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敬辞的使用礼仪论文

谦敬辞的使用礼仪论文

谦敬辞的使用礼仪

□李展

中华民族历来遵礼守仪,中国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量谦辞、敬辞纷纷出现,并被广泛使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谦辞、敬辞使用不当,造成的失误屡见不鲜,常常贻笑方家。正确使用谦敬辞,是一个人良好文化素质的体现。这就要求使用者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熟知谦敬辞的意义和用法,能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准确使用谦敬辞,以体现礼仪规范、礼貌礼节,展现知礼、懂礼、明礼、行礼的良好风采。

比如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不仅可以缓解电力紧张的情况,同时对于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维持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也是建筑设计中应广泛推广的节能设计之一,太阳能应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方向发展,如现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经过发展,技术已日臻完善,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para-aortic node (PAN) metastasis have been less than spectacular. Positive No.16 lymph nodes are treated as distant metastas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clarify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super-extended LND in Japan.

一、准确理解词义,仔细区分谦敬辞

准确理解词义是正确使用谦敬辞的前提和基础。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掌握谦敬辞的具体含义和文化意蕴,做到知其意、明其理。

一是要准确知晓谦敬辞的意义指向。所谓谦辞,就是自谦的词语,用于自身;所谓敬辞,就是表示尊敬的词语,用于别人。谦敬辞具有尊人抑己的特性,敬辞尊崇别人,谦辞自降身份地位,两者具有单向性,不能互换使用。

首先,要分清交流对象。交流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文化层次、年龄、性别、身份等都决定着双方的沟通方式。如果对方受教育程度不高,在交流中使用“敬谢不敏”“忝列门墙”等高冷词语,对方会因不知其意而陷入尴尬。使用谦敬辞也要注意对方的年龄、性别,比如,同样是询问对方年龄,对长辈宜用“贵庚”,对老人,宜用“高寿”,对年轻女性宜用“芳龄”。汉语博大精深,很多词语看似意义相近,实则有着细微差别。只有区分身份地位之别,明确长幼尊卑之序,才能准确无误地使用谦敬辞。

2.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护制度。在企业实施劳动保护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因此,企业要把劳动保护制度建设放到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将劳动保护制度纳入工会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强化组织建设方面,要建立企业劳动保护指导与监督委员会,赋予明确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企业劳动保护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安全决策、安全投入、重大安全事项的审议与协商,以及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三是要准确理解谦敬辞词义的古今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义弱化,还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古今词义变化也反映在谦敬辞中。比如,“千金”一词,本指钱财很多,引申为豪富或珍贵之意;南北朝时期,意指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年轻男子;元明之后用于指官宦人家的女儿;如今则“飞入寻常百姓家”,通指别人家的女儿,是一种尊称。再如,“老公”一词最初是指宦官、太监,而现在多用于妻子对丈夫的爱称和敬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卑鄙”指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诸葛亮说自己“卑鄙”,实为自谦。时代发展到现在,“卑鄙”一词的词义和感情色彩均发生了变化,现多指行为恶劣、人品低下、没有道德。只有其中的“卑”“鄙”仍单独保留了谦辞含义,如“卑职”“鄙人”等。此外,还有一些古代的谦敬辞已无法适用于当代,比如,古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自称“妾”“贱妾”等,这些词语因带有歧视妇女的封建意味而被时代淘汰,已不适宜日常使用。

二、分清语言环境,字斟句酌巧使用

7月初,继任者Michel Loris-Melikoff刚刚上任。他说已经想了一些办法挽留斯沃琪集团,事到如今只能表示遗憾。

二是要准确理解谦敬辞的本义。汉语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十分常见,要准确辨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意义。比如,“拙”有笨拙、愚笨等义,“拙作”“拙见”“拙荆”“拙笔”“拙著”等均是谦辞。此外,“小”“贱”“薄”“敝”“鄙”“愚”“忝”有地位低下、身份低微等义,与此相关的“小女”“薄技”“贱姓”“敝人”“鄙见”“愚以为”“忝任”等均属谦辞;而与“令”“拜”“奉”“贵”“高”“大”“敬”“屈”“光”“华”“雅”“玉”“贤”“芳”“惠”“恭”等相关的“令郎”“拜读”“奉送”“惠存”“贵姓”“高寿”“大作”“敬候”“屈驾”“光临”“华诞”“雅正”“玉照”“贤弟”“芳邻”“惠赠”“恭请”等词语,多为敬辞,蕴含尊敬、尊重之意。

