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研究论文

校企融合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研究论文

校企融合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研究

沈 鸿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随着高校的普及和大学办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整个国家乃至全社会关心的焦点话题。大学生随处可见,大学学历已经不足以成为衡量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面对岌岌可危的就业环境,就业问题成了教育改革的重难点,推向了风口浪尖。从就业前景和方向来看,挑战重重。校企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大势所趋,电力营销人才是社会上稀缺的人力资源。文章以校企融合为主线,探究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新时代的视角下,寻找到促进电销型人才就业的途径和引擎,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 校企融合;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就业

一、电力营销发展的现状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电力的整体需求增加。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且稳定的发展。电力营销就是电力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满足人们的电力消费需求为目的,通过电力企业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提供满足消费需要的电力产品和相应的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电力营销的实质就是要调整电力市场的需求水平、需求时间,以良好的服务质量满足用户合理用电的要求,实现电力供求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立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提高用电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电力企业是在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之中实现自己的各项目标。电力营销作为一个重要的营销行业,自然不能缺少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但我国目前电力营销人才现状来看,专业型的人才极为匮乏,为了确保人才质量,顺应电力营销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采取校企融合的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实践与市场相符的课堂教学体系,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在人才考核体系方向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为培养企业所需的电力营销人才助力。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及作用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企业接轨,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是促进学校科技与知识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可以促进办学观念与办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同时,校企合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校企合作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校企融合对培养电力营销人才的作用

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新形势下,电力营销和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和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得营销知识又掌握一定电力类专业知识、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电力营销人才。校企融合,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正是顺应了电力行业在市场化改革中对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需要。大学相比高中紧张的氛围而言,管理相对松散,也会相应的助长学生的怠惰心理和情绪。过分依赖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会让学生难以消化和完全掌握。校企融合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并接触到社会,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条件,从而朝着该方向为之而努力。

等式右边第一项是每个网格预测的类别概率信息,第二三项是每个预测框的置信度,这个分数代表了目标物体出现在预测框的概率,也代表了吻合目标的程度,即预测框属于人脸的概率。

众说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电力行业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动力,是平衡经济的重要驱动手段。促进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利用了货币的流通价值在社会上赢得更高的占有率。电力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正在创新体制,优化市场结构,向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全经济体制方向迈进。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较为紧张。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与时俱进,产业技术型人才逐年减少,人力资源紧张。当代大学生普遍共性是比较浮躁,做事踏实的较少,投机心理严重,缺少工匠精神。因此,校企融合能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在实践中反思,能让学生快速地成长和进步。

面向产品研发共建模式,新产品的研发可以通过校方和企业方签订协议,鼓励学生提升科研能力,集思广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校企融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电力营销行业技能培养开通实践途径和平台。包括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等,建立电力营销实训中心,分为模拟实训教学,现场情景教学和职业技能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网络无缝互通。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支持所有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地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全新的方式协作学习、协同工作的基础。

三、影响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

从学校的本身角度上,电力营销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不能和市场形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对接。想要进入社会上稍微好点的单位,缺乏专业性的技能奠基。从课堂的特色化程度来讲,缺乏创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可能掌握的很娴熟,但实践操作能力明显较差,学生所学习的东西过于浅层面,无法与新知识接轨。学校的课堂遵循统一授课,不能及时根据社会需要去开展新的热门专业,存在滞后性。另外,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往往会率先考虑到所聘用的员工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利益。是否有从事过此方面工作的经验和社会经历,并不会在意你在大学得过哪些荣誉,有多少本证书。除了基本的技能,适应能力外,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倾向,导致大部分能力超强的女性被埋没。

(二)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主导,弱化了电力营销的实践性

除此之外,还要将互联网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实现线上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增强对互联网的认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契机,来打造网络式电力营销模式。以打造“客户体验式”为主。实现同客户之间线上线下的沟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为其提供一系列满意的标准化服务。提供多样化的用户感知,能对产品有更清晰的掌握和了解。其次,基于线上线下资源深度整合,以塑造品牌价值为导向,利用信息系统的扩散性,打造全方位的立体营销。通过市场大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多维立体互动的营销方案。能够使企业的网络营销覆盖面更加广泛。基于校企模式的融合,需要开拓互联网营销的思路,普及互联网营销的知识。

(三)校企合作尚未形成新体制

只要你精心设计,用心琢磨,可以把学生的美术知识借到语文教学中来,让美术这块他山之石为语文教学所用,雕琢出更美的“玉”来。

四、校企融合的模式分析

(一)校企融合,创新理论教学体系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β-hCG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电力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市场特色,电力营销是一个随时代创新的专业,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努力,出版教材,学校负责教学理论知识部分,而企业则补充一些优秀的电力营销案例,供学生参考。

(二)校企合作,研发专业系列教材

她说,中国文字不具备既定的严格苛刻的规则,到你掌握它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用想象力来打开它的范围。它会随着意识和情感而流动、变化、发展,它将由你而定。这就是它的生命力和超越性。

目前校企合作采用的主要模式是顶岗实习,吸收合作企业助力学校教学资源,建立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尽管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与行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学校面向市场办学,往往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校企融合相对较少,对口专业不多,监控起来难度较大。就目前而言,校企合作呈现相对松散和不稳定的状态,内容不够丰富,没有真正达到校企深层次合作。在现实面前,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矛盾,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匮乏,为了生产经营需要,希望学校给予人力支持,享受免费的劳动力。而对于学生而言,真正接触到实训锻炼的机会其实是不多的。

