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金融创新对策研究

我国住房金融创新对策研究

陈晓端[1]2006年在《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的问题、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住房金融,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手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由于受到国内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和住房体制改革的叁重约束,我国住房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滞后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住房金融不仅理论上缺乏系统的体系架构,而且在组织体系、发展模式上也缺乏明确的定位和政策安排,因而住房金融始终是在宏观政策、住房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发展的几重作用下,摇摆不定的艰难前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接二连叁地出台有关规范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意见,我国住房金融何去何从的问题已成为业界、政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因而从理论和实证的层面对我国住房金融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分析了住房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我国住房金融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了我国住房金融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住房金融的发展存在政策性住房金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住房金融高度依赖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住房金融市场上融资结构不合理且融资方式单调、缺乏与住房金融相配套的机构及制度建设、住房金融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论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住房金融体系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几个方面:建立完整的住房金融机构体系、非政府所有的金融机构成为住房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住房金融的发展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住房消费贷款与住房建设贷款相分离、住房贷款的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形成包括住房贷款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完整的住房贷款市场、住房金融创新普遍而迅速。论文重点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并提出政府应通过采取促进住房金融的有效需求、加大住房金融的有效供给、大力发展住房金融中介机构、加快住房金融的法制建设、加快住房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设、构建房地产金融的良性运行机制、完善住房金融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具体对策来改革政府管理,促进我国住房金融的健康发展。

谭军[2]2002年在《我国住房金融创新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住房金融创新是伴随金融创新和住房金融的发展而不断涌现的过程。它包括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微观住房金融创新和宏观住房金融创新;就住房金融创新的内容来看,其大致可分为叁类:住房金融交易创新、住房金融组织结构制度创新和住房金融保障制度创新。本文通过“哈罗德——多玛——麦金农增长模型”阐明,进行住房金融创新将促进住房金融深化,从而带动住宅业的成长。并借助时空消费理论强调住房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居民提前消费,早日解决住房问题。当前,我国住房金融创新面临强大的创新动因,包括需求动因、供给动因和环境动因。需求动因来源于住房制度改革、家庭货币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潜在需求与此同时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金融机构的内外约束机制的建立、市场金融体制的运作及银行急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渴望构成了住房金融创新的重要供给动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我国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住宅业被众多城市列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我国进行住房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然,住房金融创新的外部性和我国国有化银行拥有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住房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本文通过美、德、新叁国的住房金融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和我国现状的考察,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金融制度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为:一是在短期内,应采用政府主导型住房金融制度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应发展市场主导型;二是美、德、新叁种模式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住房问题,我国的住房金融制度模式是复合型的,是美、德、新叁国住房金融制度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复合体,包括政策性住房金融与市场性住房金融两部分;叁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政策性住房金融的核心,这种住房公积金吸收了强制储蓄和互助储蓄的成功经验;四是商业性住房抵押贷款在解决中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住房抵押二级市场解决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问题。本文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住房金融制度模式主要问题的详细展开,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包括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我国住房金融机构体系构造、我国住房金融政策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内容。西方国家的住房金融发展史表明,政府对住房金融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住房金融发展离不开政府,政府可采取间接方式支持住房金融创新与发展:<WP=6>制定和实施系统性的住房金融法规和其他住房法规,协调各住房金融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与运行规则;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并支持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建立政策性非银行住房金融机构,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体现和贯彻政府的住房金融政策意图。我国的住房金融机构体系包括专业性、非专业性住房金融机构和提供各种服务及进行证券化操作的中介机构叁部分。本论文强调建立非银行住房金融机构的必要性,主张创立国家住房金融发展局,可考虑作为政府担保机构,并负责住房金融法律法规制订、住房金融市场的监管等;创立住房金融公司,主要负责住房公积金业务。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众多问题,应对其进行系列创新。本文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制成为专业性非银行住房金融机构—住房金融公司,扭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不清、监督管理和风险约束机制不健全的局面;二是创立法定公积金和自由公积金,提高职工缴存的积极性;叁是创立住房公积金受益凭证,实现住房公积金在有限范围内流通;四是改革现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办法,防止加剧收入差距,该办法为:单位以法定缴存率乘以单位每月应付工资总额算出公司应配住房公积金总额,再以该总额除以职工总数打入职工账户。住房金融市场创新主要围绕住房抵押贷款而展开,阐述了住房抵押贷款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创新和二级市场的创立。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加快住房抵押贷款立法是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就技术创新而言,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等额还贷方式,积极推广可变动等额还贷,适时采用变动利率住房抵押贷款,以化解利率风险。本论文通过借鉴美国的公营和私营抵押保险相结合的抵押保险模式及西欧的住房抵押贷款寿险模式,构建了我国政府担保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构想吸引保险资金用于住房贷款、开展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和住房抵押贷款寿险等险种。从本文构建的我国住房金融制度模式看,住房抵押二级市场的建立势在必然,当前,应开始二级市场的筹建、试点工作。鉴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我国首先可以发行抵押担保证券。

