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不能偏离基本要求_地理论文

学科渗透不能偏离基本要求_地理论文

学科渗透不能偏离基础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家观点]

能不能给文科班的学生这样上地理课?

首先,这个话题与地理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微妙属性有关。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括人们常说的“理科”知识(自然地理被认为是理科性质的),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即广义的“文科”知识(人文地理被认为是文科性质的)。地理学科的跨文理的综合性常使地理课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在课程层面上,新的高中课程设置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当时就遇到过地理课属于哪个学习领域的问题。在实验综合课程如《科学》课和《历史与社会》课的地区,本来是综合的地理课被拆成两部分,分别放入《科学课》和《历史与社会》。在只选择《历史与社会》而不选择《科学》课的地区,为了弥补自然地理部分教学的缺失,只得另外开设《自然地理》课。在教学层面上,地理课被归属为文科类,当高二学生文理分班时,往往是理科不够强的学生才去学文科。但实际情况却如几位老师文章中所说的,要想学好自然地理部分,数理基础好的学生似乎更有优势。

案例中提及的另外一个现象——教文科地理课的教师却是理科出身,这涉及中学地理课与高师院地理专业的关系。地理课在中学属于文科,在大学却属于理科院系。这不仅影响到有些选学文科的学生是否能报考大学地理专业,也影响到师范生毕业后的教学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觉得高中自然地理部分比人文地理部分更容易教,学生也往往觉得自然地理部分学得更有意思。过去人们都认为这是因为教材编得不够好,人文地理多罗列一些政策性的东西、条条框框的东西,不容易讲出深度。最近听到一位教师分析其中的原因,认为这个问题与地理教师的职前教育背景有关系,我觉得有些道理。大学的地理教育属于理科,虽然课程中也有人文地理的内容,但总体上看理科的味道更浓一些。从这样的大学教育中出来的教师,人文科学教育的背景比较薄弱,在驾驭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时就会有力不从心的现象。

这样看来,“地理老师的理科情结”其存在是合理的,因为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的理科性质,也因为地理教师的理科背景;这种情结引起争议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中学地理属于文科,特别在高三阶段,只有文科班的学生才学地理。

其次,关于学科联系和学科渗透。我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学科界限过于分明,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够,所以授课中有些学科间的联系和渗透并不是坏事,因为世间的事情都是综合的,我们只是为了设课才把综合的事物拆分成不同的学科来教学。学科之间要有必要的渗透,这也是三篇评论中给予肯定的地方。

同时我也认为,这种联系和渗透要合理、要自然、要围绕基础教育的共同目标,而不是偏离中学学科教育的基础要求。从教师引导的角度看,是否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学、物理知识,关键在于如何设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只要目标适当,不用刻意去做,就会自动减少不必要的知识渗透。

再次,关于教学的生成。从几位教师的文章中看到,教师们都注意到搁置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问题是不合适的,但如何处理却有不同的想法。在龙老师的课堂上,“锋面角度不同”这个现象是学生在对比两幅图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这部分的教学基本处于一种“生成”状态。因此,学生在课上自发地用数学或物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成因,这种情况完全正常。我想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教师和所有课堂情境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引导和对课堂的把握。

其实龙老师的案例是留下了“悬念”的,就是没有告诉我们他在课前设计时准备的“不同”与学生上课时找出的“不同”是否有不同;他也没有告诉我们原本是准备如何讲解成因的,所以我们的评论只能是就案例中的现象谈自己的理解。

标签:;  ;  ;  ;  ;  

学科渗透不能偏离基本要求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