(三)校企融合,创新实践体系

这个全新转变的时期,校企融合共建地方经济服务平台,更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技能的培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准确找到学校与社会的切入点,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确立服务方针及服务对象,制定相关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元化服务平台,多方位、系统化地服务。

校企融合依然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巩固,电力营销专业教育体系,既要区别于其它市场营销专业,又要区别于单纯的电力工程专业。按照电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建立独立的电力营销课程体系,形成知识模块,多维能力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建立校企实训室,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优势,进行学生模拟实训课堂的开设。面向技术转化模式共建,利用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走向校园,在校园内获得试新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有接触电力营销的尝试机会,改善了学校实验条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

(四)校企融合,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学生很少有相对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对于电力营销行业来说,脱离实践应用是无法存在的。而传统教育观念色彩浓重,重知识轻能力,采用教师言传身教的形式,过分地依赖于应试教育,以笔试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标准。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重严格纪律,重知识灌输。在现代化教育中,都是秉持着以人为本,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强化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为主,讲求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相对开放,追求多样化,倡导和谐教育,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弱化了电力营销的实践性。

五、校企融合培养创新型电销人才的有效路径探析

(一)鼓励学生树立职业规划,适应电力营销企业所需

充分利用好校企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电力营销座谈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大赛资金的扶持,加强校企合作的投入力度,做好学校课程设置的督导工作。推荐学生到第三方电销企业用人单位实习的机会,稳定就业率。调整校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时刻提醒大学生树立就业危机意识,以市场背景为主线,将所学的知识实际应用于市场就业之中。在大学课本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内容的相结合。还要有所侧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设置多个角色的课程转化,将课堂偏向于电力营销实践。培养学生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理解。分配实践调研小组,每周做一次大型的工作实习训练。2.跟进教材课本,增添新内容,另外附一些新的电力营销时事报道,报纸等等。3.将课本教材与网络教材,电子教材同步。丰富图书馆的图库,推进优秀教材的编制与改革。4.整合民办院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就业关注的投入热忱和参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留出学生自由言论的时间,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作为补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形式的整合,形成更有学术价值的课程内容传播。

(二)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让电力营销课堂与实践接轨

对于电销行业而言,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发展,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市场和校园的实际环境,掌握大学生就业发展的规律,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普及,增强认知。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担任进步空间,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加入新颖的就业时代知识元素。壮大师资力量,落实创业实践教育。首先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采取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提高准入门槛。除了要考察教育经验外,主要是对美育知识的权衡。打造师资力量雄厚的教育团队。利用当地政府,政策资源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创新课程资源,与时俱进发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师资力量深入教育工作。壮大教师队伍规模,与学生专业相对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舞学生设置合理的就业期望,靠自己的努力去做职业选择,不要挖空心思,将期望放在依靠背景,托关系上。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下,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从起点去一步一脚印提升。面对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调整就业期望的观念,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案例展开深层次的思考。

(三)转变课堂模式,在教学中渗透电力营销企业文化

在文化课中充分展现企业文化。培养中职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构建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文化课教学目标注重文化素质的修养,奠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或继续学习所必备的渐进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等。在文化课教学中要以企业需求导向来调整教学内容,进行企业文化、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丰富企业文化教育内涵,凸现中职教育亮点。文化课程要尽可能地渗透企业文化教育,使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要大力弘扬企业精神,把企业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来研究讨论。要让学生多了解优秀电商企业的发展史、团队精神,感悟企业文化,培养创业意识,培育职业品质。

(四)培养适合市场发展的电力营销人才

构建完善的人才市场管理体系,强化大局意识,以培养人才为载体。根据市场营销战略的变化,适当来调整用人规则。以市场为突破口,不虚设岗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1.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能够保证自己在工作中得心应手。2.培养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具备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锻造自己主人翁意识,能够打好提前量,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论在任何企业中,都能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上,能够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从人到事,能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4.忠于个人兴趣,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善于发展自己的软肋,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引进国外先进就业指导经验,打造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利共赢。实行教师的薪金奖励制度,学生奖学金政策,激发教师的竞争热情和动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更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管理的转型升级。为学生打造专业化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联系企业,掌握市场动态和行情,为就业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校企融合成为新时代下的一种教育新模式,从目前我国校企融合的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校企融合没有真正实现全覆盖,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培养电力营销人才也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任务。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探索路径,推动校企融合再上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杨鹏.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及内涵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8-120.

[2]陶言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展望[J].职教论坛,2013(23):67-69.

[3]肖放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100-102.

[4]王武.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浅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3):31-33.

[5]刘蔼萍.电力体制改革下Y供电公司市场营销及直购电收益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8.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ncept of running universities,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which has become a focus topic of concern for the whole country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College students can be seen everywhere.College diploma is not enough to be the only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knowledge.Faced with the precarious employment environment,employ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ssue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has been pushed to the forefro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prospects and directions,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Power marketing talents are scarce human resources in society.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lin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power marketing talents,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era,finds ways and engine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electricity marketing talents,and improves the employment rate.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innovative power marketing;talent 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9)17-0043-03

作者简介: 沈鸿(197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营销。

标签:;  ;  ;  ;  

校企融合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