每一个词语的使用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语境包括双方交谈沟通的背景、双方的身份和地位等。有时说话者的态度、语气、语调、表情等都会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改变语义。因此,说话者要在准确理解谦敬辞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境,准确合理使用谦敬辞,还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过于文雅、冷僻的谦敬辞,以免造成沟通障碍,影响交流。

其次,要讲究内外有别。谦敬辞不仅仅适用于自己和对方个人,更多时候还包括与自己和对方紧密相关的亲戚朋友、事物、见解等。比如,“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华堂”敬称对方的房屋,“高足”敬称对方的学生等。谦敬辞对外使用较多,对内一般不使用谦辞,比如,在家称呼父母时,不能称“家父”“家母”,只有对外人称呼自己的父母时才能如此;只有和对方交流时,才可以称呼对方的亲属为“令尊”“令堂”“令郎”“令妹”等;如果直接和自己的父母、对方的父母兄妹对话等,则不能使用这些谦敬辞。

最后,要分清时间场合。谦敬辞一般用在庄重的社交场合,或者谈论严肃的话题时才会使用;也多用于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士之间,以凸显文雅郑重。如果和家人、好友、单位同事频繁使用谦敬辞,则显生分,缺乏亲切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障碍。除了日常口语交际使用谦敬辞之外,在一些往来书信,以及贺卡、请柬、贺信、慰问信、感谢信、喜报、祝酒词、祝寿词、欢迎词、欢送词等礼仪文书、商务文书,甚至公文中,也常常使用谦敬辞。使用时需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避免错用误用,影响个人和单位形象。

三、遵守规则规定,语言得体合乎规范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合乎现实规矩,不能出现语病、逻辑错误,不能违反约定俗成的习惯等。

要合乎语法规范。一是不能混淆对象,比如,“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举行座谈会,深表歉意。”这两句话中的“家母”“光临”都用错了对象。二是不能词语位置颠倒,比如,某校邀请一位著名科学家来作报告,经办者给这位科学家去信写道:“请您莅临讲座,想来您也会觉得十分荣幸。”这里“觉得十分荣幸”的应是本校师生,而非科学家。三是不能用错谦敬辞,比如,某出版社在自己送出的台历上赫然印着“某某出版社惠赠”字样;某知名文化学者作报告时使用的PPT上,结束语为“谢谢聆听!”。“惠赠”是指对方赠予自己物品,属敬辞,施动者是对方;“聆听”是指自己去听取别人的意见见解,含有对别人的尊敬之意,但施动者是自己。这里的“惠赠”“聆听”显然用词不当。

要合乎时代要求。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时代特点和特殊规范,谦敬辞的使用也需要遵守这些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不懈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改进文风会风,增强工作实效。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出台规定落实中央要求。比如,陕西省委办公厅印发的《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十条措施》明确提出,省内会议、活动对领导同志称呼时不加“尊敬的”、讲话不称“重要讲话”,一般工作会议发言时不鞠躬致意。此前,广东广州、湖南岳阳、四川巴中等地已经出台类似规定。这就要求在公务场合慎用敬称,避免违反规定。

谦敬辞的使用看似仅仅是一词一语的运用,实则涉及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谦敬辞的使用也体现了使用者良好的文明修养、文化底蕴和品行素质。在口语交际、书面语言中使用谦敬辞,需要结合时间、地点、交流对象、所论事项等语境,辨析词义,精心选词,合理使用,从而彰显汉语之美和人性光辉。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标签:;  ;  ;  ;  ;  ;  ;  ;  ;  

谦敬辞的使用礼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