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思考_股票论文

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思考_股票论文

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目前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是以1980年首期国库券的发行开始的。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整个8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只是处在逐步发育、成长之中,只有证券的一级市场,而且各种证券的发行基本上依靠行政手段,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市场”。1990年以后,我国相继开设了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发展了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20家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二级市场发展迅猛,资本市场初步发育成长。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谈话,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掀起了新的浪潮,经济体制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步伐,在企业体制改革方面明确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大中城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大大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1996年10月底,我国共发行各类有价证券近1.1万亿元;上市公司达407家,上市总股本1024亿股,市价总值1万多亿元;证券公司达97家,证券兼营机构330家,证券营业部2000家,股票投资开户者1800万户。二是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资本市场体系网络迅速扩展到各大中城市,初步形成集中交易和分散交易相结合的格局。集中交易市场包括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和全国电子证券交易系统,分散的交易场所主要是一些地区性的证券交易中心以及分散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网点。三是资本市场管理体系初步形成。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作了明确分工,同时宣告了国务院证券会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并建立了证券自律性组织,即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四是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发展迅速。目前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有500多家,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和证券咨询公司等。为了加强对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它的服务质量,中国证券会与有关部门对从事与证券业有关事务的中介机构进行了资格认定。五是市场法规逐步健全。1993年5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而且也对股票的发行、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股票的保管、过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此后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配套性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从而使资本市场的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六是资本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开始探索,证券经营及管理机构的国际交流增多,国内证券交易所发行和交易B股,少数大企业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在我国发展资本市场完全是崭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我国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稳妥的,在具体政策和指导方针上采取一种渐次推进战略。从初步试验到扩大试点再到较大范围的推行,逐步走向深入,有效分散资本市场发展风险,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从一开始就被纳入政府的计划,从试验到扩大试行,资本市场成长的每一步都接受政府的政策指导。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和股份制改造,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微观基础,而政府管理体制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则是推进资本市场成长的主导力量。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快速成长,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加快。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极大调动了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焕发了经济主体的内在活力,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已经由轻纺工业推动转入重化工业推动时期,客观上需要给经济主体注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有了较多的消费剩余,社会金融资产增长很快;并且国际资本急剧地向亚太地区转移、流动,外资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这些都为发展资本市场提供了强大的刺激和需求,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开发和利用的可能性。因此,这两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便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旺盛的发展。

二、发展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1、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为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直接控制,没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也没有资本运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企业大量发展,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封闭运行,产权主体单一,资金运作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自有资本比例极低,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一般的生产经营阶段,还没有转入资本经营轨道,国有企业运行机制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实践证明,股份制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既可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能明确产权关系,真正改变吃大锅饭的状况。企业在股份制改造时,将资产折价入股,并根据现有净资产的状况和所需资金定向或公开募股。根据资本市场的情况和本企业的资产及盈利情况,公司可以确定股票发行的溢价,股票上市后,公司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和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化,适时考虑再筹资,即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增资扩股,因此可以说,因为有了资本市场,股份制的筹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实现。特别是资本市场价格受市场规律的作用,能够体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时候,转换经营机制的功能就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2、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之一,而培育资本市场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资本市场作为一种资本资源的配置机制,具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效率与效益的内在动力。一是资本市场作为金融资产的供给场所,它可按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期限性,不断地排列组合,创造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的金融商品,成为现代资本形成的最为广泛性和群众性的机制,从而满足结构升降聚集资金效率的要求;二是证券资产的各种组合,特别是投资基金的形成,证券机构投资者的诞生,使得资产风险由众多持有者分摊,减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震荡;三是证券市场信息的灵敏性、传递的有效性能较好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对信息的依赖,科学地引导资本资源的流向;四是资本市场运动的预期收益,能使资本资源获得最大效益。资本证券作为一种对未来收益的权力证书,持有者关心的是其回报率,并通过证券的买卖追求其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证券交易实质上是一种资金再分配的活动,其根本的标准就是预期收益,因而,证券市场上资金再分配总是以资金效益低的企业流向资金效益高的企业。五是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对传统投融资体制的制度创新,通过采取股份制,实行多角化经营,企业之间的参股、控股以及收购、兼并,进而实施资产存量的调整和优化。

