑龙江。按区域来划分,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最高(5.84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不大,均在5.5分左右,东北地区的就业质量最低(5.43分)。按经济带来划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均为5.84分,京津冀地区就业质量稍高一些(5.87分)。中国流动人口的质量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也有部分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靠后,但是就业质量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相反也有一些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就业质量较低。这说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不完全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可能与流动人口个体因素有关。

3.2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差异的个体因素

3)确定指标的隶属度函数类型。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可采用二次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等形式拟合分析。其中,三次函数的拟合程度最高,二次与三次函数的拟合程度相近。考虑到ELV充电站选址的评分关系的复杂性,采用二次函数y=a1x2+a2x+a3作为备选方案与评价指标的评分函数。其中,y为评价得分,x为评价指标值,a2、a1分别为一、二次项系数,a3为随机误差项。

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男性5.76分,女性为5.55分。

3.2.2 年龄组差异

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在35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过了35岁以后,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滑坡现象。具体如下:15-19岁5.11分,20-24岁5.51分,25-29岁5.86分,30-34岁5.94分,35-39岁5.75分。65岁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均在5分以下,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年龄组差异可能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相关,此外还可能与很多企业和单位的仅招聘一些年轻的流动人口有关。

EQ =∑A 1×0.05+A 2×0.05+A 3×0.05+A 4×0.05+A 5×0.05+B 1×0.25

受教育程度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相关性非常强,受教育程度也高,就业质量越高,受教育程度越低,就业质量越低。未上过学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得分为4.96,小学为5.13分,初中为5.35分,高中/中专为5.68分,大学专科为6.23分,大学本科为6.81分,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最高,达到了7.46分,由此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为了提高我国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发展教育和相关的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大学及以上的高等教育有利于促进就业质量的显著提高。

3.2.5 流动范围

户口性质也和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非农业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6.34)明显比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高(5.50),居民的就业质量为6.26分。户籍性质的变动,也可能导致就业质量发生相应的变化:非农业转居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就业质量(EQ为6.00),而农业转居民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就业质量(EQ为5.85)。由此可以看出,户口性质是影响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前文文献分析发现,“就业质量”主要涵盖工作性质、聘用条件、工作稳定性、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环境、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支持的条件下,本研究选取工作性质、工作待遇、社会保障及工作环境四个维度(即A-B-C-D)十个要素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具体权重及分值如表1所示。

3.2.4 户口性质

——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市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防止领导人员利益冲突的办法(试行)》,从经营业务往来、投资融资合作、企业改革改制、人员使用安排、个人经济往来等方面,对企业领导人员在履行经营管理职责中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提出了“七个不得”的具体规定。对此,上海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廖国勋说。(《人民日报》11月6日)

+C 1×0.125+C 2×0.125+D 1×0.125+D 2×0.125

3.3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分析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是否与个体特征和流动特征有关,我们在模型回归时把区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省区变量、地区变量和经济带三个层次,将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由于因变量就业质量已经转化为具体的就业质量综合得分,所以选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合适,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在对区域变量进行控制以后,发现中国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流动范围及其个人年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首先,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明显比男性偏低,这可能与大多数女性流动人口是随迁有关,实际上很多女性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是辅助性就业,主要从事一些稳定性不高的工作,收入也比较低。其次,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非常大,随着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出现了明显的提升。第三,户口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大,和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相比,非农业户籍以及城市居民的就业质量明显较高。户籍制度是中国人口管理的一种手段,制度建立的初衷旨在人口管理,但是随着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发展,户籍制度的功能发生了转移,除了人口管理功能以外,还衍生出很多重要的社会功能,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服务等公共资源配置都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与中国公民的众多社会福利密切相关。流动人口外出就业与否、就业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此,户籍制度将完整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区隔,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就业机会、工资收入、就业质量以及就业保障的排斥与歧视导致外来劳动力通常只能从事一些底层的“脏、险、累”工作,很难进入较高层级的工作岗位。流动人口的入职户籍歧视造成了流动人口的收入显著低于本地市民(李培林,田丰,2010),户籍制度自1958年建立以来发展至今,收到了众多学者的批评, 大多认为户籍制度与社会发展趋势和现代价值理念有所违背,在政治上具体表现为对公民权利的歧视,妨碍公民自由定居与自由迁徙的权利,在经济上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与资源的结构优化,因此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不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因此当前中国社会各界对中国户籍制度的改改呼声越来越强烈。当前,中国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比如广东省的“积分入户”、重庆市的“农民转市民”计划,然而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待遇将会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户籍制度改革是否对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促进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提升,这是本研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根据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中的分类,按照户籍性质将流动人口分为五大类:农业户籍流动人口、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和其他居民。在模型回归中,我们将“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作为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非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明显比农业户籍流动人口高出26.54%,农业转居民比农业户籍流动人口高出8.85%,居民的就业质量高比流动人口高出30%,只有非农业转居民对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影响不明显。由此可见,中国的户籍改革对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户籍制度的松开将有助于大大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尽管当前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趋势,但是2亿多的中国流动人口规模仍将是我国人口构成的总重要组成部分,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问题不容忽视,直接关系到流动人口本身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用,为了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户籍制度层面仍然可以大做文章。降低入户门槛,缩减公民身份歧视,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第四,流动范围。远距离的跨省流动明显比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的就业质量较高,但是跨境流动在控制区域变量以后不具有显著的差异,大范围的流动有助于提高就业质量。第五,年龄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65岁以前年龄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老年以后,年龄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因为流动人口主要从事一些体力较重的工作,对体力的要求较高,年龄是制约流动人口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许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强制性的要求。分年龄组来看,20-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掐尖式”的劳动力用工偏好对劳动力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但是对就业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检查考核是一种监督,那么调查研究主要是学习或了解实情。当前,兄弟省市会互相调研学习,上级也会到下级调研,了解实际情况。

