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周喜华,付娆,刘佩

(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摘 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与对策研究。方法 采用课堂越轨行为量表对2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①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课堂越轨行为。②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人际越轨(F=4.125,P<0.01)、组织越轨(F=22.608,P<0.01)和课堂越轨行为(F=16.18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轻度手机使用者在组织越轨(t=4.032,P<0.01)和课堂越轨行为( t= 3.62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防治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需要从大学生、教师、高校和政府全方位关注,大学生的自身努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课堂越轨行为;特点;对策

越轨是指超出既定的社会规范。越轨行为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1]。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是一种具有意图性和自发性的违反课堂规范或制度的角色外消极行为[2]。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课堂越轨行为呈逐年上升趋势[3]。大学是人生较为活跃的时期,因为成长的需要,出现的很多行为具有不明确性。而基于这种不明确性和行为研究本身的可控性,课堂越轨行为的研究就显得更有价值[4]。在社会转型加速的新时代,课堂越轨行为的治理和预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更要理解特定时空情境下的个人与社会互构过程[5]。因此本文旨在对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分析上提出其相应的对策研究。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在夏季由于外界气温较高,需要进行制冷,因此使用夏季制冷回路对管道回水通过蒸发器冷却塔等设备进行降温。而在冬季,由于外界气温较低,需要加热,因此使用采暖回路对水温进行加热以提高室内温度。通常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水作为传递温度的媒介,以空调水泵提供动力,通过提高水压来调节水循环速度,将管道水流推送至分水器,再由分水器将冷水或者热水分送至各个房屋或者负载。经过房屋或者负载已使用过的管道水再次通过集水器进行统一回收至主送水管道,最终流经冷却或者加热端,完成一次水循环。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2018年11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面向某高校选取28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28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91%。被试包含70名男生,188名女生;72名大一学生,126名大二学生,60名大三学生。

(二) 研究工具

参考Aquino K.等人的《员工越轨行为量表》[6],编制《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量表》。该量表将课堂越轨行为分为组织越轨和人际越轨两个维度,共13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法,从“从来没有”到“经常”分别计为 1~5分,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发生课堂越轨行为的频次越高。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 0.76和0.73,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20.0 进行数据处理,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 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概述及特点分析

(一) 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总体特征分析

手机使用情况在组织越轨和课堂越轨行为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使用主体,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便利,例如在收发信息、查找资料等方面。但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渐渐凸出。首先是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会引起躯体不适症状,还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孤独、自闭等心理疾病,进而可能引发课堂越轨行为。其次是网络会削弱学习动机。长期沉迷于各类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会将大部分时间、精力从学习上转移到手机使用中,并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削弱学习动机。相比于枯燥的课堂,网络世界中游戏、视频的快捷性、虚拟性会使大学生更容易上手,造成学习分心,出现课堂越轨行为。最后是网络世界中一些违反社会规范、准则和价值观念等相关的言论易使大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等不良思想,造成其对学校失去兴趣与信心,进而产生课堂越轨行为。

超厚宽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拌和站要求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拌和站基本一致,但为适应超厚宽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进度,应配备2套生产能力为400t/h或一套生产能力达700t/h的稳定土拌和站。本项目配备2套生产能力为400t/h的拌和站。同时,为减少出料时混合料离析,应该控制混合料的成品料仓不宜过大,且必须在料仓顶部履带出料口前25cm处加装带有橡胶板的槽钢,在料仓内部1/3处设置纵向及横向槽钢。

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产生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大学生本身而言,首先以个性因素的影响为主。一般来说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和对目标完成的执行力都较强,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欲望,从而较少的发生课堂越轨行为。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和执行力都较差,当外界出现诱惑时较易出现课堂越轨行为。其次是价值观的错误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着改变。但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中,若选择负向价值观则会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课堂越轨行为便可能发生。最后是受错误心理的影响。挫败心理指高中时期优秀的学生在步入大学后,面对激烈的竞争,曾经的优越感受到威胁,心理落差出现,而产生的课堂越轨行为。同样侥幸心理和盲从心理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发生课堂越轨行为。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人际越轨、组织越轨以及课堂越轨行为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

