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毛群长

初探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毛群长

广西桂林灵川县灵川镇木马小学

摘要:德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小学教育体系下,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包括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形式单一、成人化倾向严重、家校教育结合的不完善,并且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走向。发现问题不仅让我们看到问题本身,也为我们指明了德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德育管理

前言: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德育,能够建立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在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教育工作者理性的分析,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形式,推动德育教育向前发展。本文针对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进一步做出德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以期为日后德育实践做出贡献。

一、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目标不明确

德育目标不明确是摆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被放在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德育作为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并列的培养方面,在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规划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这种规定太过笼统,在实践中没有具体翔实的内容作为指导,也没有明确达到的目标、考核的体系,使德育管理工作陷入目标不明,工作的展开相应的存在着问题[1]。

(二)德育管理体系不完善

小学阶段正是习惯的养成的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也应当有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的,但在当前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体系不完善之处。整体而言,德育工作过多的落实到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而其它课程分摊较少,缺乏自觉意识。课外与课内的分布也不均衡,考虑德育管理工作时重心都放在了课堂中,而忽视了课下活动以及家校间的互动,这些都造成当前德育管理体系的漏洞百出、缺乏科学的体系[2]。

(三)德育管理工作家庭与学校的脱节

小学阶段学生正是成长与习惯的养成阶段,在此时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德育这种日积月累下形成的习惯。排除离学生生活较远、且可变性过多的社会因素,家庭与学校衔接的不完善,成为阻碍德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要想形成完整的体系,少不了多方面的协调发展[3]。

(四)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良莠不齐的信息纷至沓来,每一条都会为人们的思想带来冲击。而年龄尚小、分辨力低的小学生,更有可能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而变得异常复杂。网络信息可能以及正在对德育工作造成的影响,是当前德育管理必须面对,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五)德育教育成人化倾向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成人化倾向。由于德育工作的开展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的以成年人的思维、成年人的眼观去审视以及传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尚未发育完全,思考问题的方向与思路也与成年人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过早的让学生接触到成年人的思维,实际上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阻碍着德育工作的发展。

二、关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一)为德育工作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

为德育工作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是当前德育管理工作展开的首要任务。在以往德育工作中,并非没有目标,只不过目标过于笼统,既不能给予教师展开工作的具体指导,又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使德育工作显得有头无尾。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并非是要求教育部门从教育大纲中明确列举。而是在教育大纲的明确规定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期不同的德育目标,制定具体的德育目标与计划,例如在进行家庭美德教育时可以细化为感恩父爱、感恩母爱、感恩亲情等具体内容,这些细化使得德育工作有了依据,而不是海市蜃楼般存在。

(二)将德育融入到每一门学科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更为关注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整体教学目标也作出了调整,将原本单纯的知识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德育再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一门所承担的。如何将德育与各学科紧密的融合,是各学科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每节课中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德育目标,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师展开教学工作必须关注到的,在以往教学中,对德育工作的忽视,是需要扭转的态度。

(三)对学生进行疏导

德育工作与智育的不同之处在于,短时间内德育是无法看出效果的,也就是说,并非今天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要互帮互助、谦虚礼让,学生在课后就能够做到不因为争抢一件玩具而争吵等,况且这种争吵也不能用单纯的谁对谁错来衡量。德育工作更多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疏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观点与看法,再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具体的指导,因势利导,而非生硬的告知学生这样是错的、那样是对的。况且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的判断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堵”是不能阻止学生思想的转变,尤其是没有判断力的小学生,教师的疏导,不仅是要告诉学生孰对孰错,更多的是要告知学生怎样判断、如何选择。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

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知多于理性思考,面对事情模仿的成分远远多于自己的判断,教师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个人的言谈举止、处事方法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给予学生关心,而不是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进行判断,这是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五)适当组织一些德育活动

完善德育管理体系,不仅是在课堂中有所体现,还要从校园生活的角度进行展开。适当开展德育活动,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好动的心理,是展开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将德育融入到校园各项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班会、运动会等活动,对学生展开德育。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此适当组织一些家校联谊、亲子活动等,以往小学阶段亲子互动实际上较幼儿园还少,只有逐渐增加这些内容,能够推进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结论: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许多习惯的养成、道德的构建都是在小学完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要在方法与思路上进行创新,推动德育工作向前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毛群长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初探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毛群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