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施工过程中超灌混凝土数量控制论文_刘振奇,朱万林,廖孟鹏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摘要:在钻孔桩施工中,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塌孔、扩孔现象导致钻孔桩混凝土超量难以控制,根据雷山互通桩基地质情况及施工过程中多次试验与相关规范,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因塌孔、扩孔引起的超灌混凝土数量控制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数量控制;施工技术

1 引言

雷山互通匝道桥梁桩基,最大孔深35m,桩径为1.8~2m,该匝道桥梁位于陡坡沟壑间,部分桩基位于河床上,地下水非常丰富及水位线低,桩基岩层为表层耕土、砂卵层、变余砂岩夹板岩层,结构松散,施工中桩基采取冲击钻钻孔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塌孔、扩孔、偏孔等现象,如何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是控制混凝土超灌的主要因素。

2 工程概况

雷山互通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凯雷高速终点陶尧村,中心桩号为项目起点前77米凯雷高速内,采用单喇叭B型互通立交,交叉式为主线上跨匝道;连接线接入城镇道路蚩尤大道,主要服务于雷山县城北部园区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该互通共有三座匝道桥梁B、C、E匝道。3 工程地质

雷山互通桥梁桩基地层主要为覆盖层和下伏基岩。覆盖层主要分为冲洪积层卵石土、残坡积层含碎石粉质粘土、人工填筑土。下伏基岩为上板溪群番招组第一段薄至中厚层状变余砂岩夹板岩、上板溪群清水江组第二段薄至中厚层状变余凝灰岩。根据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岩体完整程度、新鲜程度、软硬程度,将桥区基岩划分为强、中风化层。

3 工程水文地质

桥区属于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枢纽互通中部发育一条常年性河流陶尧河,河流流量测时约600L/s,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孔隙水位于第四系松散土层内,以上层滞水形式赋存。基岩裂隙水赋存于风化层基岩节理裂隙中,裂隙不发育的板岩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初勘取样的水质分析报告,场区水质为碳酸盐钙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镁盐和侵蚀性CO2的微腐蚀性。

4 钻孔灌注桩主要工序及操作要点

4.1 钻孔灌注桩主要工序

钻孔灌注桩是一项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高、不可控因素多并且要求在短时间内连续施工完成的水下隐蔽工程。要想高质量的完成钻孔灌注桩的打设,必须要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4.2施工操作要点

4.2.1施工准备

1)场地清淤换填,采用山皮石夯实整平,做好相应的排水系统。

2)现场四周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和沉淀池,孔口四周挖排泥浆沟,做好排水系统。

4.2.2护筒埋设

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防止施工中护筒下沉。

4.2.3钻机安装

钻机进场要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钻机安装位置应远离泥浆池。

4.2.4泥浆制备

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20~1.40;粘度:22~30s;含砂率:≤4%;胶体率:≤95%;PH值:≤6;失水率≤20mL,泥皮率:≤3mm。特殊地质情况下应根据不同的地质对泥浆比重及时调整。泥浆池位置布局要合理,以利于泥浆回流畅顺。

4.2.5验孔

清孔后应用测绳检测孔深与孔底沉渣厚度,孔内泥浆比重宜为1.1~1.13之间。

4.2.6钢筋笼安放

钢筋笼吊点位置应选用适当,一般是在内箍筋处,为防止钢筋笼吊装时发生变形,在吊装过程中合理安放吊钩且避免多次倒运。在安放是将中心与桩中心对其,确保钢筋笼安放高度与保护层厚度。

4.2.7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后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3以下、含砂率不大于2%,实际孔深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孔深,孔底沉渣厚度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 50mm;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 100mm;清孔完成后应及时灌注混凝土,若时间过长者需要重新检测孔底沉渣厚度。

5 常见的超方问题及处理方法

常见导致混凝土超方的有:塌孔、扩孔、超灌标高控制等。

5.1塌孔

在施工中造成孔位坍塌现象一般可分为:泥浆性能、地质因素等条件。

5.1.1泥浆性能

在钻孔过程中发现泥浆性能、胶体指标不合格、孔内泥浆液位低于孔外水位是导致孔位坍塌的重要。因此制备适宜的泥浆,控制好泥浆比重应为1.3~1.4,时刻保证孔内水面高于孔外水面,是防止发生塌孔的关键,也是控制混凝土超方的关键。

5.1.2地质因素

以雷山互通为例在原地面一下约3m~11m处为回填砂卵层,十分松散,且紧邻公路扰度大,塌孔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为减少塌孔现象,从而制定相应措施:

1)连续作业,缩短成孔时间;

2)经现场反复试验,调控泥浆比重,在砂卵层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36~1.4左右。

3)控制冲击冲程高度,在砂卵层处冲程高度控制在1m~1.2m。

4)控制冲击频率,在砂卵层处冲击频率应控制在30~35次/min。

5)尽量避免在重车出入高峰期反浆。

5.2扩孔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扩孔的因素有:冲锤直径过大、偏孔、梅花桩等。

5.2.1冲锤直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不同桩径所使用的冲锤直径大小不等。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地质与其他因素来适当的调整冲锤直径大小,但孔径必须满足设计图纸规范要求;见表6.2-1。

5.2.2偏孔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桩位偏孔的因素主要有:钻机下沉、斜岩与孤石等;

1)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钻机是否下沉,若出现下沉现象应立即调整,待调整完后在行施工。

2)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斜岩与孤石时,应及时控制其冲程高度为1m~1.2m、冲击频率应控制在30~36次/min。

3)当偏孔深度较大时,为调整桩基垂直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超灌时,应向孔内填入强度大的片石进行孔位校正,校正时应控制其冲程高度为1m~1.2m、冲击频率应控制在30~36次/min。填入高度应高于发生偏孔处2m左右;图6.2.2-1所示。

6.2.3“梅花桩”

在施工过程中很少出现“梅花桩”。“梅花桩”是因为冲程值太小等因素,冲锤在施工中无法旋转。在施工过程中时刻注意并调整其冲程高度,冲程高度应控制在1.5m左右。

5.3超灌标高控制

在水下灌注桩施工中,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在灌注混凝土时都会超灌,而超灌的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性能、泥浆稠度、沉渣厚度、施工经验等因素;当初罐混凝土性能较好、泥浆稠度低、灌注前孔底沉渣厚度少时可根据施工经验调整其超灌高度,一般情况超灌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

在施工过程受施工场地和其他因素影响,桩基的虚桩深浅不同,在测量超灌标高时需反复测量;当虚桩较短时,可以采用木棍、竹竿等工具直接测量砼面高度。当虚桩较深时,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经验一般采用测绳反复测量控制砼面高度。

7 结束语

7.1 实施效果评价

(1)雷山互通采用冲击钻施工桩基,结合实际地质通过多次试验对泥浆比重、冲锤直径、冲程高度、冲程频率的调整降低施工中塌孔、扩孔、偏孔等现象的发生,此施工方法安风险小,不返工,一次成孔,进度快,可操作性强。混凝土超灌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2)通过对不同段不同地质施工段落的划分,做到对泥浆比重、冲锤直径、冲程高度、冲程频率的调整,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

7.2 自我总结

通过对自我施工经验的总结,在冲击钻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泥浆比重、钢丝绳的波动、钻机是否下沉、冲锤大小、冲程高度、反浆时间等是有效快速成孔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凡.公路桥梁深水桩基础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7)

[2]刘礼明.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简析[J].科技信息.2012(21)

论文作者:刘振奇,朱万林,廖孟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钻孔桩施工过程中超灌混凝土数量控制论文_刘振奇,朱万林,廖孟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