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创新经验与发展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_党员示范岗论文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创新经验与发展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_党员示范岗论文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性经验及发展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市论文,为例论文,非公有制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顺应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据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数据,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38万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企业总数的99.4%。

作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的地区,杭州市萧山区(2001年萧山撤市建区)历来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着手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工作全局,着力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当时萧山市委的支持下,全国第一家私营企业党委于1998年9月在浙江传化集团成立。到1998年底,全市已有702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1999年8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756期)上对浙江传化集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注意总结此类经验,研究共性问题。这不仅对浙江有现实意义,对全国也有积极作用。”为全面总结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和经验,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探究新时期持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与萧山区委组织部、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成立了课题组,对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共考察非公有制企业50家,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专访企业主、企业党务工作者、企业党员、普通群众以及乡镇(街道)组工干部160余人,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

一、基本情况与经验

杭州市萧山区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达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1999年8月28日胡锦涛同志就浙江传化集团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来,萧山区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和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而使杭州市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十年之间实现了诸多历史性飞跃。课题组经过调研认为,十年来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总体思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概括地说,这些创新性经验主要有六方面。

(一)实行党员民主听证制度,畅通党员参与企业决策渠道,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与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共同提升

非公有制企业以赢利为主要追求,其全部或大部分产权归企业主,从而使得雇佣意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甚至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管理权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从而使得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容易处于地位不高、说话不响、作用不大的尴尬境地,相应的,其所属党员也常有企业工作岗位重于党员政治角色、党员主体地位被弱化之感。但是,在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比较高、影响力比较大、党员主体意识比较强。其重要原因是党员民主听证制度在萧山区的普遍推行。作为颇具创新性的一项重要制度,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最初源于浙江传化集团的“党员早知道”制度,其后萧山区委组织部对之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并于2004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萧山区的各非公有制企业,凡涉及到企业生存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诸如企业生产经营、员工福利待遇、劳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要求召开党员民主听证会,获得听证意见;党员和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享有听证事项动议权、事项听证参与权和决策结果监督权。

实践表明,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成效十分显著。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而言,党员民主听证会为其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显著提升,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不仅是由于党员民主听证会是在企业党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下进行的,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党组织树立威信和发挥影响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借助党员民主听证会这一制度渠道,更多的普通党员而不仅限于少数党组织负责人可以直接、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由于决策权是主体效应十分显著的权利,因而,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使党员主体地位得到普遍提升,使党员的身份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得到普遍增强。同时,在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实施过程中,许多党员或党员代表为了更好地建言献策、参与企业决策和表达利益诉求,往往主动征求周围职工群众意见、积极反映职工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使党员民主听证会的过程也成为党员反映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的过程,带来党员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的积极效应,进而使党员的群众工作能力和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公信力都得到了相应提高。

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而言,党员民主听证会同样使它受益。这主要是由于借助民主听证会这一制度渠道,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和集体智慧融入了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从而实现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例如,位于萧山区戴村镇的浙江华东钢业集团自2005年实行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以来,先后召开6次党员民主听证会,收集党员重要意见建议200多条,其中有133条被采纳,产生经济效益800多万元。萧山区的浙江翔盛集团实施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5年来,每年至少有2—3个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者合理化建议,得到集团管委会批准采纳和有效解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作为民主决策机制的一种形式,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的实行,使非公有制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得到了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党员亲自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其利益诉求及个人智慧被充分地吸纳和凝结至企业的最后决策结果中,因而使得他们对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有了高度认同,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地带头执行,提高了企业决策执行的效率。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的实践结果表明,该制度绝非企业党组织单方所愿,而是可以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与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共同提升、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双方共赢得好制度。

