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仵辉双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仵辉双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建筑向高层方向的发展,大面积或特殊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地面不仅在承载力、平整度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在裂缝控制和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为了实现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严格的要求,应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全方面、全过程和全体人员的控制,才能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和标高测量等方面分析了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并讨论了耐磨地面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 地面 施工技术

1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

1.1 模板支设

保证模板能够准确的反应地面各部分的形状和尺寸,模板的安装前需要分仓缝弹出墨线,安装时需用水准仪对模板上部角钢标高进行多次的检测,如标高不符合要求,则需调整其底部螺杆,模板支设完成后需用水泥砂浆对底部缝隙进行填塞,对模板进行封堵处理,为了防止槽钢的移动,封堵砂浆的宽度应大于槽钢的宽度,同时需要保证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符合施工要求,能有承担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向力和载荷,安装好后还需要涂抹脱模剂,方便施工完成后模板和混凝土能够容易分离,为了防止混凝土的渗漏,应在浇筑前对平整度和垂直度重新校核。

1.2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是先将周围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依据钢筋的绑扎位置在基层表面进行弹线定位,方便钢筋的摆放,钢筋摆放到指定位置后即可进行绑扎施工,钢筋绑扎时需注意在底部放置垫块,绑扎时应保证每个交叉节点均绑扎好,钢筋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绑扎连接,但需保证接头面积不超过50%,接头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合理错开,搭接长度符合要求。

1.3 标高测量

大面积地面具有平整度要求较高的特点,所以应加强标高的测量,通常采用的仪器是水准仪,也可以放置专门的水准尺,防止人工放置扶尺所产生的误差,水准仪的安装应注意将脚架固定好,为尽量避免地面折光对水准仪的影响,安放时应注意架高,测量前需多做几个水平标高基准点,并在测量时将水准尺放在待测量的模板位置。

1.4 地面施工

(1)混凝土拌合

应该使用混凝土搅拌质量好的材料和添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降低混凝土的过度收缩,混合前应结合现场条件和实验数据将试验配合比改为现场配合比,也应该制定严格的配比计划,混凝土搅拌应该是连续的,并对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拌合料分布均匀,颜色相似,混凝土坍落度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卸料口取样观察,结合测试数据来调整加水量的多少,保证坍落度符合要求,做到每盘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和一致;设置滑移能量释放层。由于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面层和基层都使用混凝土,为减少外部约束,有效地缓解上下层混凝土间能量释放,所带来的表面裂缝,也可以浇注混凝土基层地面时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以减少上下层间的滑动阻力;浇筑分区。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来说,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和宽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时应结合地面柱距等特点,对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进行分区,有效保证每个区域的施工质量。

(2)跳仓浇筑

更好的释放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可以采取跳仓浇筑,实现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中应力较好的释放,保证地面的施工质量,如果地板厚度较大可以采用分层浇筑,采用分层浇注时应控制层厚度小于300毫米,如果使用分层浇筑需进行二次振捣,并确保混凝土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超过50毫米,使上层混凝土和下层混凝土连接紧密。浇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面混凝土的浇筑应在基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水平的80%以上,才可以进行,以确保它能承受振动杆施工的重量,以免滑轨支架底部将垫层混凝土穿破,形成滑轨下沉导致振动杠失去振动刮平的功能;浇筑前需测定其如模温度,如温度不符合要求则需进行调整,不能进行施工;分仓浇筑时应注意需等相邻两边混凝土收缩完成后才可以进行浇筑,下料需沿着浇筑的线路,并在两边浇筑均匀,通常沿仓长边方向进行,每仓的浇筑应连续,不能设置施工缝;浇筑完成后需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应遵循的原则是快速插入缓慢拔出,振捣的顺序可以采用交叉式,振捣的位置需在振捣半径的1.5倍之内;振捣时需注意不要触碰模板,振捣到表面泛浆并无气泡冒出为准,振捣时间过长会产生骨料下沉的后果、并使浆料上浮产生缩缝,同时需注意不要漏震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泌水是施工中常存在的现象应及时清除,以避免泌水引起的裂缝,振动后立即使用水准仪测量模板的水平标高,如果有偏差应及时调整;完成振动后应用振动杠进行振动刮平,一般采用人工进行,并确保两边的用力均衡,与此同时,应控制速度,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石子均匀分布,便于后期的抹压。

(3)收光

机械镘常用于表面压光,压光一般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阶段是在混凝土初凝阶段采用加装圆盘的机械镘进行粗平,后期应该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间进行,并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不少于两次的不加装圆盘的机械镘操作,最后局部部分可用手工镘压光,是混凝土地面没有空隙,平整度较好。

(4)养护

压光后应在混凝土地面上覆盖一层土工布,在盖上一层层塑料薄膜,并确保与土工布间连接紧密,然后进行湿式养护,养护过程中禁止在上面任何的施工和人员走动。高温季节施工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蓄水氧化,使用双层麻袋盖在混凝土表面,然后进行浇水润湿,如果使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养护期应大于7d,如果使用缓凝混凝土养护期应在14d以上,如果施工在冬季进行,还可以采取麻袋盖上,然后借助碘钨灯进行养护。

1.5 地面分割

地面分割是防止混凝土和建筑结构应力损伤地面,除了结构变形裂缝一般只设置伸缩分隔缝,目的是为了控制和诱导地面裂缝,分割技术是在混凝土浇注完成24小时后使用切割机将地面混凝土表面进行分割,一般控制在5毫米间隙宽度,深度通常在30毫米左右,完成后缝隙内采用本色油膏进行填塞,对于混凝土应力的释放有较好的作用,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1.6 抗裂拉杆设置

使用跳仓浇筑可以释放一些应力,但由于地面后浇注混凝土应力的释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后期也会有部分应力需要释放,因此,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施工缝设置抗裂拉杆,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安放在施工缝两边,防止在该位置产生裂缝。

2 耐磨面层施工

如果地面是耐磨地面应采用在混凝土初凝阶段用研磨机将表面砂浆层摩擦均匀,如果混凝土表面浮浆则应该将其处理掉,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初凝后没有水渍和足够的强度,在强度可以承受磨光机施工时可以撒料,但需要进行计算确定,在规划好的板块面积内将耐磨料分撒均匀,等到其变暗后进行磨压,为了使混凝土基层和耐磨料间连接密室,紧接着进行第二次撒料,保证分撒时的均匀性、厚度一致,避免产生堆积的现象,磨光后的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表面不能出现麻面,内针眼数小于5/m2。

3 结语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采取设置滑动塑料薄膜、跳仓浇筑及分割技术、设置抗裂拉杆等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才可从根本上消除裂缝生成的潜在因素,切实实现预期施工质量,便于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永霞.混凝土地面的应用和发展[J]. 今日科苑,2008(15)

[2]付建,赵书峰.浅析混凝土地面的施工[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

[3]赵增权.耐磨混凝土地面的应用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刍议[J]. 知识经济,2011(17)

[4]陈业明.耐磨损抗冲击的现浇混凝土地面[J]. 机械工厂设计,1990(01)

论文作者:仵辉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仵辉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