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沟造地在延川县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实施应用论文

浅谈治沟造地在延川县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实施应用

张宝强1,2,3,4

(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摘 要: 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生、保生态、增良田的惠民造地工程。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在延安地区所开展的治沟造地是一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是极富重大方针政策的战略远见,有着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论文就延川县治沟造地项目的工程,分析了项目实施区的概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对延安治沟造地工程的实施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的解决方法和建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川县土地整治的治沟造地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对延川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治沟造地;土地;工程;意义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第二个十年,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制约。努力推进西部地区未利用地开发,充分挖掘、释放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既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局面、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十分开阔的空间。延安地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在暴雨形成之际松散的黄土层极易受到冲刷和侵蚀。长时间以来由于乱砍、滥伐和放牧等极不合理的行为,使得当地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更为严重,同时当地的居民生活贫困,将中国人地矛盾现象在延安丘陵沟壑区突出的较为明明显[1-3]。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增加,使得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然而,大量坡地退耕还林之后使得可耕种土地面积急剧下降[4-6]。因此,如何将退耕还林、城市发展和耕地面积平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7]。由于延安地区的梁峁和坡地大部分植树造林,所以沟道成为建设耕地的重要资源[8-10]。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洪水侵蚀、排水措施滞后,使得沟道的可利用率程度低。为了解决沟道利用率低、城镇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简称“治沟造地”[11]。根据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通过工程建设的实施整治、开发、利用不合理、未被充分利用的沟道进行深度开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改变延安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本文以延安市延川县的治沟造地为例,阐述了延安治沟造地的工程实施方法,对治沟造地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并就治沟造地所产生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为黄土高原治沟造地提供参考。

城乡规划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对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城乡地理空间布局仍然是城乡规划所关注的重点,因此,城乡规划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测绘数据的支撑和保障。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的采集、存储、加工、解析、价值提取以及集成展示是测绘地理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我们可以把测绘地理大数据比作成城乡规划工作的一种矿产资源,它为城乡规划业务带来了新的分析手段。总的来看,测绘地理大数据条件下的城乡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杨家圪台镇,延川县地处陕西北部,延安市东北部、清涧河下游,项目区距离延川县约 25km, 东经 109°36′20″~110°26′44″,北纬 36°37′15″~37°5′55″。 全县总面积1985km2,东西长74.25km,南北宽51.5km。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隔河相望,南与宝塔区相邻,西与延长、子长县为邻,北同榆林市清涧县接壤项目区涉及上张家河村、刘坪店村、杨家圪坮村、下张家河村、梁家河村、阁连村、王家河村、南塬村、古里村、郭家塬村、丁家山村11个村12条沟道。包括:上张家河沟、刘坪店沟、桑塬沟、张家河沟、阁莲沟、孙家塬沟、万泉沟、南塬沟、杨家山沟、枣咀沟、郭家塬沟、丁家山沟。项目区位置见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图1 延川县杨家圪台项目区位置图

1.2 区域自然特征

延川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空气较为干燥,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485.2mm。土地大部分为覆盖深厚的黄土,其土壤属森林草原黑垆土地带,由于人类的耕垦活动及黄土的侵蚀作用,使得梁峁沟壑和河川道已改变了原来黑垆土分布的状况,梁峁坡面以黄绵土为主。川道中的川地、沟壑中的坝地以淤土为主。全县土壤共有7个类,13个亚类,26个土属,80个土种。适宜农耕的土类主要有黄绵土,黑垆土和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58%,碱解氮平均为21ppm,速效磷平均为5.6ppm,速效钾平均为107ppm,含氮不足,含钾丰富。氮磷比值为1.64(N/P2O3)。坡耕地肥力不足,有机质含量低,氮磷俱缺,土壤贫瘠,养分缺乏,尤其是氮素严重不足。

延川是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主要灾害包括旱灾、风灾、暴雨洪灾、冰雹灾害、霜冻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等。干旱是该区发生频率最高、危害范围最广、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类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每年平均1次;其次是风灾,年出现大风天数平均为25天,最多可达32天,瞬时最大风速为22m/s;霜冻灾害年均出现3次,冰雹灾害年均出现2次;虽然暴雨洪灾年均出现仅7次,但受灾区域集中、损失相当惨重,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弥补土壤肥力不足和自然灾害所引发的损失,在不破坏自然规律的情况下,我们需加强可耕种土地的治理与开发,使得当地的经济收入得到发展。

因为人类生活的环境具有相似性,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存在双方互明的共知环境,也就是相互认知环境。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如果新信息与译语观众过去的知识或经验是一致的或相关的,那么译语观众就可以理解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将“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定义为图式。[5]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通过激活译语观众的相关图式,从而使他们把握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我们来看《英伦对决》电影中相关情况的一些例子。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平儿鼻子流血,好像他说到日本子才流血。他向全屋四面张望,就像连一条缝也没寻到似的,他转身要跑,老人捉住,出了后门,盛粪的长形的笼子在门旁,掀起粪笼,老人说:

