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陈颖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陈颖

陈颖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天津市 300480

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由于其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显著的护理效果,母婴床旁护理迅速在产科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护理内容不断丰富、但相应的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实际问题。基于此,为了更好的提升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近几年关于母婴护理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母婴同室内护理人员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是产科护理的新模式[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我国于2008年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推广应用的不断深入,相关的护理内容日渐丰富,跟产妇相关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产前胎心监护、产后伤口护理、母乳喂养、乳房保健等;跟婴儿相关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早期预防接种、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更换尿布、床旁疾病筛查、床旁疫苗接种以及经皮胆红素测定等[2-4]。但是相应的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总结母婴床旁护理的经验,提高母婴床旁护理质量,本文对近几年关于母婴床旁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母婴床旁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相比传统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明显,优势显著,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分别为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产妇和家属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护理技能,有利于降低交叉感染,有利于产妇顺利康复和建立育儿信心,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等[5]。

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母婴床旁护理真正体现了以产妇和婴儿为中心,让产妇及其家属在享受到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心,从而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6]。据近几年相关研究统计,传统母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普遍在66%-83%,而母婴床旁护理的满意度普遍为88%-9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护理技能,在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产妇和家属也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人员手把手的演示和面对面的沟通教育,产妇和家属边实践边学习边发现问题,通过护理人员不断的解答和指导,产妇和家属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水平逐渐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普遍为42%-73%,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普遍为83%-9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有利于减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尽量让婴儿与妈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因为婴-婴同室造成的交叉感染,同时婴儿与妈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进行母乳喂养,便于婴儿及时迟到母乳,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也降低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7]。

有利于产妇顺利康复和建立育儿信心,母婴床旁护理强调婴儿与妈妈待在一起,妈妈因为时时刻刻能看到婴儿,消除了因担心、思念孩子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同时通过护理人员床旁的示范操作,帮助产妇掌握母婴的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护理方式,有利于体内毒素排出,促进身体尽快康复[8];随着对母婴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利于提高产妇的育儿信心。

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在婴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母乳喂养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和产妇的身体恢复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母婴床旁护理婴儿全天24小时均与母亲在一起,可以早吸允,按需哺乳,护理人员在该过程中可以进行指导和协助,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乳房护理方法等。周月建等研究指出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68%,而传统护理模式的仅为2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 母婴床旁护理存在问题

母婴床旁护理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但是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为母婴床旁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护理人才存在缺口,二是母婴床旁护理耗时多,效率低,三是当前的母婴床旁护理主要以婴儿为主,相对来说对产妇的关注较少等。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在产妇及其家属的直视下完成所有操作,并且要及时解答产妇及家属的各种疑问,这个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对来说当前能够真正达到母婴床旁护理临床要求的专科护士数量明显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护理工作的需求[9]。从而很多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相对不达标的护理人员也参与到实际护理工作中,难免降低了服务质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母婴床旁护理因为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模式,导致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据统计护理人员每天针对每对母婴的护理实践约为100分钟,每天可护理4-5对母婴,而实际情况是需要护理人员每天要护理7-8对母婴,因此高质量的母婴床旁护理在国内难以全面实施。再有就是国内的母婴护理主要是以婴儿为主,对产妇的关注相对较少,但是产妇也是护理中的重点对象,多数产妇对生育及分娩的相关知识匮乏,尤其是初产妇,面对新生儿的到来,心理难免产生各种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兴奋等,很容易因情绪激动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同时在自身的护理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10]。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关注产妇的各种问题,产妇只有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照顾婴儿。

3 结束语

母婴床旁护理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是因为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能够更好的全面的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母婴护理服务的需求。虽然当前在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母婴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医院母婴护理条件的不断改善,母婴床旁护理将会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许荣华,XURonghua.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安徽医学,2016,37(2):209-211.

[2]赵灵,王丽莉,闻爱群.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46-247.

[3]宋爱玲,刘东彦. 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5):2070-2072.

[4]余文华,应舒琴.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5):157-158.

[5]王慧.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评价[J]. 中国临床护理,2016,8(4):335-338.

[6]操楠.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95-396.

[7]赖志燕.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16,29(7):183-184.

[8]谢素灵.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84-385.

[9]杨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187-188.

[10]霍慧.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2017(4):48-48.

论文作者:陈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论文_陈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