3、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增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培育市场,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功能。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基本发育成熟,但是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市场只是初步发育,还很不成熟。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资本市场,对于引导社会投资资金的合理配置,在各产业、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合理流动,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发展资本市场,可以有力地加速我国要素市场的发育成长,从而促进我国统一而完整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4、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运行一直沿用直接的行政调控。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革,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运作。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足,资本市场的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无法实施。发展资本市场,丰富了金融市场的金融商品品种,对于改善和强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功能是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同时,用开放的办法培育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融合,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低。到1996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达到61156.6亿元,而股票和债券余额约为6000亿元,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不足10%,而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之比大约为1∶1。直接融资所占比例过小,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目前资本市场融资量占当前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我国大约为10%,这个比例尽管比5年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是相对于一些工业化大国而言,这个比率仍然偏低。目前我国的企业仍以各种公有制企业为主体,它们的资产规模已很庞大,然而它们庞大的资产的很大部份属于银行债权,一般说来银行债权要占它们资产总量的70—80%,这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融资,它们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相当松散,只有极少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筹、融资。目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所筹集的资金只占1%,远远不能满足大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需要。

2、资本市场的内在结构不尽合理,债券比例过高,股票比例过低。到1995年末,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价值中,股票仅占5%,而债券占95%,显然是结构不合理。每年债券发行虽然有相当的规模,但绝大部分国债并未进入交易市场。1995年末债券余额中,属于地方企业债券的仅占总债券余额的6.5%,而国债余额却占总的债券余额的58.6%,金融机构债券余额占总债券余额的29.5%。这种债券市场结构也不合理,说明我国工商企业不仅仅是股票融资很少,而且发债融资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我国投资基金有了初步发展,但是从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来看,不论数量还是业务活动水平,都远远赶不上需要。

3、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运行秩序不规范。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大批增加,但它们中大多重视筹资,忽视经营机制的转换,现代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的不健全,有的即便存在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形同虚设,股东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内部管理薄弱。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结构先天有缺陷,一般由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所构成,国家股一般占50%左右,法人股一般占30%左右,个人股一般占20%,目前国家股、法人股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只有个人股可进入市场流通转让,因此形成三股分割局面。股票发行、交易机制和秩序并不健全、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大户操纵炒作严重,股价、收益率严重脱离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水平。例如1996年12月9日上海股市市盈率达44倍,深圳股市市盈率达55倍,远远高于国际上大多数股市20倍市盈率的水平。股市投机过度,绝大多数投资者投资行为短期化、超短期化,一批大公司、大企业运用国有资金投机炒作,负盈不负亏,行为失去约束。在债券市场方面,国债信誉良好,运作机制和秩序比较规范,逐渐完善。相对来说,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当滞后,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4、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股价严重背离其内在价值,部分股票回收率小于同期银行利息,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都不具备投资价值,尤其严重的是由于法规出台滞后于实际运作,市场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失去了动力和方向,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与此相伴而生,资本市场的风险更多地体现为系统风险,表现为股价齐涨齐跌,更多地受政策、消息左右,而能体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非系统风险则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资本无法向回收率高的公司流动。另外,由于国有股不能流通,过去形成的国有资产分布结构即传统的产业结构格局被复制下来,“瓶颈”行业并未得到任何改善,使试图通过资本市场盘活资本存量,改善国有资产配置功能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5、资本市场宏观管理的权威性、效能和法制化程度都亟待加强。我国已经建立了官方的证券管理机关,民间的证券业行业协会也已组成,有关证券市场的行政性法规已经颁布很多,近几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加速发展,证券市的监管已趋于强化。但迄今为止,这些机构和组织的管理权威性和效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证券业的大法《证券法》的制定和颁布过于迟缓,对证券市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管理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证券商、证券交易所缺乏自我约束,内部管理薄弱。

四、培育我国资本市场的对策与措施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壮大资本市场的主体。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众多的市场主体。严格地说,只有企业才是发展证券市场的主体力量。因此,要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加快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主体地位的形成。我国资本市场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企业体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国有企业至今在产权结构上未进行实质性调整,产权主体仍然单一化,政企难以分开,抑制了资本市场的深度发展;另一方面,已经改制的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经营机制转换滞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自我约束不力,经营行为不规范,影响了资本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鉴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育。一是实现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四自”经营权入手,为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并成为资本市场主体增加内在动力;二是转换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变企业吃银行资金“大锅饭”的习惯,按照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要求管理信贷资金,为资本市场主体发育增加外部压力;三是政府及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引导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对参与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特别是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项目,可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支持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对于市场融资、投资于股票或债券的市场主体,在一定时期可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