(二)建立党员示范岗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兼顾

为了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筑实现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平台,杭州市萧山区在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普遍推广了党员示范岗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涵是:企业党组织根据党章要求,立足企业具体实际,制定出党员示范岗的一般标准和义务要求,再根据党员的各方面表现,从中择优选出党员示范岗岗位人员,并在其工作岗位上公开立“党员示范岗”牌;企业党组织定期对党员示范岗的业绩和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对履行岗位职责合格和优秀者给予相应的奖励(主要是精神奖励),不合格者,则予以替换。党员示范岗制度具有以下特征和优势:一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实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化;二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于某一具体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持续稳定的依托载体和表现平台;三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承担者公之于众,群众容易考察和监督,从而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先进性的党员具有很高的公认度和公信力。由于党员示范岗制度的普遍建立,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呈现出勃勃生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有了显著增强。党员示范岗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员示范岗制度为广大企业党员确立了先进性的具体标尺,为他们树立了近在身边、可观可学的现实榜样,有助于全体党员争当先进、齐展党员风采,增强整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二是党员示范岗制度让党员队伍中业务本领和工作业绩突出、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集体亮相于广大公众面前,使得公众对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党组织战斗力有了切实体认。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4.8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身边党员和普通群众相比“表现更积极,确实像个党员的样子”,“关键时候更看得出来”。由此可见,广大职工群众对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是肯定的。三是党员示范岗制度将先进性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置于公众视野之中,随时接受周边群众考察和检验,再加之党员示范岗制度内在的严格考核机制,客观上为他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持续的外在动力。

由于党员示范岗制度的建立,不仅被确立为党员示范岗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动力更足、表现更突出,而且激励更多的党员和非党员职工向这些党员学习看齐,因而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例如,浙江振亚控股集团的技术中心党员示范岗王秋菊、禇亮等党员面向市场,注重技术革新,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在中国流行面料评审会上被评为“2010年中国流行面料”,受到了市场青睐,该公司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纺织行业遭受严重打击的背景下,也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盈利。可以说。因党员示范岗制度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充分说明,该制度同样是既让党组织受益又为企业谋利、让党员和业主双方叫好的有效制度。

(三)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拓宽党组织作用发挥空间,实现扩大党组织影响力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互利共赢

在非公有制企业设置党的组织、开展党务工作,必然要加大企业管理成本。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管理成本,又充分发挥党务干部的作用,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杭州市萧山区在实践中探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即具有党员身份的企业管理人员同时尽可能当选为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属于党组织班子成员的党员同时担任其他各类相关或适合的管理职务。在具体实践中,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的交叉任职制度,以三种类型最为常见和典型:一种是本人是党员的企业老总或副总兼任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其次是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再次就是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工会主席。

在非公有制企业,企业老总或副总,拥有领导和管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权力,掌控着企业各类资源的分配使用,由具有党员身份的企业老总或副总兼任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其对党组织的工作开展、作用发挥和影响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那些对党感情很深、党性很强的党员业主,其对党建工作往往十分重视,在人、财、物,以及时间、场所、经费问题上,总是给予大力支持。萧山区的万向集团之所以企业党建工作生机勃勃、成绩斐然,走在全国前列(2001年7月,万向集团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领头人——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鲁冠球本人不仅是一位品德优、党性强、管理艺术高超的优秀共产党员(鲁冠球分别于1995、1996和1999年获得“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而且作为企业党委书记,他还经常思考党建工作全局,一贯重视发挥党组织作用,提出了许多有特色有价值的党建工作新理念和新制度。在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主是否具有党员身份与党建工作成效有着高度的正相关:企业主是党员的,他们普遍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当然,由于党员企业主事务繁忙,由其兼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必然使得他对党务无法事必躬亲,无法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有鉴于此,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往往另设专职副书记,由专职副书记承担具体党务工作,从而避免了这种交叉兼职制度可能带来的弊端。

在实践过程中,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工会主席这两种交叉任职制度更普遍,也更值得重视。这是因为,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不仅有助于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党员应聘者,扩大了企业党员队伍,而且为实现“在骨干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选拔干部”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有助于党员的事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相应的,企业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至于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工会主席这一交叉任职制度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在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工会主席的前提下,党组织的工作和工会工作可以统筹计划、资源整合、统筹安排,以党建带工建,从而在节约企业成本的同时实现党组织工作和工会工作携手并进。此外,在《工会法》等既有法规制度的保障下,工会组织拥有不少维护企业员工权益的法定渠道和正式途径,而随着工会组织法定职能的顺利履行,随着企业员工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和保障,企业工会组织及其负责人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必将越来越高,并且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这种认同和支持,也会增强实行了交叉任职制度的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上述分析表明,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调研过程中,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主反映,党员不仅素质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高,其跳槽频率明显低于普通员工。