(二) 不同年级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及分析

表1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越轨、组织越轨和课堂越轨行为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三个年级的比较中,大一新生课堂越轨行为总分最低,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的思维模式仍习惯言听计从于学校和老师安排的一切硬性规章制度。入校后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未知的期待,促使他们认真履行好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多数大学生求学异地,,陌生的学习环境更需要来自同学们的关爱,所以大一新生会更主动地接触朋友,其组织越轨的分数偏低。而即将毕业的大三的学生,他们面临实习、找工作、考研或者兼职等事情占用他们大部分时间,因此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可抗因素影响正常上课和学习安排;并且在校的几年磨炼使他们逐渐熟悉学校的教学模式,便会投机取巧的对一些规章制度选择性执行,故出现较多的组织越轨和课堂越轨行为。

表1 某高校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在年级上的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人际越轨、组织越轨以及课堂越轨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

(三) 不同性别情况下的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及分析

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产生,也受到高校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课程设置问题。当出现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如重复性课程、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或者课程表的安排密度过大,不仅会浪费大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课堂越轨行为的发生。其次是教师教学态度、水平、方法的问题。部分教师态度不认真,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和现实脱节,导致学生不愿意学;而教师的授课方式、课堂教学安排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如果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耽误了学习进度时,学生对课堂就会失去耐心和信心,则课堂越轨行为就会发生。最后是高校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所引起的课堂越轨行为。学校部门制定的课堂规范应做到张弛有度,不严格的课堂规范会导致纪律混乱,引发课堂越轨行为。而过于严格的课堂规范则会引发大学生的不满情绪,物极必反,导致一些学生铤而走险做出课堂越轨行为。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对学生起到的示范性才具有正能量。而当今的高校,“问题教师”屡见不鲜。有的教师课堂授课中只是一味灌输式教学,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而有的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做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首先教师应该增强教学投入,要多与学生沟通,真真正正的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立场,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减少课堂越轨行为的发生。其次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应多参加学校、教育部门开展的学习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并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教师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而更加顺利的开展教育工作[7]

表2 某高校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在性别情况上的差异

表3 某高校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在手机使用情况上的差异

(四) 不同手机使用程度下的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及分析

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为大学生指明方向与动力,以免虚度光阴。强压的高中学习会使很多大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控制”后放慢脚步,虚度无人管辖的大学时光。所以大学生必须从心理上制定约束力,通过与高年级同学的经验交流制定时间表、月目标、学期目标,然后做学期总结。每当完成一个近期目标,可以给自己适当奖励去增强完成总目标的自信心和执行力。其次大学生应提高自我约束和学习的主动性。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一些与自己专业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并参与一些研究工作,完善自我的心理素质。并且多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感受优秀的学习氛围,在交流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约束力。最后大学生可以通过去公司、工厂参观或实习,请专家或已毕业的优秀校友举办讲座或座谈会,主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激发自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老陈困惑地看着我,过了半天才说,不好意思,我要小便,得麻烦你一下了。那个时候的老陈腼腆得像一个孩子,他的脸红了,眼睛也不好意思去看我。正尿着,老陈突然拍了一下脑门,把我吓一跳。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总体水平较差(30.76±7.76)。258名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因子均分超过3分者有64人,占 24.7%。课堂越轨行为总均分为2.20,超过2.20分者有135人,占52.33%。上述结果表明,大学生中较普遍出现课堂越轨行为。

三 消除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途径

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是一个严重的校园问题,社会各界对预防高校学生的课堂越轨行为应予以高度重视。为了维护校园安全,同时为培养出可以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接班人,高校必须重视宣传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防范策略。课堂越轨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而正因为社会行为的可控性,可以通过制定“对症下药”的策略对其进行控制。对未发生课堂越轨行为的大学生应做好防范工作,对已发生课堂越轨的大学生应严加控制与矫正。相信在防范和矫正双管齐下的背景下,课堂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一) 大学生应当建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提高自我约束,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以手机使用情况(以手机是否除重要事宜外不离身为标准分为重、轻度手机使用者)为自变量,以人际越轨、组织越轨以及课堂越轨行为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

