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龚仲军

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龚仲军

龚仲军 巴中市恩阳区茶坝中心卫生院 四川 巴中 636079

【摘 要】目的 探讨对比分析使用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临床2014 年10 月-2015 年3 月期间收治的出现了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163 例和健康人群尿液标本37 例,对200 例患者的尿样标本使用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其结果与尿定量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6.5%(141/163),91.9%(34/37)和97.9%(141/144),其结果对比与尿定量培养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尿沉渣实验当中患者的WBC、BACT 特异性不如尿定量培养,而干化学检测LEU、NIT 敏感性要低于尿沉渣和尿定量培养,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当中使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尿沉渣 干化学检测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应用 尿定量培养【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09-01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指细菌感染到泌尿生殖系统而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患者多表现出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症状,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腰痛,小腹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对患者的中段尿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临床尿路感染诊断的主要依据[1]。而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对临床检验的163 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临床2014 年10 月-2015 年3 月期间门诊部收治的出现了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163 例和健康人群尿液标本37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81 例,女性患者119 例;患者的年龄为17-75 岁,平均为32.8±5.8 岁;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32 例患者出现血尿。有出现尿路感染病史的患者145 例,排除掉由于肾结石等疾病导致的尿路异常的患者和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1.2 检验方法使用一次性无菌尿杯收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液约20ml,把标本分为两份各10mL,对其中的一份标本进行定量尿培养基菌种鉴定,另一份标本则进行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使用UF-500i[2]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优利特-500B 自动尿液化学分析仪,TL-96 细菌测定仪,并使用配套的试剂。

1.3 阳性标准定量尿培养革兰阳性病原菌(G+)≥104CFU/mL,革兰阴性病原菌(G-)≥105CFU/mL 则判定为定量尿培养阳性。WBC 计数男性≥25/μL,女性≥40/μL 判定为阳性,BACT 计数≥800/μL 为阳性;LEU+为阳性,NIT+为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定数统计方法为统计案例数及百分比,校验采用x2 校验法,统计精度为P<0.05;定向统计方法应用( x ±s)的统计方法,采用t 校验的方式,统计精度为P<0.05。该种统计方法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2.1 两份标本白细胞、细菌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检测163 例标本当中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定量尿培养当中142 例,其中革兰阳性病原菌感染患者72 例,革兰阴性病原菌感染患者61 例,真菌感染患者9 例;白细胞出现升高的患者143 例。37 例健康人群的标本当中,出现白细胞升高的患者3 例,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7.1%(142/163),91.9%(34/37)和97.9%(141/144)。患者尿沉渣检测WBC灵敏度、低特异性分别是86.5%(141/163),76.7%(28/37),尿沉渣BACT 的结果和干化学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一致。

尿沉渣白细胞特异性不如尿定量培养,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份标本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检测定量尿培养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7.1%(142/163),91.9%(34/37)和97.9%(141/144)。干化学检测白细胞酯酶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是73.6%(120/163)和91.9%(34/37),干化学亚硝酸盐检测与尿沉渣检测与定量尿培养结果一致。干化学检测LEU 敏感性要低于尿沉渣和尿定量培养,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又叫做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炎症反应,女性患者当中多见。尿常规检查是判断有无尿路感染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方法,中段尿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临床尿路感染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是其检验周期较长,同时存在有一定的假阴性的反应,因此在并没有得到普遍的使用。

对患者使用干化学检测白细胞酯酶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是73.6%(120/163)和91.9%(34/37),干化学检测LEU 敏感性要低于尿沉渣和尿定量培养,尿沉渣检测WBC 灵敏度、低特异性分别是86.5%(141/163),76.7%(28/37),尿沉渣白细胞特异性不如尿定量培养,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6.5%(141/163),91.9%( 34/37) 和97.9%(141/144),其结果对比与尿定量培养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尿沉渣实验当中,WBC 检测容易受到尿标本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小圆上皮细胞、个体较大精子等情况而影响判断的准确性,而干化学检测的白细胞酯酶也只能仅存在于粒细胞浆内,在标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未被破坏的粒细胞中无法检测出来,因此临床上也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虽然个别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的准确性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当中使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1]蔡瑜;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 年12 期[2]张建萍;UF-500i 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尿液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 年04 期

论文作者:龚仲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尿沉渣与干化学联合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龚仲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