曾龙[3]2010年在《中国住房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住房问题日益成为中国居民的关注热点,住房金融也已成为金融业的一个发展亮点。一般认为,住房金融是安全性较高的金融业务。然而,住房金融是一项政策性较强、行业性和区域性比较明显的金融业务,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运动规律。住房金融风险具有累积性,一旦爆发,便会迅速扩展,出现大面积的金融风波,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一场真正由住房金融本身引发的金融危机,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并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的蔓延速度和产生的破坏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使人们不得不对住房金融风险重新进行审视。近年来,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金融特别是银行信贷在不断提供支撑的同时,其面临的风险也不断积聚。中美两国住房金融风险有着许多相似之处:(1)经济高速增长、流动性过剩推动房价过度上涨,已经逐步形成泡沫;(2)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迅速扩张,贷款发放标准明显降低,风险隐患开始显现;(3)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从紧背景下房贷偿还压力加大,信用风险很高。如果不及时对我国住房金融的风险及其形成机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必然存在风险隐患及其从累积到爆发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必然影响房地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住房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并据此提出防范住房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在对住房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及传导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住房金融当前面临的风险及成因,并从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深入探讨住房金融风险防范的策略,提出建立中国的住房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及时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住房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破坏性冲击,同时针对现存的住房金融风险,从金融创新和政府干预的角度提出化解和转移风险的措施,以创造良好的住房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我国住房金融良性发展。本文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不足,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对住房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分析。从金融体系脆弱性假说、货币主义、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信息经济学、信贷周期理论、行为金融学、理性泡沫理论和资产价格反射性理论等多角度解释了住房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通过研究房地产泡沫、住房金融风险、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住房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为促进我国住房金融发展和住房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第叁章是对中国住房金融风险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中国房地产业和住房金融发展的现状,重点对中国住房金融风险的成因进行历史和现实考察,并对当前中国住房金融是否存在风险、风险的程度、危机的可能性等作出科学判断,为我国住房金融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系的确立提供实践依据。第四章是国外预防住房金融风险的经验与启示。本文选取美国次贷危机和迪拜债务危机这两起住房金融风险爆发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国外住房金融风险爆发的原因以及各国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总结各种在住房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适合我国住房金融风险防范的经验,为我国住房金融的发展和风险防范机制的确立提供借鉴。第五章是中国住房金融风险的预警分析。本章立足中国住房金融发展的实际,以中国当前住房金融风险的科学判断为依据,提出了适应中国住房金融发展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并对当前中国住房金融风险的现状进行了预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金融风险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并且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还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个别城市的住房金融风险水平却处于高位水平,因此防范住房金融风险的形势不容乐观。本论文所提出的基于组合赋权的住房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建立的风险预警信号灯系统在实践上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第六章是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提出防范住房金融风险的措施。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下,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本章分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论述了金融创新在转移和分散住房金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当前分散中国住房金融风险的两种金融创新形式——在住房消费领域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在住房投资领域建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并对这两种金融创新方式所隐含的金融风险与防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七章是从政府干预的角度提出防范住房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种角度出发,分析政府干预住房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并对政府干预住房金融市场的职能进行了界定。最后,针对我国政府干预住房金融市场失灵的表现,从防止政府干预失灵的角度提出防范我国住房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最后是对全文的结论进行总结,并针对本文存在的不足,对未来作出预测和展望。

