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教学反思与实践论文_吴晓杰

学前心理学教学反思与实践论文_吴晓杰

◆ 吴晓杰 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442000

《学前心理学》是针对幼儿教育专业专门开设的课程。作为幼儿园教师,着重了解学龄前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特征,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同时,心理学也是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时必须通过的专业课程,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

一、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起初对心理学怀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比较强烈,然而接触心理学后,却感到概念繁、理论多、内容抽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与自己原来想象中的心理学相距甚远,兴趣下降大半。经过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后,我发现这与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如小说、电影电视等形成的对心理学的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认知有关。如很多学生希望学习心理学后很快就可以洞察他人的心理,或学习催眠、解梦,或接触心理咨询的实际操作的实践内容。

针对这一情况,单纯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作用不大,因此,我采取了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职业规划出发,谈自己的理想,谈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期待,进而引申到职业本身对从业者的要求上,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谈一谈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进一步引申到心理学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对心理学这门课程有正确、明确的认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遇到不想当幼儿教师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会从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着手。比如教室里黑板是黑色的,粉笔是白色的,这就运用了心理学里感觉的对比规律,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幼儿教师需要心理学知识,其他职业也离不开心理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有关内容后要达到的水平

《学前心理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很多理论很抽象,理解也有难度,学生常常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如知觉,学生往往不明白学习知觉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觉得知觉每个人都会,不需要教。其实知觉的发展与幼儿的观察力息息相关,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因此,在教学之前,要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和怎样达到这样的水平心中有数。这样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高度的意识,使学生对学习结果产生预期,也为检测学习效果提供了依据。

三、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学生始终吸引到课堂上

心理学是理论课,内容较枯燥,如何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引发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宽松、无压力的氛围,这是我在教学当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我的思路是先问一个问题,或是讲一个笑话、说一个故事、听一首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四、穿插“案例”,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相对抽象的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实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如果一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课堂的气氛不会活泼,学生仅仅是一个聆听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可穿插案例,让学生扮演角色,解决具体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概念,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五、注重心理辅导,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在学生科工作,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学生,而且大多都是违纪学生。在教授心理学后,我意识到,以前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有时会把政治思想与心理品质混同起来,把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纪律问题、作风问题来处理,致使教育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例如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形成独立的评价能力,但又未能摆脱单纯、幼稚的一面,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由于独立性、自主性与幼稚性、盲目性交织在一起,许多心理矛盾、心理障碍由此产生,容易出现各种违纪现象,甚至是出人意料的行为。所以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必须从心理上去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在课堂上要教授心理学知识,在课堂外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前心理学》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以上就是我教授《学前心理学》的一些感受,有经验,也有困惑,但我坚信学前心理学的教育会越走越好!

论文作者:吴晓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学前心理学教学反思与实践论文_吴晓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