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血患者末梢血网织红细胞数的观察论文_赵红侠

对贫血患者末梢血网织红细胞数的观察论文_赵红侠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 101300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直径约为8.0um-9.5um,它直接反映着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文用试管法对各种类型贫血病人的网织红细胞进行了计数分析,旨在说明各型贫血网织红细胞的分布情况。

1. 标本来源

实验所需血液标本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人。其中溶血性贫血9例,缺铁性贫血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车祸、刀伤等外伤性失血贫血31例,消化道出血16例,共计66例。

2. 实验方法—试管法计数

(1)小试管中滴加1滴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

(2)加入末梢血2滴于上述试管中,混匀。

(3)静置15-20分钟后,取用1滴制成薄片。

(4)油镜下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报告。

3.结论及讨论

(1)9例溶血性贫血的病人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所占的比例最大,可高达70%,,这充分说明了骨髓造血机能亢进,红细胞生成旺盛,致使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大量出现于末梢血中。

(2)3例缺铁性贫血和3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人在经过相应治疗后1天-2天,网织红细胞开始增多。在治疗后一周左右可达到62%的高峰,此值可作为贫血疗效的一个评价指标。

(3)在47例急性或慢性失血性贫血的病人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数也会相应增高。其中31例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病人在失血后一周左右达到50%的高峰;慢性失血性贫血的病人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数呈持续上升,比较缓慢。

(4)在所有调查的66例病人中仅有的4例再障患者,在他们的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数是减少的,全部都低于0.5%,最低的一个达到了0.02%这充分说明了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已经减弱了。此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以上所述只是对66例住院病人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的一个调差总结,仅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人伟 主编 检验与临床 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07-224

[2]丛玉隆,乐家新,袁家颖 主编 实用血细胞分析技术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

[3]许文荣 等主编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本科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1

论文作者:赵红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对贫血患者末梢血网织红细胞数的观察论文_赵红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