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股东兴奋的是什么?_股东论文

左右股东兴奋的是什么?_股东论文

是什么在左右股东亢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亢奋论文,股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股权结构何去何从

在市场经济中,公司股权结构实际呈现着多样化的形态,各种形态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因而也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股权结构。不同的股权结构下,使得股东们的行为方式各异,也就影响到了企业的治理。我们从股权集中、股权分散和股权适度分散三种不同角度,来看股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表现出的不同亢奋状态,才能明确在不同股权结构下的股东行为该如何协调,促进企业绩效提高。

股权集中:利于监控,不利并购

股权集中意味着有大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存在和拥有企业控制权,主要股东任董事长,甚至还兼任执行经理,具体负责企业经营。这种股权结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激励,可以减少代理成本。霍尔德内斯和希恩通过对美国拥有绝对控股股东公司的研究,发现90%以上的控股股东都会派出自己的直接代表或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中国上市的家族企业也同样表现出了这种特征,天通股份、康美药业等无不例外,都是家族的主要成员掌控着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股权越集中,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越息息相关;控股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股份比例越大,这种利益的一致性越高,代理成本也就越小。只有股东本人或直接代理人直接经营企业才能达到目的。

一个股权集中的企业面对好的发展前景时,经营者会迅速做出扩大投资的决定,吸引有效资源进入企业,扩展企业盈利;而面对前景一般或行业萎缩时,经营者则通过转移资源规避风险,寻求新的投资领域。但如果对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理而言,缩小企业规模就意味着自身价值的耗损,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显然,这种在自己身上“剜肉”的决策是极度痛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股权集中的条件下,即使经营者不是控股股东本人,而是他的代理人,该股东也具有监督代理人的强大动力,且监督通常是有效率的。因为监督成本与他们进行较好监督所获得的收益相比,后者往往大于前者。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控股股东作为法律上的公司主要所有者,具有直接罢免经理的权力;经理市场的存在或经理更换的压力,也就成为促使经理努力工作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股东在监督经理方面具有优势。

股权集中,控股股东的存在,使公司购并几乎不能成功,除非该公司的财务情况已非常恶劣,公司濒临绝境。而且即使在收购成功的情况下,收购者需要额外支付的金额很高。特别是,该公司是由其创始人或创始人子孙持有控股股权的情况下,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更是小之又小。

股权分散:不利监控,利于并购

对于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来说,经营者的利益很难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单纯的年薪制与股票期权等措施对经理的激励作用毕竟有限,经理的在职消费,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社会价值、追求“创造帝国”的意识等等,会超过他的其它选择,以至于他不可避免地利用剩余资金量扩大投资规模和领域,而很少考虑资本的利润率。当然更无从谈起让经理用回购股权等方式收缩产业了,因为这类措施直接关系到经理的权力大小乃至饭碗问题。

因此,在公司股份分散的情况下,对经理的监督便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众所周知,监督经理是要付出成本的,由于小股东个人不具备控制或影响董事会的能力,因而在行使控制权上比较消极,这就出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分散的股东对企业经营者缺乏监管积极性。虽然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英美迅速崛起,但治理监督不利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不愿陷入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去,很少干预和影响公司经营者人选,甚至很少投票。况且,机构投资者持股和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长期控制企业,而是通过在不同股票之间,股票与债券之间不断做出选择,通过频繁转手获取更多的利润,以向基金参与者支付收益。所以,机构投资者不会长期持有一种股票。

当然,股权分散对于收购兼并非常有利,分散的股权使得收购方极易标价收购而获得成功。公司购并的极易成功,又形成了对经理人的外在压力。收购一旦成功.原公司经理往往被更换,购并频率直接影响了公司经理的更换频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英美两国,收购兼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制被企业普遍使用的原因。同时,与股权分散相辅相成的是:英美两国均拥有大而流通性好的资本市场。这也为收购兼并的流行打下了基础。

股权适度分散:利于大股东走向控股

在股权适度分散的情况下,股东的行为最为复杂,较大股东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且具有相对控股地位,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较大处置权,但由于股权集中程度有限(假如第一大股东拥有30%左右的股权),监督和激励就变得扑朔迷离了。因为相对控股股东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他自身的回报咸正比,这会形成一定的激励,鼓励其努力做出正确决策;然而,相对控股股东所占的股权比例毕竟不是很大,公司的经营损失对他而言,所要承担的比例也不大。因此,如果某种经营活动对他个人而言会带来收获,对公司而言会带来损失,但该种收获大于他按比例应承担的经营损失的话,他就会考虑去从事这种对整个公司可能有害的经营活动。此外,相对控股股东的代理人或其本人甚至会侵占公司的财产,消费公司的财富,付给自己很高的工资,与他本人控制的公司进行“甜蜜交易”。由于风险与损益的严重不对称,他还可能不顾债权人利益,也不顾股东的反对而从事风险很高的经营活动。投资成功将获得超额收益投资失败则可以利用相对控股地位转嫁损失。

在企业购并和代理权的争夺上,情况同样复杂。当潜在接管者是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时,有利于接管成功。因为大股东已拥有了一定的股份,只要再获得另外一小部分股份,便可以获得控制地位,这就减少了接管成本。另外,大股东对公司内部状况非常了解,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对接管十分有利。而当潜在接管者原来并不是公司的股东时,那么大股东的心态决定了接管成功的可能性。若大股东对接管持抵制心态,他可通过提高接管溢价等手段阻碍接管成功。若大股东期望从接管溢价中获利,这对于在企业中没有初始位置的外部接管者来说,通过与大股东谈判分享从股价上升带来的大笔收入,比与小股东谈判接管条件可能要便利得多。因此股权适度集中,在更多情况下是有利于接管活动的。

与此同时,由于大股东拥有的股份数量较大,他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及早发现经理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公司业绩不佳的症结所在,并对经理的更换给予高度关注。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争取到其他股东的支持,获得代理人人选的提名权,而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经营者。因此,股权较为集中,但集中程度有限,并且公司又有若干个大股东的这种股权结构,可能是最有利于经理在经营不佳的情况下,能被迅速地更换。这种更换方式不同于股权分散条件下的更换,它表现为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适应。

总之,在不同的股权结构下,所有股东的行为都是为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服务的,这种行为是比较成本和收益后的理性选择。而寻求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平衡,实现监督和激励的共容,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企业的发展。

标签:;  ;  ;  ;  ;  

左右股东兴奋的是什么?_股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