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整合的促进因素分析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整合论文,因素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7(2005)06—0031—05

在信息资源海量化、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传播扁平化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整合已经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信息资源整合是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保证资源配置最优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是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载体演化、信息技术集成、组织机制变革、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等共同促动的结果,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的整合化发展趋势,以寻求相应的信息资源整合组织机制与对策。

1 载体演化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

信息资源是由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信息是其核心与本质,资源(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人员、资金、设备、设施等)是信息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与资源载体的知识化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内容,加大了信息资源组织与利用的难度,促使信息资源建设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1.1 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扩展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从信息载体演化角度,信息资源可以分为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和知识信息资源,每种信息资源又有多种存在形式,这为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提出了难题,使原本有些杂乱的信息资源更加难以控制,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信息资源整合建设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以文献为主的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是相当成功的,8种主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如图书、连续出版物、音响资料、影视资料、乐谱、地图、混合资料、计算机文档等都形成了相应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信息资源的生产、收集、组织、开发、利用各环节基本上能够协调一致[1]。但是,随着信息载体数字化发展,使信息资源从数量和种类上得到极大的充实和丰富,但用户花在查找、甄别、整合信息资源上的时间也随之增多了,信息利用难度增大。以图书馆信息服务为例,根据本人对武汉大学图书馆社科样本阅览室的一个简单调查发现,有84%的同学认为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基本上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但同时也有82%的同学承认他们经常发现还有更好的资源他们并没有去使用,还有76%的同学认为目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过多、过杂,并给他们利用信息资源带来一定的麻烦,更有96%的同学承认他们目前花在查资料上的时间比以前多并曾经有过向专业馆员咨询的念头。这几个数据都偏高,看似矛盾,事实上这是用户在享受目前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其潜在的对集成化、一体化信息资源需求不满足的体现。面对载体多样化的网络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只有突破单一载体形式,走集成化发展的道路,即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入手,对已有的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提取,将直接能使用的知识信息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用户快速、准确的信息需求。

从信息载体演化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来看,信息资源整合应该着重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信息载体数字化促动下的数字信息资源异构整合,在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多的,如国外著名的信息集成项目Infobus、TSIMMIS、IM、Infosleuth和AgentRAIDER等,它们都是为解决数字信息中的异构整合问题而设计的,总体上说,数字资源异构整合的技术实现一般基于两种方法:虚拟信息整合方法和数据仓库方法;其二是实物、文献、知识资源的数字化,进而对系统拥有的实物信息、文献信息、数字信息、知识信息进行综合集成,形成一体化的信息整合系统,满足用户对集成化的信息需求。

1.2 资源载体的演化加深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层次

人们对于资源的认识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浅层到深层的过程。从整个认识历程来看,人们对资源的认识源于对简单的、静态的自然物和有形的劳动产品的认识,逐步发展到对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知识的认识,也就是一个从自然资源到信息资源,再到知识资源的认识过程。将信息与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加以认识,是资源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

从资源论的角度来看,资源认识层次的深入为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资源整合,包括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综合集成;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深化和拓展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层次,使以信息资源整合为牵引,促使组织的自然资源、知识资源一体化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建设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信息资源整合的内涵与外延得到很大的拓展,其研究内容从简单的数据集合、文档集成深入到与信息资源相关的各要素的整合,不仅包括对信息资源的整体构建、系统业务流程的改造、组织机构的重组以及与此相关的系统人员、资金、设备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统一规划、布局,还包括组织资源与行业发展的融合,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塑造良好的组织发展大环境。

1.3 信息与资源载体演化共同促动下的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整合与资源整合的完美结合体,在信息载体与资源载体演化共同促动下的信息资源整合应该以信息整合为核心,整合与信息相关的各种系统资源,形成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即在对文献、数字、知识、实物等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的人员、资金、设备、物资、信息、知识等资源的综合集成,达到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如图1所示。

图1 载体演化促动下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构建示意图

2 信息技术集成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升信息交流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保障,促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发展趋势将直接促动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

