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行为探析_中学生论文

中学生体育行为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中学生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2-1697-03

中学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结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首先应该了解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掌握其基本特征。本文运用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从中学生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两个角度综合进行研究,目的是揭示现代中学生体育行为现状及基本特征,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改革和中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培养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东省、湖南省6所中学不同年级的男、女中学生,共735人。

1.2 研究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和前期访问调查的结果制订问卷,并进行了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共发放问卷71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52%。

2 结果分析

2.1 中学生隐性体育行为

2.1.1 体育需要 本文对反映中学生需要的35个因素,采用R型因子分析,共获得9个主因子(表1),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需要强度分析表明,中学生体育需要在强度水平上有较大差异。其中,强度水平较高的有增进健康、休闲娱乐、精神刺激等6种需要(表2)。它是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积极性行为的主要动力。

2.1.2 体育价值观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现代体育的价值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他们能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体育的价值做出评判,并对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政治等4种价值反应强烈,而对体育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缺乏较深刻的认识(表3)。

2.1.3 体育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体育在其现在与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评价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持积极态度的占63.12%,持消极态度的占36.88%,男、女中学生之间无明显差异(表4)。

2.2 体育绩效判断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增进健康、休闲娱乐、增进交往、精神刺激等4种需要的绩效判断表现出较高的满意程度,均在50%以上。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未能获得良好体验,对体育求知、运动美、改善心理品质等3种需要的绩效判断表现出较低的满意程度,均在40%以下,这应引起中学体育工作者的注意。

2.3 中学生显性体育行为

2.3.1 体育活动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课外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普遍较少,周均<1h者占13.82%,周均1~3h者占78.05%,周均>3h者仅占8.13%。男、女学生这间差异显著,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表5)。

2.3.2 体育活动内容 在本调查所列举的10大项中,男、女学生有明显差异,男生主要集中在对抗性强、活动量大、技艺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如三大球、武术等;女生主要集中在艺术性强、对抗程度较低、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羽毛球、排球、跑步等(表6)。

2.3.3 体育消费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50~150元(84.39%)。体育消费主要有购买运动服装、门票、体育器材、体育报刊等,其中,购买运动服装占总消费的85%(表7),其原因与中学生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环境等有关。

2.3.4 体育信息获取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体育信息持有较高兴趣,经常获取者占63.3%。男、女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异,男生对体育信息关心程度明显高于女生(表8)。获取体育信息的方式通过电视、广播电台、体育报刊。

2.4 山东省、湖南省中学生体育行为比较

2.4.1 两省中学生体育态度比较 表9结果表明两省中学生在体育态度上无明显差异。其原因与现代大众传播、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表9)。

(2)两省中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比较 表10研究结果:两省中学生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均在2.5h左右,普遍较低。有待于提高。

2.4.3 两省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比较 表11结果表明:两省中学生在体育消费水平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山东省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高于湖南省中学生。其原因也许与两省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运动项目的开展的差异有关。

2.5 高中、初中学生体育行为的比较 中学生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其体育行为有何变化?为此我们从反映中学生体育行为特征的指标中选取了体育态度、体育活动时间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比较。

2.5.1 高中、初中学生体育态度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在体育态度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初中学生持积极态度的明显高于高中学生。其原因也许与当前的教育制度、高中教育的现状以及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积累、课余时间利用方式的变化有关(表12)。

2.5.2 高中、初中学生周均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比较 表13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与初中生周均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有明显差异。初中学生明显高于高中学生。其原因也许与高中学生面临升学考试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余时间的利用方式变化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部分中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体育行为,但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未具备良好的体育行为。在今后的中学体育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培养,将中学生体育行为作为评价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培养中学生隐性体育行为,应注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人文科学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针对中学生的体育需要开展体育活动。尽可能使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3)中学生显性体育行为调查表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偏少,体育消费行为较差。在中学体育工作中,应在进一步强化中学生隐性体育行为,充分发挥隐性体育行为为驱动、导向、支持作用的同时,注意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校内适当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体育服务,拓展体育消费途径,以强化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

4)体育文化信息是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今中学生体育行为的一个新的特点。在中学体育工作中,应注意为学生获取体育文化信息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中学生获取体育文化信息,充分发挥体育文化信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高中学生在反映体育行为特征有代表性的两个指标,体育态度、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上,明显低于初中学生。这一现象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高中阶段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投稿日期:2005-04-04

标签:;  ;  ;  

中学生体育行为探析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