表3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与不足

4.1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动人口的工作性质、工作待遇、社会保障以及工作环境四个维度十个方面构建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然后据此指标体系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中国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也有部分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靠后,相反也有一些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就业质量相对较低。

进一步从流动人口个体因素来考察,结果发现中国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流动范围及其个人年龄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了提升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大力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个体人力资本的积累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本对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明显偏高,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是促进劳动力人口就业关键。(2)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全面普及居民户口制度。居民户口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这一户籍深化改革举措,真正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促使符合迁移条件的居民可以在城乡之间迁移,农村人口自由、自愿转化为居民户口后,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提高。(3)在我国就近就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适度鼓励跨市、跨省流动。流动范围扩大虽然增加了人口流动的成本,但是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因此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过程中也需要具有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在流动人口就业方面既要顾及到数量的问题,更要考虑到就业质量的问题。(4)有关部门在制定流动人口就业促进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而异,就业质量的重点任务在西部地区。

4.2 研究不足

本研究由于受调查数据的限制,可能导致部分就业质量维度没有考虑到该指标体系之中,比如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每个维度下面所包含的要素也不可能列全,仅仅根据调查数据中可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比如工作环境维度中的工作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就没有考虑进去。这难免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赋权的时候本研究主要采取“均权”的原则,这与流动人口就业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每个维度和每个要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可能不一样。第三,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并非本人亲自调查的数据,因此在数据分析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虽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从2009年就已经开始调查,但是调查问卷里面缺乏历史追踪数据,每年被接受调查的样本都不一样,因而无法获取流动人口的跟踪性调查资料,鉴于此,此建议国家卫计委在以后的调查中可以增补部分问题的“追踪调查”信息。如果可以对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进行追踪调查,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流入地和流出地视角,在流动人口比较突出和流出人口比较多的省市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跟踪调查, 对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进行深入分析。流入地视角,拟从流动人口的务工城市数量、更换工作的频率与次数、晋升机会等方面展开;流出地视角,拟从流动人口的年度返乡次数、单次返乡时间、返乡后与回城时间间隔等方面进行分析,流动人口的流动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质量,这些研究不足,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得到体现。

才府玻璃是一家曾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日用玻璃包装容器。华润雪花、百威和会稽山等著名酒企都是公司客户。不过,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在深入研读才府玻璃招股书后发现,才府玻璃前后两版招股书财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毛利率数据远超可比公司水平,且与行业的持续下滑的走势背离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曹科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分析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7,35(3):59-64.

丁大建,高庆波.毕业了你将去哪里——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4):4-10.

苏丽锋.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特征与就业质量研究.民族研究[J].2015,58(5):16-29+123-124.

李培林,田丰.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J].社会,2010,30(1):69-87.

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11,30(11):88-99.

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12(7):29-31.

刘晓路,刘溶沧.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人力资本开发的财政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0,21(8):5-11.

明娟.农民工就业质量状况及变动趋势[J].城市问题,2016,35(3):83-91.

明娟,王明亮.工作转换能否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 [J].中国软科学,2015,30(12):49-62.

苏丽锋,陈建伟.我国新时期个人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5,36(4):107-118.

项东红,吴铜霞.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质量问题分析及其解决途径——以无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2):48-49.

杨桂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张国庆.国际劳工局关于体面工作的概念及其量化指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09-02. ▲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Floating Population Employment Q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 ——Based on the Year of 2016 National Floating Popul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Survey

LIANG Hai-yan1

(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655011,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loating population dynamics in 2016 by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we construct a quality index system of floating population employment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working nature,job treatment,social security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Then the index syst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hinese floating pop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very obvious,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individual factors of floating population,has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sex,education level,household,mobility range and age factor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re high relevant.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employment quality index system,this study can not only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floating population employment quality,but also provid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polic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Employment Quality;Employment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 F24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668(2019)04-0044-09

收稿日期: 2018-04-11;修订日期: 2019-04-04

基金项目 :曲靖师范学院重点招标课题《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机制研究》(2011ZB011)

作者简介: 梁海艳(1986—),男,云南曲靖人,人口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曲靖师范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流动。

标签:;  ;  ;  ;  

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