2.1 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资源组织的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资源建设呈现出阶段发展趋势,到目前为止,信息资源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面向资源阶段,对应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受计算机硬、软件的限制,数据处理停留在批处理阶段,数字信息资源量少,信息资源建设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和利用为主,信息资源的概念主要出现在图书情报领域。第二,面向交流过程阶段,对应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扩展与控制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联机信息检索、光盘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等迅速发展起来了,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都出现了显著的成果,信息资源组织经历了一个快速扩展时期。在面向交流的信息资源组织阶段,信息资源交流、传递的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信息资源(电子型与纸质型的复合)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第三,面向用户的阶段,对应着信息技术发展的集成阶段。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虽然能够高效地解决信息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但只在微观层次上着眼于个别的机构与组织,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模式必然导致信息系统的分散和向小型化发展,信息的管理与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宏观层次上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效益无法实现。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研究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研究信息系统集成及其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2]。

2.2 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发展

理查德·诺兰(Richard.L.Norlan)在上世纪80年代初总结美国一些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规律,提出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过程的六阶段模型,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即为进行资源整合与系统集成的时间[3]。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情况所证实。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包括一些信息服务部门)的信息化进程基本上是处于“诺兰模型”的第三阶段,即控制阶段,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应该抓住时机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几年我国上网计算机增长趋势得到证实。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3630 万台,网民达870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382216个,WWW站点总数约为626600个,这些数字从整体上反映了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也说明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已取得初步的成果[4]。但是, 从每次调查的上网计算机增长的绝对数来说,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并逐步趋于平缓,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增长数(万台)示意图

在上网计算机数增长速度减缓的同时,2004年上半年上网用户人数的增长率也达到历年调查的最低值,仅为9.4%。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上网用户基数的增大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说明我国信息化推进工作已经过了快速发展的扩展期,逐步进入控制阶段。我国很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增长趋势放慢情况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减慢与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降低有很大关系。由于计算机应用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信息不一致、信息孤岛的出现甚至使一些企业信息系统陷于瘫痪状态,致使一些企业减少了信息系统的投资,民众对信息系统的热衷程度也随之减少。我国学者马费成认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信息系统效率的提升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机构设置、人员的知识结构等都有很大关系,只有通过系统集成,将企业的人员、资金、技术、机构、设备等资源整合起来,通盘考虑,形成企业的特色资源整合系统,从而为信息系统集成打好基础,促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进而推进全国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2.3 信息技术集成促动下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由分散到集成化方向的发展,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也呈现出整合发展趋势。以信息服务业为例,信息技术的集成化促使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平台建设、服务组织、机构设置都呈现出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利用现代信息集成技术组建的国家科技文献保障平台、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了我国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国家科技文献保障平台通过整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建设平台,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基础。

其次,在服务组织方面,随着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及其智能搜索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部门相继开发或购买信息资源跨库检索系统,并据此开展跨库检索服务,实现信息查询一体化服务。如清华大学的跨库检索系统便整合了100 多个国内外的数据库资源,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检索入口,同时检索各类期刊、会议文献、报刊资料、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音像资料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降低了信息检索的难度,方便了用户。

在机构设置方面,网络通讯及其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服务部门的组织虚拟化、集成化成为可能。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就是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中心的领导决策机构由各领域专家和有关部门代表组成,负责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通过网络整合相关的管理工作。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集成化发展作用于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各个环节,促使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建设,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集成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整合的深度与广度都会大大地拓展,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和优化配置[5]。

3 组织机制变革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

网络环境下组织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知识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取代的首要因素,在此意义上,人们将当前的经济概括为“知识经济”;其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与区域化现象日趋明显;其三,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及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节奏日益加快,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等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变革带动了组织的内部机制与运营模式的变革,促进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综合起来,组织机制的变革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促进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员、资金、机构的重组,形成组织的核心资源整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其二是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如参股、战略联盟、虚拟组织、外购、特许经销、市场交易等形式),形成新的竞争协作模式,营造一个好的运营环境。

3.1 组织内部机制的变革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

内部组织机制的变革就是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并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加以改变,并对组织内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加以调整,形成新的结构和人际关系,使组织的功能得到发展。组织机制的变革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工作流程的重组、组织结构的重构以及组织中的人员、资金、设备的整合等[6]。