2.2 实测现状与二调数据对比分析

根据实际测量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二调数据对比显示:实测耕地面积103.09hm2,占总面积的57.05%,较二调库数据面积减少26.88hm2;实测园地面积0,较二调库数据面积减少1.32hm2;实测林地面积19.48hm2,占总面积的10.78%,较二调库数据面积增加18.30hm2;实测草地面积49.62hm2,占总面积的27.46,较二调库数据面积增加2.50hm2;实测交通运输用地5.78hm2,占总面积的3.20%,二调库数据无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实测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36hm2,占总面积的0.75%,较二调库数据面积增加1.11hm2;实测其他用地面积1.36hm2,占总面积的0.75%,二调库数据无其他用地面积;实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用地面积0,较二调库数据面积减少0.86hm2。项目区二调与实测土地利用现状对比见表1。

表1 项目区二调与实测土地利用现状对比表

2.3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采用如下指标:

(2)土地利用率

土地垦殖率为耕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业的发展程度。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80.68hm2,项目区耕地面积129.96hm2,土地垦殖率为72.75%。

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以农用地为主,通过对项目区沟坝地进行平整,提高田面平整度,修筑田坎田埂,提高蓄水能力;对撂荒地、空闲地、其他草地等进行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存在盐碱化的耕地,开挖排水沟、铺设排水暗管并进行覆土处理,改善排水,改良土壤和耕作层地力,新增耕地机械翻耕。完成土地平整158.17hm2,田块修筑推移土方85.50万m3,全为坝地,共419块;田坎修筑9.41km,夯实土方4.23万m3,田埂修筑24.80km,夯实土方1.24万m3;耕作层地力保持86.21hm2,表土剥离25.86万 m3,表土回覆 25.86万m3;田块覆土 34.40hm2,覆土土方 31.45 万 m3;土地翻耕面积18.19hm2

延川县土地总面积为1985km2,其中可耕种土地面积为36.72万亩。其夏季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豆类次之。秋季作物有玉米、糜子、谷子、高梁,以及豆类、薯类等。截至2011年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是:耕地119.5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32%;林地18.0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09%;疏林草地0.9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31%;荒山荒坡天然草地和人工种草117.1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9.52%;水域或非生产用地40.7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76%。

(3)耕地复种指数

项目区地处延川县,地貌类型属于黄土破碎塬区,拟整治区域均处于沟道中,现有耕地田块零星破碎,难以机械化耕种,无法适应规模化生产需要。大气降水年季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用水受自然制约因素较多,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易造成干旱缺水;每年7~9月降水过于集中,历时短,易形成暴雨,年均降雨量485.20mm,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分配不均,大气降水相对较少,降水时间与农作物需水时间不同步,旱涝不均,降水利用率很低,制约土地产出的提高。项目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地貌表象为黄土梁峁、沟豁,广布第四季风积黄土,耕作土壤以黄绵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粘结力差,遇水易溶解,抗侵蚀能力低,下部原状黄土结构连续、紧密、无滑塌,有机质缺乏,肥力很低。项目区受水力侵蚀较为强烈,易形成水土流失;耕地表土剥蚀严重,劣化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退化,地力下降。项目区一方面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方面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份,水面接近地面,且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没有排水出路,形成盐碱地。

小米急了,打算拨打报警电话。“滴滴滴……”这时,监控系统突然提示已经定位到阿姆的位置,就在离家不远的小树林里。小米顾不上多想,飞快地向小树林赶去。

3 延川治沟造地工程的实施

其中,和分别为电动汽车在充电站的充电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为分时电价与变电站容量裕度间的函数关系;和为充电站的预测容量裕度。事实上和可以表示为:

土地利用率为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程度。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80.68hm2,扣除其他草地面积1.44hm2、河流水面0.25hm2,项目区已利用面积178.99hm2,土地利用率99.06%。

2)灌溉与排水工程。结合沟道内现有排水设施和上下游进出水以及地质情况,布置排洪渠,在坡面来水较大,支沟汇流处,布置横向排水明沟,部分存在盐碱化问题田块布置排水降碱沟;排洪渠交汇处,进行砌护处理;排洪渠与田坎交汇处,修筑陡坡;河槽和道路交叉处,修筑漫水桥;排洪渠与道路交叉处,修筑农桥。修筑土质排洪渠27条29.76km;开挖排水农沟81条3.07km;铺设排水暗管42条6.59km;修建农桥21座,漫水桥1座,陡坡114座,渠道连接段10座。

通过现场详勘及与当地群众交流沟通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地形、地质、工程造价、施工难易程度、项目区内外基础设施的协调等条件。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确定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平面布置。

3)田间道路工程。在项目区修建连接各主要居民点及当地主要道路的田间道和下沟道路,沟道内布置生产路,构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保障农业机械化。修田间道3条1.62km;生产路47条33.43km。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对项目区内新修田坎和开挖坡面进行植物防护。对现有淤地坝进行安全复核,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淤地坝进行修复加固,完善泄水建筑物。坡面防护采用截水沟和排水沟结合的方式。田坎植物防护7.85hm2,开挖坡面植物防护7.71hm2;淤地坝坝体修复加固19座,修筑溢洪道18座;开挖截水沟9条14.46km,开挖排水沟101条1.62km。

