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宏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宏志

金山区枫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0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将所在科室收治的35例慢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显效者20例,有效者为10例,无效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对于慢性鼻炎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因而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长期的调理,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炎:中医药治疗

在慢性鼻炎疾病中,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慢性单纯性鼻炎 2、慢性肥厚性鼻炎 3、慢性萎缩性鼻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鼻炎临床发病率为其中以青少年是发病相对较高,人群,与季节亦相关性。目前慢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局部感染或者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为了有效治疗慢性鼻炎,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主要针对风热鼻炎、胆热鼻炎、胃热鼻炎、肝热鼻炎、脾虚鼻炎、肾虚鼻炎等病因),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选自于笔者所在科室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为18岁-45岁,(平均年龄为32.28岁);本组患者的病程为0.6-12年(平均为5.8年)。

1.2临床症状

本组患者均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痰多,查体:可见下鼻甲充血肿胀,鼻道分泌物增多,大多数患者下鼻甲对麻黄素等鼻甲收缩剂反应良好,部分患者急性发作时伴有头痛、烦躁不适症状。

1.3辨证治疗方法

1.3.1风热犯肺

主要症状:患者可见有鼻塞、流涕伴咳嗽、咳痰,鼻甲反复充血、肿胀,鼻道分泌物增多。根据肺开窍于鼻采取清热宣肺的方法,对于伴有咳嗽,流浓鼻涕,脉搏浮的,可以使用桑菊饮;如果没有咳嗽的,可以使用银翘散[1];如果鼻涕是腥臭,脉搏不浮的,也可以使用《金匮要略》的千金苇茎汤[2];如果前额不痛,但是有咳嗽,汗出,甚至气喘的,也可以使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加减;如果偏于流清鼻涕,还可以使用川芎茶调散;如果符合川芎茶调散,但里面还有点热象,可以使用菊花茶调散。

1.3.2肝胆火旺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可伴流黄脓涕,伴有易怒、心烦、口苦、口干以及咽干等症状,饮水较多,另外还伴有舌红苔黄,治疗需清肝泻火,主要可采用小柴胡汤及丹栀逍遥散加减。内经里有句话:“胆溢热于脑,则为鼻渊[3]”。比如浓鼻涕很多的,表现为头痛,以太阳穴为主的,如果舌苔不是很厚的,可以使用小柴胡汤;舌苔厚腻的可以使用温胆汤。比如除鼻塞以外,还有流浓鼻涕很多,眼睛怕光,头顶痛,小便很黄,甚至小便有灼热的感觉,脉搏弦而有力,用龙胆泻肝汤很好。如果浓鼻涕不是很多,但是胸胁苦满,大便里急后重,脉搏弦,可以使用四逆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胃火炽盛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胃纳可,甚至善谷易饥,伴有口臭,舌苔黄,舌质红且伴有裂纹,可考虑从阳明胃经着手。足阳明胃之经脉,起于鼻之交頞中,这是《内经》中的原文。葛根芩连汤就是足阳明胃的经脉风燥证,有前额痛连后项的可以使用。如果没有前额痛连后项,口渴厉害,出汗多的,像白虎汤、玉女煎,都可以用来治疗鼻炎。

1.3.4脾肾阳虚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长期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患者主要表现为舌质淡、肢肿形寒、少腹冷、脉沉弱。因而采取温补脾肾的治疗方向,主要采用金匮肾气丸(山药、茯苓、熟地黄、泽泻、山茱萸、桂枝、牡丹皮、附子)和附子理中汤加减。

1.3.5脾肺气虚

主要症状:多见于流大量清鼻涕伴打喷嚏的病人,主要是一些过敏性鼻炎,比如说早上起来碰到风就打喷嚏,鼻子痒、汗出、怕风、比较疲劳、没有力气、大便稀溏,脉搏偏浮而弱,或者还有些关节痛,可以使用《金匮要略》里的防己黄芪汤加味,对过敏性鼻炎,夹了湿的,疗效是很可靠的;如果中阳素虚,中焦的阳气不足,大便经常稀溏,胃脘怕冷,口不渴,舌苔薄白,舌质淡,理中汤也很有效。

1.4疗效评估标准

本文临床疗效评估均采用以下标准:①显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好转,鼻塞时间、流涕次数明显减少。②有效:经口服中药治疗后患者鼻塞、流涕症状较前有所减轻,鼻塞时间减少、流涕次数也有减少。③无效:患者连续服用两周药物后鼻塞、流涕症状无任何改善或者病情加重。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本文选取的35例慢性鼻炎患者中,通过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显效者20例,有效者为10例,无效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5.71%。

2.2随访

本组35例患者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其中显效与有效的30例患者中,均存在轻微的鼻塞、流涕症状,但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讨论

慢性鼻炎在中医学临床上可有不同的辨证分型,在大气污染比较明显的现代生活中,发病率逐渐升高,其病迁延难治,而中医治疗则认为肺开窍于鼻,内经有云“胆溢热于脑,则为鼻渊”,因此慢性鼻炎的发生必定与肺有郁热和肝胆火旺有密切的关系,部分体质虚弱的患者可因正气不足、内外合邪导致疾病的发生,早期可表现为肺气虚损的症状,出现反复流清涕、打喷嚏的症状。病情日久,可由气虚发展为脾肾阳虚。

慢性鼻炎的病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热、火、痰、虚。慢性鼻炎是一个长期慢性发作的疾病,可因实致虚,也可因虚致实,临床上多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临床上早期以实证居多,中晚期以虚证居多,可见肺阴虚、肾阴虚,表现为口渴多饮,腰膝酸软等症状;亦可见脾肾阳虚,伴有胃纳差、大便不实等症状。因此慢性鼻炎在中医临床治疗上主要以清热泻火、滋阴润肺、清肝泻火、温补脾肾、益气补肺为主。在本文临床研究中,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原理,根据患者风热犯肺、肝胆火旺、胃火炽盛、脾肾阳虚、脾肺气虚型,给予针对性的方剂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示:35例慢性鼻炎患者通过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之后,其中显效显效者20例,有效者为10例,无效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5.71%。

参考文献:

[1]加用加味银翘散治疗冬春季病毒性感冒150例[J]. 李军. 广西中医药. 2012(04)

[2]苇茎汤临床新用[J]. 阮兜喜. 四川中医. 2004(04)

[3]利湿祛湿法治疗鼻渊81例[J]. 王淑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03)

论文作者:张宏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宏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