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研究_全寿命周期论文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寿命论文,周期论文,资产论文,南方电网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述

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涵义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LCAM)是在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cost,LC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管理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LCAM尚未进行统一定义,目前由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LCAM概念在我国电网企业中比较通用:LCAM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维护、退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其宗旨是统筹处理好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SM)、效能管理(effrrciency management,EM)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LCC)之间的关系。

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简称“超高压公司”)作为南方电网公司西电东送主网架的运营单位,目前资产总额接近500亿元,并且分散在五省(区)。固定资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超高压公司的日常运行、资产维护以及固定资产的再投入,进而会影响到企业整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传统的基于职能部门分工的“条块化”、“分段式”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益上,都难以适应经营管理新形势的需求。所以,当前环境迫切要求公司通过管理创新提高设备资产的健康水平及使用效率,优化资产成本效益,实施LCAM迫在眉睫。

二、超高压公司资产管理的问题分析

超高压公司负责运营的跨省(区)骨干电网是南方各省(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社会责任重大、安全要求高;二是资产规模庞大、分布广泛;三是资产变化频繁、管理难度大;四是资产管理部门众多、条块分割。

目前,超高压公司对资产的管理是通过各个部门分别从各个阶段对资产进行管理,总体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策略及协调机构;在管理流程方面,超高压公司部分流程缺失,流程更新不及时以及缺乏约束机制,造成无法形成闭环管理;在信息化方面,超高压公司缺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系统性以及统一的标准体系,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滞后。由于上述原因,公司资产管理在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运营维护、退役报废各环节均无法满足LCAM要求,如规划设计阶段对工程的运行维护、报废等后续阶段的成本缺乏系统性考虑,并且运营维护等信息也难以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规划设计部门。

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

1.构建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传统资产管理方式为重点,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通过构建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三层管理模式,全系统全过程的工作流程将管理策略贯彻到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和环节。

2.框架体系

结合超高压公司特点,其LCAM的管理体系应由资产管理策略、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构成(如图1所示)。

资产管理策略是实施LCAM的纲要,它从公司战略角度明确了LCAM的总体目标及各阶段的目标等纲领性要点;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公司系统在开展LCAM过程中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资产管理方法是为实施LCAM而建立的由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业务流程和精益化的数学模型构成的体系,它是实施LCAM的载体;资产管理手段主要指信息化管理,是实施LCAM的支撑平台。

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策略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目标是实现资产安全、使用效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建立从资产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各阶段、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理顺物资、资产和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物资、设备、资产的“账、卡、物”一致及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

资产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运行检修、退役报废五个阶段,各阶段目标及主要任务见表1。

五、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制

资产管理体制是开展LCAM工作的基础保障。具体地说,资产管理体制是基于目前超高压公司整体管理体制的要求,调整优化管理层级,明确公司各层次在实施LCAM中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等。

1.设置合理的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即公司为开展LCAM管理而建立的从企业决策者直到具体实施者之间体现决策、管理、执行关系的管理模式。超高压公司应以目前公司部门架构设置为基础,建立符合LCAM要求的组织架构模式,将管理层次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如图2所示)。按照三层管理模式,分层明确并下达公司LCAM工作的各级管理权限、工作目标和职责,并对其进行评价考核。实现战略层的决策落实到执行层的每一个员工,执行层的信息和需求及时反馈到战略层。

2.优化组织架构

为保证LCAM工作的有效推进,超高压公司应设立LCAM管理委员会作为资产管理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并对决策层负责,管理委员会对资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部署和整体协调,明确公司资产管理的统一目标、方向和原则。LCAM管理委员会可选择财务部作为总牵头,并整合各相关部门(如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基建部、信息通信运维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等)的资产管理资源,成立LCAM办公室,负责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协调、监督、考核工作。

3.明确职权和责任

组织机构得到完善的同时,应当明确各个机构的职权和责任。只有明确各个机构的职权和责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LCAM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六、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

1.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评估考核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通过评价指标体系,便于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得执行层能够按照战略层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位。

(1)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资产管理总体目标为最高指标,从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个方面设计。

结果性指标定位于战略层和管理层,对LCAM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衡量,关注LCAM结果,用于衡量资产管理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主要包括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类指标,具体由4项安全指标、10项效能指标、5项周期成本指标,对实施LCAM的结果进行评价。

