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萌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萌

张萌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无损检测技术是通过测试建筑结构某些物理量的性能,前提是不影响该结构的结构性能,从而根据结果来判断该结构的性能是否改变的一种检测方法。在建筑工程中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建筑工程检测;应用

1无损检测技术特点分析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近十几年的发展,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范围迅速普及到各个县级的检测中心。相关的检测技术规程的出台为检测提供了质量标准和硬性要求,也为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无损检测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出某些物理量值,然后换算出材料结构的工程质量指标,看是否达到标准和要求,检测前提是不影响工程结构的使用。现代钢结构建筑中的主要连接方式为焊接,因此对焊缝的检测是钢结构无损检测的主要对象。焊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稳定性能。

无损检测技术有着常规检查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首先,对被检测材料没有损害,只是通过物理手段得到其内部信息;其次检查的随机性使得检查存在客观真实性,具有代表性。另外,检测出来的数据可以得到很好的存储,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转换成工程质量现状,使得出的检测结论更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的宏观检测和判定结果的不准确性,使得监督工作更容易、更准确。

2无损检测在工程中的应用

2.1射线探伤技术

射线探伤技术,指的是通过射线在穿透被测物体时所发生的强度衰减,来对结构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检测的技术。由于射线在穿透被测物体之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将衰减之后的射线投射在胶片之上,就能够通过显影技术来获取物体的内部情况,根据所显示的缺陷来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在实际检测中常用x射线以及β射线。在电子成像技术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射线探伤技术在钢结构检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对钢结构的材料、缺陷焊缝性质等进行直接的反应。

2.2雷达波检测技术

雷达波检测实际属于微波检测技术,它利用微波具有的频率高、频带宽、电导率敏感、方向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医疗、微波加热、遥感、无损检测等领域。将微波检测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无损检测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地质雷达(探地雷达)的应用研究,经近十几年的逐步发展,已成为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一枝独秀。它与其他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超声波),具有穿透能力强、检测内容全面(裂缝、分层、脱粘等缺陷),非接触性检测,对检测面状况要求不严即可检测表面状况较复杂的构件等特点。

2.3建筑节能检测

在我国随着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检测势在必行,问题是怎样知道建筑保温绝热效果。采用红外热像可检测出建筑物的能量损失程度,能准确地得到建筑保温绝热效果,对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的评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目前我国红外热像技术在节能检测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确定的指标对建筑物的热像图进行节能定量评价。

2.4磁粉探伤检测技术

磁粉探伤检测技术是根据被检铁磁性材料在磁化后内部产生强烈的磁感应强度,当钢结构材料中有缺陷或者材质、形状造成非连续性时,磁力线会发生变化,从而透出材料本身的范围,形成漏磁场。此时磁粉受到磁力线的作用在材料表面或近表面进行重新堆积,可以宏观显示出缺陷的情况。该方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迅速、稍微有点缺陷或者裂缝就能检测出来,灵敏度高,检测的投资成本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技术只能对表面或者近表面缺陷进行检测,要求被检测材料为铁磁性,对一些材料的内部或者较深的缺陷无法检测出来。只适合8mm以下的板材和管材对接焊缝的外观检测。另外,对某些要求严格的钢结构材料还需要进行检测后消磁。

2.5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对物体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声能的集中性非常强,在建筑构件的检测中效果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检测的超声波频率都超过15000赫兹,这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与作用于建筑构件时,通过对声波的反射数据分析,得到建筑构件的大小、尺寸、内部结构、质量等方面的数据,是超声波检测技术的优势;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广泛地应用于检测建筑工程的构件。例如,利用超声波对桩基、岩石、路面等进行内部结构的探测,以达到检测其抗压性和承受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对新开发出来的复合金属材料,利用超声波仍然可以很好地对其进行综合的探测和评价。

2.6后装拔出法

后装拔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中埋设锚杆,将锚杆拔出时,连带拉坏部分混凝土。试验证明,拔出力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密切相关关系,而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是有一定关系的,从而可据此推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7渗透探伤检测技术

渗透探伤检测技术是在一些零部件表面进行涂抹含有荧光材料或者染色材料的渗透液体,待一段时间就能渗透到表面具有开口的缺陷中,一直渗满整个缺陷。待去除材料表面的渗透液后,再利用涂抹的显像剂的吸引作用,将缺陷内的渗透液反吸回显像剂中。通过光源的照射,可以是紫外线也可用白光,显示出缺陷的形状和大小尺寸,该渗透探伤检测技术的优点是检测设备简单、方便携带,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探伤检测,适合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材料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对缺陷的显示比较直观。但是,对于比较微小的缺陷,渗透液难以渗入和吸出,缺陷的深度就难以检测出来,所以只适合表面缺陷的检测以及近表面的缺陷检测。检测后的清洁工作也是必须进行的,然而有相当部分的检测人员忽略此操作步骤。

2.8红外线成像无损检测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用来检测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等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该技术是通过红外摄像电子摄取混凝土连续辐射红外线的辐射信号,将信号进行处理后,转换为混凝土范围内温度场的分布图像,人们根据温度场的分布图像,能进行直观地判定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缺陷和损失,从而对其质量进行评判。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有:不用与建筑物进行接触,并对其内部结构无损伤,能够快速扫描不同温度场,并可以实施遥感检测等。目前,该技术在石油工程、医疗设施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在国内正处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的应用阶段,可以检测建筑物的质量、装饰面层的质量、屋面防水质量和混凝土损伤情况等。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及用料的鉴定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项利用光、电、声、磁和射线等方法对建筑工程构件的外在和内部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对建筑材料和产品以及建筑工程的内在质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质量管理,针对各类建筑的建设开发,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朱成炎,徐光新.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方法及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0,(06).

[2]郑志斌,鲁战雨.论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2012.06

[3]张斌.论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J].科学之友.2010(9)

论文作者:张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