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体会论文_袁吉,池云成

游兰燕 许莉

(福建省闽清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闽清 350800)

【摘要】目的:在精神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分析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54例精神科老年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27例患者行预见性风险管理,纳入对照组的27例患者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96.29%、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率7.40%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精神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精神科;老年;安全管理;预见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296-02

精神疾病在临床上常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患者可出现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思维紊乱,自控力较差,自制力较差,部分患者可丧失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对于精神科老年患者来说,主要特征是精神无能、行为异常,护理要求较高,存在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及认知障碍[1],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需不断加强患者护理管理,尤其是护理安全方面的管理。本组入组54例患者,研究课题是精神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精神科老年患者中随机入组54例患者,选自2017年8月—2018年7月,知情同意,数字表法分组,27例实验组患者年龄60岁~79岁,中位年龄68.6岁,男女比例17:10;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岁~80岁,中位年龄68.2岁,男女比例16:11。分析两组患者入组数据,可对比,P>0.05。

1.2 方法

纳入对照组的27例患者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护士为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干预及药物指导等。

纳入实验组的27例患者行预见性风险管理:(1)成立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监督及指导,组员2~3人,每日及时上报病区潜在护理风险、出现的问题,采用查漏补缺方式、定期开展会议来不断改进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明显提升。(2)对风险管理前存在不良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风险事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系统识别、归类安全护理中可能存在或者潜在的安全隐患,对预见性风险管理进行针对性强化,有效避免可控因素并尽最大程度促使不可控因素明显降低,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包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力差、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及能力、护士职业素养差、护患沟通不良等,需对患者实施针对性优化管理。(3)严格管理交接班并给予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建立等级护理及护理记录书写制度等,对患者安全护理干预进行针对性强化,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规范,强化管理以往存在的安全护理薄弱环节并促使医患沟通明显加强[2],给予特殊患者实施对症安排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监测小组可发挥监督作用,若发现隐患问题,需及时上报,需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另外,临床需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培养,促使护士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对潜在风险进行及时发现,给予存在坠床、自伤及伤人等征兆患者实施及时干预,实施弹性排班制度,构建急救备班及节日护理人力调控预案等制度。

1.3 效果分析[3]

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根据我院自拟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分析获知,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率(伤人、坠床、自杀及自伤、走失、烫伤)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

3.讨论

精神科患者在临床常见,分析原因,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等存在一定关系,另外,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也可诱发精神疾病。

精神科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时,缺乏相对成熟的规章制度,各个护理环节均存在诸多护理风险,工作衔接不够顺畅,存在诸多缺陷及漏洞,因此,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不良事件频发,包括伤人、坠床、自杀等[3],因此,临床上提出了预见性风险管理,可明显加强患者安全风险管理,获得了理想护理效果。

给予精神科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需对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需对各个环节有效管理及衔接进行有效加强,对于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潜在完全隐患,需做到及时评估、及时发现[4],了解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促使护理工作可行性明显加强,可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5]。

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率(伤人、坠床、自杀及自伤、走失、烫伤)均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需深入研究预见性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徐璐.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保健文汇,2017(5).

[2]沈亚芬.预见性护理在开放病房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6):81-82.

[3]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5):75-76.

[4]吕新荣.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复合医学,2017,3(2):54-56.

[5]邱宁,赖欢.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28).

论文作者:袁吉,池云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126例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体会论文_袁吉,池云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