过程性指标围绕资产管理涉及的各阶段流程出发,设计范围涵盖了资产全寿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主要包括先进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三类指标,具体由五项先进性指标、六项及时性指标、三项规范性指标对实施LCAM的过程进行评价。

(2)综合考核评价指标模型

LCAM综合考核评价模型用以反映LCAM的实现程度,该考核评价模型将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评判实施LCAM的结果,还可以评判实施LCAM过程的严密性(见图3)。

其中,S(Safe):安全性指标得分;E(Efficacy):效能指标得分;C(Cost):周期成本指标得分;A(Advanced):先进性指标得分;T(Timeliness):及时性指标得分;N(Normative):规范性指标得分;CI(Composite Index):综合指标得分。

αβ、γμ、η、θ分别为上述六项指标的权重。

综合指数CI=∑,(即六项指标完成情况×各自的权重),CI取决于实施LCAM的过程表现以及最终结果两方面。其中αβ、γ、μ、η、θ可根据被评价单位的各项指标的侧重点不同分别确定,以体现相对公平,但需保证αβ、γ、μ、η、θ六者之和为1。

2.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求的业务流程建设

LCAM的另一个主要管理方法是管理流程的优化,通过完善业务流程的衔接,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流程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最终实现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和整体优化。流程的优化应遵循关注高价值流程、闭环管理以及信息共享三个原则。

(1)完善总体流程

从公司战略高度增加资产策略流程,明确公司资产管理的中长期目标、各阶段的工作原则和方向,加强对LCAM的总体指导。资产状态评估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制定每个阶段相关工作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评估每个阶段相关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如图4所示)。

(2)明确各阶段工作流程

基于LCAM总体流程,设计各个阶段主要流程。制定了资产管理各阶段的工作流程,因篇幅有限,这里仅介绍其中的资产策略流程(如图5所示)。

七、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手段

信息化是LCAM有效实施的基础,结合超高压公司信息系统现状及业务需求,现有系统的集成,尤其是财务系统与其他重要业务系统的集成(如图6所示),是公司面临的最紧迫的需求。在构建应用集成平台中,应重点考虑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有机统一,业务流程导向以及实用性和先进性3个原则。

八、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关键技术

1.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

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电力设备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技改、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追求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采用以下模型:

LCC=CI+CO+CM+CF+CD。

其中:CI为投资成本;CO为运行成本;CM为检修维护成本;CF为故障成本,也称惩罚成本;CD为退役处置成本。LCC计算主要有分析评价成本和决策评价成本计算两种方法。

LCC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对于业务执行期间的实际发生成本进行记录、积累、分析及对比,以评估成本管理水平,同时可为决策评价提供历史成本作为参考。其成本计算可分为投入期成本、运行期成本及报废期成本。

LCC决策评价方法是指在进行规划、设计或采购等工作时对单个或多个潜在方案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建模、计算,并进行经济性评价、选择最优方案。具体的成本估算方法可分为以专家经验法、标准成本法、数学建模法和工程估算法,估算复杂程度逐级提高。

2.寿命评估

电力设备的寿命估计是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基于特征数据变化趋势分析的寿命模型构建方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采用该模型必须满足三个要素:足以揭示数据变化规律的丰富的数据源:明确的判定失效的数据标准;合理的趋势分析算法。

3.状态检修

状态维修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重要措施。状态检修工作基本流程包括:设备信息收集、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策略、检修计划、检修实施及绩效评估七个环节。

在整个状态检修流程中,信息收集是基础,状态评估是核心,只有正确地评估了设备的状态,才能做出正确的维修决策。

4.敏感性分析

LCC管理的关键是LCC分析。对于LCC分析来说,分析的重点是显著影响LCC的因素,分析的核心是找出并控制敏感因素,重点分析显著影响LCC的因素,对某些会造成LCC剧烈变化的因素投入主要的精力,弄清楚敏感因素的准确数值。由影响LCC各个因素确定的费用估算关系式一般具有如下结构:

5.资产编码标准化

编码是贯穿设计/概预算、物资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和设备管理5大业务流程的基础,编码标准化配合LCAM系统集成后可大大提升流程效率和准确度。超高压公司应依据南方电网公司资产编码标准,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编码,实现电力物资相关业务环节的极大转变:物资管理与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与资产管理以及项目管理与资产管理之间形成对接;通过建立统一设备资产目录,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两者之间实现信息贯通,从而为LCAM奠定基础。

标签:;  ;  ;  ;  ;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研究_全寿命周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