4 治沟造地过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4.1 存在的问题

耕地复种指数为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反映耕地的利用效率和程度。由于项目区农作物均为单行种植,无套种情况。耕地面积为129.96hm2,项目区耕地复种指数为100.00%。

项目区地处水资源贫乏地区,水质属碳酸性弱碱性水。因沟道排水系统不完善,主要靠天然河道自然排泄,局部沟道被水冲毁,下切严重。经过多年的自发建设和不断治理,项目区内已布设了部分防洪排涝设施,起到了较好的防洪造地作用,但总量偏少,与项目区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项目区以农耕为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耕地集约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人均基本农田不达标,现有沟坝地的灌排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保收率偏低。多年来基本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2 解决方法

通过平整田块、修筑田坎田埂、新修排洪渠和建筑物以及植物防护等措施。改善地形和旱涝影响的同时,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针对盐碱化土壤,采用排水降碱与对覆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善。排水降碱由纵向排洪渠、横向明沟排水和地下暗管排水组成,覆土考虑施工机械运行,覆土土方压实后厚度控制在1米左右。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的实施,改善自然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限制。

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且耐心的向患儿家长介绍雾化吸入的治疗机理和治疗效果,明确告知他们该方法具有起效快,效果显著,无痛苦,对患儿影响较小等特点,及时消除患儿家长的各种不良情绪,确保患儿及家长能够配合治疗。

电工培训内容:电工与电子基础,低压配电安装与维修,电工工艺,正反转控制电路,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触电急救,安全技术等。针对上述培训内容,结合南疆村镇电工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培训有如下要求。

结合项目区现状,合理规划布置排洪渠及道路,修复和扩建已有道路,修筑田坎田埂,配套农桥、陡坡等设施,修复加高部分淤地坝,配套泄洪建筑物,解决农业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限制。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实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现有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其他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限制。

5 治沟造地对延川县所产生的现实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项目实施后果园面积减少了1.32hm2、天然牧草地面积减少45.67hm2、其他草地面积减少1.44hm2、河流水面面积减少0.25hm2。减少的地类面积,除规划后农村道路、沟渠、水工建筑物、田坎占地,其他均作为新增耕地。其中农村道路占地面积8.78hm2、沟渠占地面积13.05hm2、水工建筑物占地面积0.82hm2、田坎占地面积7.85hm2。综合计算,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为18.19hm2,新增耕地率为10.18%。项目建成后,通过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逐步实现生态农业打好基础;通过水保设施配套完善,可有效增加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地垦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为农作物生长和当地群众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土地垦殖率为81.99%,较整理前提高10.07%;土地利用率为100.00%,较整理前提高0.94%。由于部分农田过于零散,加上道路等原因,当地群众有撂荒弃种现象,项目实施后,现有耕地全部变为防洪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坝地,耕地复种率达到100%左右。

6 结语

治沟造地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事,受到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大关注,也是人民极为欢迎的好项目。本文基于延川的自然特征,就项目实施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区域性特征进行了治沟造地的工程实施,确定了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坏境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得项目区群众耕地有了保障,对整个延川区域的耕地总量平衡及耕地质量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使得一些从未开发和开发程度较低的沟道和坡地进行开发建设,增加了可利用土地的总量。通过土地整治之后,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东生.黄土高原·农业起源·水土保持[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2] 周立三.中国农业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傅伯杰,陈利顶,邱扬,等.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 Xiao Jingfeng.Satellite evidence for significant biophysi cal consequences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 search-Biogeosciences,2014,119(12):2261-2275.

[5] Li Shuangshuang,Yang Sanni,Liu Xianfeng,et al.,ND VI-base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human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Region,Central China.Remote Sensing.2015,7,11163-11182.

[6] Lu Yihe,Fu Bojie,Feng Xiaoming,et al.A policy-driven large 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quantifying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PLoS One,2012,7(2):1-10.

[7] 周卫健,安芷生.实施与“退耕还林还草”并重的“治沟造地”重大方针的建议[N].中国科学报,2014-09-19.

[8] 魏宏安,王介勇.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129-132.

[9] Liu Qiang,Wang Yunqiang,Zhang Jing,et al.Filling gullies to create farm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J].Envi 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13,47(14):7589-7590.

[10] Jin Zhao.The creation of farmland by gully filling on the Loess Plateau:a double-edged sword.Environmental Sci ence&Technology,2014,48(2):883-884.

[11]周怀龙,王文昭,郝占东.治沟造地惠民生,再造陕北好江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11-16.

[12]刘彦随,李裕瑞.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17(10):9-17.

中图分类号: S281

标签:;  ;  ;  ;  ;  ;  ;  ;  

浅谈治沟造地在延川县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实施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