2、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每个交易环节都按照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的安全可靠,使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也只有在一个健康有序规范的市场里,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优胜劣汰机制才能建立起来。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有健全的法规做保证。由于《证券交易法》、《投资者保护法》迟迟出不了台,法规落后于操作,广大中小投资者得不到保护,资本市场监督乏力。因此,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力争尽快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要把这个工作做好,就需要全盘规划,考虑到整个资本市场法规体系的建设。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实现全国法规的统一。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进程的差异,在资本市场的立法上出现全国性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同时并存,有的甚至不一致的现象,这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统一。因此,在法规制定和实施上,要强调统一性,地方可以在全国性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一些符合本地区情况的实施细则,但不能在原则上有所抵触。二是注重法规的系统化。在制定新的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原来法规的配套与衔接,避免对市场产生大的冲击。三是要按系统化的思路,对法规作进一步的细化,使法规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根本法,要尽快推出实施细则。要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和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3、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资本市场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宏观监督管理,提高它们的监管权威性效能。资本市场管理体系要充分体现集中原则,并且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分工。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应该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律性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中介机构等,对证券发行上市进行审核、评定、把关。赋予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自律性机构一定的管理职责,加强对上市公司、交易所会员及交易过程的监督管理。第二层次是政府和准政府机构,如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这两个委员会主要从立法、规划、监管的高度,对资本市场实行集中、统一、全面的管理。总之,要在加强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监督管理的同时,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建立起从政府主管机构到自律性组织和中介机构,分层次、各司其责、协调配合的资本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监管资本市场统一由中央证券主管机构负责,可以提高监管效率。由于资本市场覆盖全国,因此各地方也应该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但这类机构不应该是地方政府设立由其管理的证券会或证券办,而应该由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设立派驻机构,进行条块管理。我国资本市场监督体系,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完善。

4、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活跃资本市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主要是指引入国外一些在我国尚未出现的金融工具,增加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活跃程序。一是加快对可转换债券的研究与试点,保证它的发行与转换。二是积极发展项目融资,即在一些较大的投资项目的建设中,除申请银行贷款外,还应吸引广大投资者参资入股。三是大力发展抵押债券,如以某种预期收益为抵押的债券、以某种证券作抵押的债券。这样做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即在不失去对原有资产及其收益权的前提下,获得相当规模的资金用于自身的运转。尤其是对信用较差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它们融资的有效途径。四是在股票市场中推出做市商制度及其相关的衍生工具,如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等,来活跃股票的二级市场,增加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直接提高企业利用股票融资的可行性。

5、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逐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量。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以国债为主,市场发行主体单一,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所占比例甚小,而且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由企业发行债券不但可以顺利融资,而且不涉及所有权问题,同时也会形成债权人监督机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到位和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从长期看应该取消规模控制,近期应该放松规模,提高额度,使那些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优势企业能够通过债券融资,并购劣势企业,促进资产流动和重组,实现生产规模和经营成果的不断扩大。无论股票还是债券的发行,都应当有利于企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便于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必须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改革。

6、创建共同基金,发展基金市场。共同基金是一种由基金发起人通过发行基金券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基金托管人保管,基金管理者经营管理,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投资工具,它具有集体投资、专家经营、风险分散、投资性强等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占据绝对比重。我国目前只有百十家基金,发展潜力很大。要抓住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并购的良机,谋求基金市场的大发展。近期可以考虑设立“国有企业重组基金”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金”,一方面对产品销路好、管理水平高、发展潜力大而只是由于负债过重造成效益欠佳的企业注入一定的资本金,归还部分银行贷款,解除其过重的利息负担。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又能缓解银行的压力,促进商业化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基金还可以购买优势企业的债券,为其并购劣势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快国有企业的产权重组,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7、进一步扩大开放,逐步实现资本市场国际化。当今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的资本市场都是高度发达的国际化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通过间接投资的方式,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目前,可循序渐进地扩大开放程度,以吸收国际资本为主要目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就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为这要取决于我国企业的承受能力、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随着我国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逐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A股市场,最终与国际资本市场完全接轨,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标签:;  ;  ;  ;  ;  ;  ;  

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思考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