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效果单丽丽论文_单丽丽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效果单丽丽论文_单丽丽

富锦市二龙山镇卫生院 15612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随机将92例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和多发的急性心血管病,具有发病快、病死率高的特点[1]。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骨后疼痛等,如病情严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对AMI患者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51-81例,平均年龄为(62.37±3.19)岁;心绞痛持久且剧痛22例,无痛性左心衰竭17例,心律失常7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50-79例,平均年龄为(61.59±4.01)岁;心绞痛持久且剧痛19例,无痛性左心衰竭16例,心律失常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检测其心电图、血压、血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呼吸、神智等情况,若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则要延长病情检测时间;遵照医嘱对患者采取患者进行镇静、抗凝、止痛等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AMI患者起病急,且胸前疼痛剧烈,极易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影响患者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向其讲解AMI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积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房环境的调节,包括光线、温度(23-25℃)、湿度(50%-60%)等,同时确保其干净、整洁和通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3)生理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严格按照医嘱采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剂予以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②便秘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控制和指导,多是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且适当按摩患者腹部,促进肠蠕动,若患者排便困难,则可以采用开塞露或者低压盐水灌肠措施予以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包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中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一种急症。由于其发病比较急,再加上患者存在窒息性疼痛等症状,让患者产生严重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给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在常规护理中,医护人员均采取常规方式按照医嘱来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目标也不甚明确,难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3-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关怀[5]。2010年卫生部颁发《2010年“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6]。由此医院提出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更加细心、有责任心,同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给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本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中,通过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内容,向其介绍我院该类疾病的成功治疗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耐心倾听、解答患者的疑问,从而逐渐减轻、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对病房环境的管理,提供给患者良好的环境,加快患者的康复;关注患者的生理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疼痛护理和便秘护理等。经护理后,观察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且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9(04):4-5+29.

[2]李静.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1):163-164.

[3]赵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9(29):159.

[4]廖容,彭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6(04):151-152.

[5]李富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1(04):775.

[6]吴肆莲.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5(24):89-90.

论文作者:单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  ;  ;  ;  ;  ;  ;  ;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效果单丽丽论文_单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