董意凤[4]2008年在《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房价的过快上涨,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不但关系到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更已经成为自中央高层到地方官员都高度重视的政治问题。而要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起主要面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金融体系,使中低收入者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能够融到资金、买得起房。本文将本着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并具体采用制度分析、比较分析、博弈分析等多种方法来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具体分析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的内在机理,尤其是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后面的分析提供依据;再次对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现有住房金融存在问题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之后是对世界各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问题的情况分析,尤其是重点分析了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情况,以为我国提供经验与借鉴;最后是建立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具体设计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体系。文章中指出,相对于存款金融路线模式、资本市场路线模式,直接型路线、契约型路线是最符合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特性的,它们能够直接有效的帮助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从我国现状来看,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应建立政策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为辅的住房金融体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体系的目标应是,通过构建完善的住房金融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资金缺口,实现金融机构愿意贷款、中低收入者能够得到满意的住房融资的状态,从而解决中低收入者“买不起”住房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住房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陈天宇[5]2008年在《当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达到历史高位后回落,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连续17次上调后达到5.25%的高位。房地产价格走软与高启的利率水平导致2007年初“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出现历史性亏损,甚至倒闭。初步估算,截至2008年4月底,全球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危机仍在继续。我国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房地产投资空前高涨,房地产价格也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为避免流动性过剩导致全面通胀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自2004年以来采取了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市场基准利率等一系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回收金融市场过剩的流动性。随着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效果的不断显现,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已经得到初步控制,涨幅放缓,部分地区房屋价格甚至开始回落。与此同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也导致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境况。我国虽然没有美国严格意义上的“次贷”,但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与市场利率水平不断高涨的金融环境确具有相似之处。研究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安全,对于维护我国金融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研究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分析探讨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传导机制,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与政策风险问题,并引入KMV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术模型(credit metrics model)和瑞士信贷银行的信用风险附加法模型(cridet risk+)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信用制度、规范银行操作、稳步进行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和房地产市场监控与预测等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对策措施,特别是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还重点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个人基本帐户的设想,对提高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和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玉林[6]2003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生活,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商品特别是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一段时期的支柱产业,与此相配合金融领域内住房金融应运而产生和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当住房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商业银行便因住房抵押贷款发放量的增长会出现资金的长短期限不匹配的矛盾,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降低银行风险,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预言,随着住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我国不远的将来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本文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参照,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目前仍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高了相应的措施与构想。 本文第一部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含义、交易结构和经济效应,并从微观主体角度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了基本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总结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功经验。 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实必要性,并从价格(利率)、市场角度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初步可行性。 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供给、需求、制度和市场中介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因素和原因。指出一级市场规模过少是证券化供给的主要障碍;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化需求的主要障碍;在法律、税收、会计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规范是证券化的制度性障碍;资信评估业的不规范是证券化的市场中介障碍。 第五部在第四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构想。 第六部分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作了一个较为简单的设计。

丁芳[7]2009年在《中国住房金融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艰难历程以及房地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的住房金融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住房金融已成为支持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和推动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力量源泉。但相比国际上其他国家,我国住房金融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缺陷,尤其是住房金融的创新缓慢,无法满足我国开放式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住房金融创新作相关方面的研究。通过比较国外住房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深入探讨我国住房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究。本文通过研究住房金融的理论,介绍国外住房金融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研究我国现有住房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最终提出我国住房金融的创新和改进方向,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金融体系,鼓励和支持住房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我国新型住房储蓄模式的详细论述和分析,包括模式的运行方式,本土可适性分析,并对其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二是基于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本文增加了风险方面的分析。第五章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进行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因素分析。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认清国际经济形势,加强风险方面的分析和防范。