(二) 高校教师应增强教学投入,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性别在课堂越轨行为及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在课堂越轨行为上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在当今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要求一视同仁的看待两性关系,所以对男女两性的要求差异逐渐缩小。且在大学这个特殊时期,男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控力都有所提升,因此在大学期间男女生课堂越轨表现差异不大。而不分性别的接受同样的社会对待,处事风格和评判原则便有着相似的标准。所以男女大学生会接受到更合理的公平对待,进而在课堂越轨行为的发生上无显著差异。

(三) 高校应科学设置课程,健全课堂管理制度

在课程安排中,首先应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努力将无意义的“水课”有效的变成高品质的“金课”。高校教师应了解每门课程设置的意义,明白课程在该专业上起到的作用,避免重复性和非专业性教学。并且高校教师还应区别课程在专业上的难易度,避免先难后易的课程教学导致学生听不懂的情况。其次是将教师和课程做适宜的匹配安排。所谓“术业有专攻”,只有让最擅长该课程的教师教授,才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知识。

利用WebSocket在绿通治理APP与绿通治理云平台之间搭建长连接,确保绿通取证图片实时发送至云平台进行审核。因为WebSocket可实现client和server端双向通信,在云平台上的审核结果可实时返回至APP上,提高绿通检查人员和后台审核人员的协同工作效率。

完善的规章制度会给在校大学生一种隐形的约束力,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有让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整个学校才能平稳进行工作。而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做到张弛有度,既不能让自制力差的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也不能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干涉过多。但对于已经出现课堂越轨行为的大学生,学校应有相关制度去严加处理,否则会出现更多的学生效仿。要在适宜的规章制度基础上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尽可能的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才能创立和谐校园。

(四) 政府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大网络育人力度

为了建立文明的校园环境、创造有利于思想文化教育的育人环境,政府应致力于优化开放的社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大网络环境的管理力度,定期监督,一旦出现传播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网站要彻查到底,排查出不良信息的各种来源。其次政府要提升对娱乐市场的管制,通过对网吧、ktv等公共娱乐场所的严格监管,将社会生活中一些可能干预到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净化网络空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免不良的文化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大多数微生物的含氮量比例较一致,根据含氮量再乘以一定的数值即可测得其粗蛋白的含量,从而大致可以得到活菌的生长情况,传统方法常用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操作简单易行、试剂消耗少等优点,但是其只能测得有机氮的含量,所以其测定结果不太准确。

参考文献

[1] 谢妮,朱凯琳.互动视野中的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审思——基于对某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深入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7):36-42.

[2] 张浩,丁明智,张正堂.领导非权变惩罚、员工道德推脱与越轨行为——基于中和技术理论[J].当代财经,2018(11):68-77.

[3] 巢洁. 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1-48.

[4] 叶冲,王小丁.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心理学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01):131-134.

[5] 谢宇.时空情境视角下的越轨行为及治理[J].广东社会科学,2018(05):203-209.

[6] AQUINO K.LEWIS M.U.&BRADFIE M.Justice constructs,negative affectivity,and employee deviance:A proposed model and empirical test.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9,20,1073-1091.

[7] 林幸宇. 高校学生越轨行为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08:1-46.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tep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of College Students

ZHOU Xi-hua ,FU Rao, LIU Pei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iant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258 college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class deviant behavior scale. Results There is a common class deviant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derailment (F = 4.125, P < 0.01), organizational derailment (F = 22.608, P < 0.01) and classroom deviant behavior (F = 16.182, P < 0.01) among freshmen, sophomores and sophomores (P<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avy and light mobile phone users in organizational deviant(T = 4.032, P< 0.01)and classroom deviant behavior(T = 3.625, P<0.01)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teachers,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s so as to prevent and cure the deviant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he self-effort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lassroom deviance behaviour; Characteristic; Countermeasure

本文引用格式: 周喜华,等.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69):206-20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083

基金项目: 教育学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研究成果;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6KRM137)。

作者简介: 周喜华,男,陕西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刘佩,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在校本科生。

通讯作者: 付娆,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标签:;  ;  ;  ;  

大学生课堂越轨行为的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