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教学论文_徐德闲 徐维本

浅谈计算教学论文_徐德闲 徐维本

湖北省通山县慈口乡石印小学 437600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石,离开了计算,数学活动便不能顺利地进行。《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些,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边教边思考,查找资料,与老师同仁一起探讨有效教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教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

下面,把自己对于计算教学的想法、教法进行了整理,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也与大家分享。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计算是单调无味的,重复的计算更是枯燥无趣。但生活中处处有计算,计算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每学习一个新内容,课前大多会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一起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创设情境:爸爸要把256元钱平均分给小倩、小君姐弟俩,给他们去买奶奶的生日礼物,大家来算一算,每人分得多少钱?然后师拿出钱给学生来分,一生分钱,一生讲解,其他学生当评委。学生对钱很熟悉,让学生分钱,他们觉得很简单,也很有趣。钱分好了,师引导学生再来一步步展示分钱的过程,写出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在有趣的分钱活动中,学生经历了除法的试商过程,弄懂了除法的算理,学会了除法,心情轻松、愉悦。

二、精心准备,一气呵成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不超过20分钟,他们接受新的信息快,改掉缺点慢,每上一节新内容的课,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讨教本、教参,把握准确此课时重难点,结合学情,备好课,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精讲多练,不打疲劳战。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教师就是一个画者,我们最好一次就把画画好、画美,不要过多修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修改过多总会留下痕迹,最好一气呵成。

三、利用顺口溜,巧解难点

万以内退位减法,学生不记得退位,只要在向前一位借1时,在前一位的数字头上加点,做上记号,再减前一位时,就不会忘记退1了。但是当遇到不够减,前一位又是0时,学生就不知道怎样减了。

如:300-136,减法从末位算起,0减6不够减,向前借1,前一位是0,没有借的,只有再向前一位借1,做上记号,然后按照顺口溜“0上有点9来减”,学生边做边念顺口溜,做多了,念多了,顺口了,也就顺手了,也就再也不会出错了。顺口溜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再比如:在教学除法时,学生丢三落四,总不记得计算的顺序,于是,我就教学生每上一个数字的商都念“一除二乘三来减”。虽说做除法很麻烦,用上这个顺口溜,学生再不会乱了手脚。顺口溜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数学大门。

四、整合教材,集中训练

教材的编排是把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综合在一起的,如果在一节课内,既要学会计算方法,又要解决一些问题,那么时间就不够用,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计算。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考虑到这一点,我把教材进行了整合,一节课时间,专门进行计算教学,甚至几天的数学课,都用来进行计算教学。

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用一节课学习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接着,又用一课时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紧接着,再用一课时学习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然后用一课时学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层层深入,这样,学生对计算除法就有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且,近阶段一直都在不间断地训练,学生计算除法的能力就得以巩固、提高了。最后,再用三课时来学习估算,解决问题,这时侧重点又改为训练学生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上前面学到的计算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将数学难点进行分解教学时,阶梯式教学,层层深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举一反三,练习设计要多元化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的教学要抓住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重点,精心设计教法、学法。练习设计要多元化,有趣、全面、形式多样。

六,活学活用,课外拓展

把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感受知识的力量,品味成功的快乐,我每天都会根据学生当天的所学,布置一两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如:

1.你的上衣、裤子、鞋子分别是多少钱买的,一共花了多少钱?

2.调查不同商店的圆珠笔的价钱,说说在哪儿怎样买最划算?

3.算一算:你家一个月的水费、电费。估一估:你家一年的水费、电费。增强节约水电的意识。

4.测量家里的床的长、宽,计算它的周长。

学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生活,巩固了所学,感受到了学好数学的好处。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了。

计算教学的方法很多,适合学生的,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才是最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更新,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论文作者:徐德闲 徐维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浅谈计算教学论文_徐德闲 徐维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