王明国[8]2006年在《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至今,我国的房地产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的房地产业仍将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会。与房地产业大好的发展机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为我国房地产业提供“血液”的房地产金融体系还非常不完善。因此,要想使我国房地产业大好的发展机会转变为现实,就必须完善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正在这时,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两种房地产金融创新工具进入了我国政策管理层和相关机构的视野。为此,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研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热潮。目前国内外有关前两者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实务的层面,鲜有从广义资产证券化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成果,因此其研究必将陷入片面,并给实践带来风险。为此,本文命题为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旨在从广义资产证券化理论的高度,探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之路。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资产采取证券这一价值形态的过程和技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集合不特定的投资者,将资金集中起来,专门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并共同分享房地产投资收益的房地产金融投资组织方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将其持有的质量、偿还期限相同或相近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抵押贷款组合(Mortgage Pool ),并出售给特殊目的实体,特殊目的实体将购买到的抵押贷款组合进行包装,以此为标的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在房地产领域两种具体的应用形式。论文共分四个大的部分从广义资产证券化的角度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四大部分分别是“资产证券化理论”(第一章)、“资产证券化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第二章)、“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关键问题”(第叁章)、“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第四、五章)。在第一大部分,作者在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形式及目前在我国房地产领域推行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在第二大部分,作者阐述了资产证券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金融功能理论、金融发展和创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等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在第叁大部分,作者分析了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中涉及的政府推动与监管、法律、SPV设立、资产转移方式与定性、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与机构投资者和中

付薇[9]2002年在《完善我国住房金融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住房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基本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好本国居民的住房问题都是一国政府应当负起的责任。基于住房建设与消费过程中都存在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回收期长,资金周转慢与风险较大等特点,住房产业与金融业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一方面,金融业可以为住房建设与消费融通资金,解决住房产业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住房业又是一个有利的投资场所,可以满足金融业对利润的需求。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能给住房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又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住房金融是房地产金融的一部分,包括政策性与商业性住房金融两类。从国外住房金融的发展可以看出,住房金融对于一国解决其住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住房金融是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发展起来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已经显示出对解决住房问题的作用。政策性住房金融以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形式,商业性住房金融以商业银行的个人抵押贷款为主。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住房金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与实践都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因此住房金融是目前房地产金融中研究较多的一个内容。 本篇论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为住房金融概述,主要介绍住房金融的概念,从事住房金融的机构,住房金融工具,及住房金融融资方式等。 第叁部分从回顾我国住房金融发展历程入手,然后介绍了住房金融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我国住房金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 第四部分首先归纳了国外住房金融可供借鉴的四点经验,接着简单介绍了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住房金融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金融的对策与建议,即本文的研究主体。

乔冬[10]2016年在《公积金制度发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条件,把住的问题跟温饱问题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足可以表现出"住"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同时,房地产行业作为目前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目前商品房的价格居高不下,所以购买住房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压力巨大,这样,建立健全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城镇住房制度由实物分房向货币分配改革,公积金制度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住房金融的核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公积金制度在解决群众住房难题、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中的暴露问题也不容忽视。不管是从制度本身的发展,还是从促进国民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公积金制度当下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先对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同时对国内部分学者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和总结,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我国公积金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包括住房公积金的概念,建立的目标和作用,制度本身特点和性质,以及制度涉及的互助理论、强制储蓄理论等理论体系。第叁部分,将我国公积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公积金的管理机构、资金的筹集、运营、管理、监督等方面,同时对天津市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研究,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第四部分着重介绍了叁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五部分就如何完善我国公积金制度进行深入探索,最后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的问题、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陈晓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2]. 我国住房金融创新对策研究[D]. 谭军. 江西财经大学. 2002

[3]. 中国住房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机制研究[D]. 曾龙. 武汉大学. 2010

[4]. 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研究[D]. 董意凤. 苏州大学. 2008

[5]. 当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陈天宇. 青岛大学. 2008

[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 朱玉林. 中南林学院. 2003

[7]. 中国住房金融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D]. 丁芳. 天津大学. 2009

[8]. 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D]. 王明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9]. 完善我国住房金融的对策研究[D]. 付薇. 东北农业大学. 2002

[10]. 公积金制度发展探究[D]. 乔冬. 天津财经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住房金融创新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