(四)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实现党组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共同增强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变的特征。杭州市萧山区的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结合党员和员工实际,努力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开拓出了许多别具特色且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或方法。概括地说,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实行且颇具特色的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制度、“四必谈五必访”制度、党员政治生日勉励制度和党员不作为告诫制度。其中,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制度、“四必谈五必访”制度属于以职工群众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后两者属于以党员为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制度的内容主要是:以一名党员为责任主体,以部门、车间或班组为责任区域,以一定数量的员工(一般是与党员工作岗位相邻、互相熟悉的同事)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党员在责任区内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充当知情人和沟通人的角色,发挥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作用,履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了解掌握责任区内员工思想、工作和生活各方面情况,针对各类思想问题及时开展谈心、沟通和帮助工作等具体职责。显然这是以党员为主要责任主体、以固定对象为导向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与之不同的是,“四必谈五必访”制度属于以党组织为责任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其具体内容为:党支部发现职工言行有错必谈,职工完不成任务必谈,职工有思想问题必谈,职工违法违纪必谈;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情绪反常必访,职工家人困难必访,职工受到处分必访,职工与人发生纠纷必访。

至于党员政治生日勉励制度和党员不作为告诫制度,其内容分别是:党组织在党员入党纪念日,通过赠送政治生日贺卡、与党员谈心谈话的方式,肯定党员的工作成绩,提出新的更高期望,了解党员所遇困难和问题,同时指出其存在缺点和不足;当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但又达不到党纪处分标准时,党组织对其进行告诫谈话,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显然,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偏重对党员的勉励和激励,后者侧重对问题党员的警示和告诫。

多年实践表明,这些立足实际、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对萧山区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及其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11%的被调查者反映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党组织帮助解决时,“党组织主动关心,积极解决困难”,说明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和“四必谈五必访”等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富有成效。

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创造的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仅促进了企业规章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而且调动了广大党员和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了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如,2008年“5.12”地震后,华东钢业集团接到萧山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生产活动板房的紧急任务。企业首先召开党委会议,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抽调了许多党员业务骨干充实到承担生产任务的板材公司。同时,为解决依旧存在的人员缺口问题,集团党委所属的其他支部积极主动地做好本公司员工的思想工作,动员了370多位员工增援板材公司,参与到时间紧、劳动强度大的板材生产任务之中,最终在一个月内突击生产各类板材39万平方米,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建立职工民主评议制度,创设职工监督企业高管平台,实现职工民主权利保障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有机结合

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全体党员作用,更好地代表企业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坚持党建带工建的方针,领导企业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保障职工群众权益、服务职工群众需要的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就是,根据《工会法》的相关规定,在原有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职工民主评议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在每年一次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上,不仅全体职工代表要听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企业集团副总经理以上)的述职报告,而且由职工代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事先形成并当场宣读对企业高管的评议报告,最后由全体职工代表根据企业高管述职报告和职工代表评议报告,对被列为民主评议对象的企业高管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民主测评。

职工民主评议制度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就是为广大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监督企业高管创设了有效平台。其直接结果就是,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更多利益诉求得到了表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得到了保障。正如建立职工民主评议制度的浙江华东钢业集团职工代表邢东军所言,“我们一线员工平时与总经理的接触机会很少,通过民主评议这种形式,使我们有机会面对面与总经理交流,表达心声,这不仅能使总经理倾听到民意,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体现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借助职工民主评议制度,先前主要处于被管理者和被监督者的企业职工,如今开始拥有监督企业高管的权利,由此使得他们的雇佣意识逐渐淡化,企业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很显然,企业职工主人翁感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等积极效应,正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因而也是企业主所期待的。职工民主评议制度的积极效应还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首先,职工民主评议制度,有助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职工群众更好地互相知情、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因而最终有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职工及其代表的评议报告客观上促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端正态度,纠正错误,改进不足,最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职工民主评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相马赛马的作用,为企业主选拔使用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有益参考,因而最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虽然职工民主评议制度主要着眼于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监督企业高管的权利,但由于该项制度是在企业党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之下具体实施的,企业党员同时是参与民主评议的重要骨干力量,因而职工民主评议制度的建立及实践,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起到了指导工会组织表达和维护包括全员在内的职工群众利益的作用,进而使其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使其作为职工群众政治核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从这个意义上说,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创导的职工民主评议制度,是一项多方受益的好制度。