传统的组织流程在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年代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新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的生产活动必须更加面向市场,与顾客保持更紧密、更直接的联系与接触,这在客观上要求组织运用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对组织的操作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即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根据用户服务的需要随时增加、删减或组合新的业务流程。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状况,促使各专业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信息共享,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冗余人员来建立一种纵向横向都比较紧凑的扁平型结构,使组织变得更加灵活、敏捷、快速、高效,促进知识和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在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组织结构可以使组织内的每一个员工随时随地获取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从而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得以实现。

组织的业务流程重组及其组织结构的变革必然带动人员、资金、设备等资源的重新组合,通过内部整合,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部门,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到核心流程中去,增强组织的资源优势,是成功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及其机构变革的保障。

3.2 组织外部竞争协调机制的变革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

在知识、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使得组织的生存及发展空间豁然开阔,同时竞争也日益白热化。组织仅靠自身力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长期与竞争对手抗衡,很难收到预期效果,这就促使组织转变传统的竞争机制,走协同发展的道路。组织将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利用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业务外包、特许经销等方式,整合外部资源,形成良性运营环境[7]。通过外部资源整合,组织可以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环节中去,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外部资源整合,组织之间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4 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对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

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社会化、个性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为信息资源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促进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

4.1 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为信息资源整合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来说,用户不仅能获得本馆的信息服务,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获得异地或异国的信息服务。网络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网络空间提供给不同的使用者,任何具有上网条件的人都可以从网上获得信息。此外,网络环境下可供共享的信息资源的数量、范围、方式、渠道都在相应拓展。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自从1997年5月建成华中地区高校第一家电子信息服务中心以来,目前,武汉大学图书馆拥有小型计算机、塔式光盘驱动器、服务器、微机终端等各种外部设备200多台(套),中文数据库28种,外文数据库45种,另有8种专题数据库、11种光盘数据库。此外,图书馆收集共享INTERNET的信息资源也在急剧增长,如政府信息资源等。所有这些有用的、大量的信息资源,构成了信息资源整合的资源基础。

4.2 信息资源共享为信息资源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得到很好的发展,信息服务部门的资源特色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拿图书馆来说,各图书馆所能提供的电子信息资源都差不多,除个别图书馆可能经费多一些,在外文数据库建设方面投资多一些,在中文数据库建设方面,像较为著名的、使用频率较高的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期刊库、万方数据等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图书馆中都有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看哪个个体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更有特色,提供更有特色的个性化信息服务[8]。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充分发挥个体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环境中的积极作用。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就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别设计的,将已有的信息资源,如书目数据库、各种全文数据库以及Internet上的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重组,并为用户提供集成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4.3 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促动下的信息资源整合建设

现代信息网是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的基础,它是由现代通信网和信息资源网组成的。从功能角度上讲,现代通信网的主要功能是将信息以媒体流形式传输,信息资源网包括了从信息采集、加工,直至最终利用的各个环节,相比之下,信息资源网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促动下的信息资源整合,通过加强现代信息网中各网络的纵向整合和各网络间的横向整合,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资源网络,如图3所示。

图3 现代信息网与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集成示意图

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对信息资源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现代通信网的整合;其二是通过整合信息资源,促使现代通信网与信息资源网的整合,形成集成化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

首先是现代通信网的整合。从技术角度来说,通信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电信部门都有能力独自建立一套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但从现实角度来说,与其再浪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另起炉灶构筑自己的网络,不如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其他网络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三网合一”的良好局面,进而将自己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资到自己的优势产业中去,互促互进,共同繁荣发展。

其次是信息资源网与现代通信网的整合。在整合现代通信网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各个网络内部及其网络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例如,电信网拥有很好的网络接入优势,计算机网则拥有很好的信息组织优势,而广播电视网的资源优势(如强大的记者团队和资源库)又是电信网、计算机网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要充分发挥各网络系统的优势,整合各系统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形成一体化的资源整合系统,促进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标签:;  ;  ;  ;  ;  ;  ;  ;  

信息资源整合的促进因素分析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