(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实现党组织凝聚力与职工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在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尤其如此。这主要是适应了企业两方面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是企业员工众多,彼此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工作经历、思想观念差异多样,以企业主为首的企业管理层迫切希望广大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目标的认同,从而凝聚企业员工的共识,实现员工队伍的团结,培养出合乎企业期待的员工队伍,进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由此动机出发,就促成了理性的价值观念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是企业员工作为具有丰富感情和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社会主体,他们在工作之余,迫切希望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可参与、丰富的文化产品可享受,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由此动机出发,就促成了文化娱乐生活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调研发现,萧山区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几乎都建有自己的企业网站,且有专门的管理和维护人员;也有部分企业是在建立企业网站的同时建立企业党建网站。再如,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包括节庆晚会、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演讲和征文活动、游园登山活动、创办企业报刊等。萧山区的浙江恒达集团,不仅办有企业的报纸、刊物和网站,建有多个宣传栏,而且几乎逢节日必举行大型文艺晚会,企业员工几乎常年可以在工作之余欣赏到各类优秀节目表演,参与丰富文化活动。

调研中,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的文化生活越丰富,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越大,企业员工的流失率也越低。对党员和员工问卷调查的结果同样表明,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在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的成效是普遍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有成效”的比例为88.37%。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提高了职工群众生活品质,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上述六方面的创新性经验,使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萧山区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有1879家,比十年前的1998年增长了167.66%,共有党员15089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党员对党组织为党员提供的服务“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7.53%;对党员队伍的总体形象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占78.11%。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实现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目标的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保持了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与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和同步发生的是,过去十年,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自身也得到了迅猛且健康的发展。2008年底,萧山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6858家,生产总值887.85亿元,占全区GDP的90%以上,企业总数和生产总值分别比1998年增长36.40%、1177.67%。由此可见,在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呈现出互补双赢、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问题与挑战

作为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进展快速的地区,萧山区也面临着一些体制性问题,提前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问题与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工流动性大,党员发展、教育管理难进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四个多样化”特征(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经济利益和分配形式)越来越明显,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流动频率和规模大大超过从前。虽然近些年来党建和组织工作基于“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要求努力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但是适用于计划经济时期传统党建工作属地管理、垂直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还是很难适应于快速流动的动态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萧山区作为市场经济发达地区,每年的职工、党员流进、流出数量都是很大的。在流入职工、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方面,萧山区采取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和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的方式,注重在签订劳动合同、工作2年以上的职工中发展党员和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萧山区,因为青年员工流动过快,影响了企业党组织对年轻党员尤其是外地年轻农民工党员的发展。调研中,多位企业党务工作者反映,部分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写了入党申请书,可往往还没等到考察,他们就已经走人了。此外,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外地办厂、接业务、开拓市场等,从而使得流出党员大量出现。由于这些党员主要工作空间在外地,与萧山区的企业党组织存在空间距离,从而使得许多企业党组织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二)时代环境变化大,面向新一代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难跟上

从萧山调研情况来看,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有先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工作,后来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自己创办企业的经历,并且相当多的企业主(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业主)本身是党员。因为这些经历和事实,萧山区大多数的第一代非公有制企业主集体荣誉感强,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对党组织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这样的感情基础,萧山区大多数第一代非公有制企业主往往对党建工作很重视,在人、财、物或者场地、时间、待遇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这是萧山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过去十年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新一代企业主的成长接班,各级党组织大多依旧按照传统套路和工作模式,开展新一代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难以充分调动自主意识强但接受传统党性教育少的年青一代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较低,党建工作难突破

课题组经过广泛调研发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党务工作者尤其是党组织负责人的业务能力状况。凡是企业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道德品质高的党务工作者,其所在企业的党建工作往往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显著成效。就目前而言,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主要由三类人员构成:一类是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第二类是国家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的退休干部;第三类是企业内部培养产生的党务工作者。从调研情况来看,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资金雄厚、党员数量多、工团组织健全等因素,往往容易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加盟。但许多规模以下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待遇不够高、党员数量也不多,因而很难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加盟企业,其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较低,存在优秀党务工作者人才荒问题,由此导致许多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难以取得突破和进展。

(四)价值观念差别大,非内资企业党组织难架构

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大陆地区民营企业为主,但也包含着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及港、澳、台同胞在大陆投资兴办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并且越是在沿海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类非内资企业分布越密集。调研中,课题组发现,虽然借助联建、合建方式,许多非内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少数非内资企业业主或追求“去政治化”,或担心党建工作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主权威,从而导致少数非内资企业难以建立党组织。此外,一些非内资企业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党员开展活动仍然比较困难。应该指出,这些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只是程度有所差异而已。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课题组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新时期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尽早制定出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从宏观制度层面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经费保障等提出具体要求,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员权利保障、党政工作信息沟通、党建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从微观机制上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三是建立企业党务工作者利益保障机制。基于党务工作者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应依托公共财政,采取“市出一点、县(市、区)出一点、乡镇(街道)出一点”办法,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制度,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考核合格的党务工作者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岗位津贴。同时,党委政府联合出台文件,确保非公企业党组织专职书记享有副总经理级别经济待遇,专职副书记享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级别经济待遇。非公有制企业解雇辞退党务工作者,规定必须事先向县(市、区)组织部或乡镇街道主管部门说明原因并征求意见。

(二)满足企业主和员工利益及情感诉求,扩大党在非内资企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各地党委政府应在详细摸清本地非内资企业情况的基础上,排出应建而未建党组织的企业名单,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定点联系,亲自指导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实行集中攻坚。一般而言,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出面与外资和台资企业业主沟通协商交涉,并积极为外资和台资企业送去各类关心和服务,满足他们的合理利益诉求,例如手续代办、政策传达、文化演出进企业、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等,往往更能打动企业主,改变他们的固有认识和最初态度,进而赢得他们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支持。由于外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往往将党组织视为企业内国家和民族的正式代表,对党组织充满期待,故而,外资企业的党组织应立足企业内中国员工的爱国情感诉求,多宣传党和国家的建设成就,多开展抒发爱国情感的活动,例如抗震救灾献爱心、国庆歌咏会等活动,以不断增强其对中国员工的凝聚力。

(三)树立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理念,重视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推动城乡党建组织共建、设施共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互促,打破传统党建垂直化、属地管理的体制瓶颈,深化党的组织脉络延伸和工作覆盖,着力构建跨区域、跨企业的“扁平化”的管理格局。企业党组织同样应树立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理念,加大本地和外地流动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力度。不仅要加强农民工人党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经常给予关心和鼓励,而且要对优秀的农民工人党对象实行适度倾斜。

(四)建立网上党务平台,实现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对接

网上党务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包括那些可以真实有效地保存和管理党员入党之前的志愿申请、思想汇报、组织考察、公示等方面信息的党务网络技术。目前,许多企业员工已经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但由于员工流动尤其是空间跨度很大的流动,往往中断了对他们入党前考察的连续性,使他们不得不在新的工作地重新开始申请入党。为此,迫切需要建立跨区域、跨企业,实现党员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的网上党务平台,以使企业员工的入党信息可以实现异地的真实有效对接,从而保障他们的入党进程不中断、不延误。

(五)加大企业大学生党员培养和激励力度,优化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

调研发现,在杭州市萧山区,近几年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党员(包括预备党员)越来越多。企业中的大学生党员不断增加将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趋势。基于这一现状和趋势,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党组织都应高度重视企业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这些大学生党员普遍文化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技能,应将他们积极培养成为未来的合格党务工作者,以逐步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此外,鉴于非公有制企业数量日益增多,就业人数及吸纳党员数量越来越多,非公有制企业日益成为党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等未来发展趋势,很有必要将党政干部培养链延伸至企业,使更多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对工人群众有感情、善于同工人群众打交道的年轻党员,顺着这一培养链逐步成长为各级党政干部,从而弥补未来党政干部队伍中缺乏熟悉企业工作、擅长群众工作的干部的不足。在发挥优化未来党政干部结构这一功能之余,党政干部培养链向企业延伸的做法也将对年轻党务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吸引和激励作用。

(六)完善培训和荣誉评价体系,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政治认同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项培训资金,定期举办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加大对企业主教育培训的力度。在培训时,必须将一些必要的基本方针政策、党史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纳入其中,以逐步提高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政治素质,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导,提高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此外,基于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主对提高政治地位和社会声誉普遍充满热情和期待,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将非公有制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情况,列入各类政治身份、个人和企业荣誉的评选标准,逐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主个人和企业集体荣誉评价体系。具体在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政治身份方面,可将他们支持党建工作情况列入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等政治身份的推荐或提名标准之中;在企业主个人荣誉方面,可将他们支持党建工作情况列入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价标准之中;在企业集体荣誉方面,可将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相关荣誉称号的评价标准之中。

标签:;  ;  ;  ;  ;  ;  ;  ;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创新经验与发展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_党员示范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