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处理的特点及规律_数学论文

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的特点和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教师论文,课堂论文,规律论文,加工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10)01-0051-06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一直是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专长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而教师素质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卫红,2009)。教师的课堂信息加工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则是培养教学专长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认识教师教学专长和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全面地分析探讨教师教学专长和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我们制定科学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方案和课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完善教师资格认证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一、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Berliner等(1988,1994,2004,2005)在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这五个阶段分别为新手(novice)教师、熟练新手(advanced beginner)教师、胜任(competent)型教师、业务精干(proficient)型教师和专家(expert)型教师阶段。随着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其教学能力、课堂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地提高。教师从新手阶段起步,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经过2-3年发展成为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3-4年的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成为胜任型教师,经过大约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部分胜任型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最后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而在整个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只有部分教师能够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课堂信息加工能力是教师处理学科教学内容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从职业专长和认知技能发展的角度考察,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存在明显的差距。Berliner等(1994,2004,2005)对教师的课堂情境信息辨别力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发现专家、新手和准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观察和判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堂教学现象的解释,新手教师报告的结果经常与实际情况相矛盾,对录像中的课堂教学现象表现出困惑不解,专家教师则能够轻松自如地抓住录像中课堂教学现象的本质,而准教师更多地描述课堂教学情境中的细节,不能很好地从中辨别与教学有关的关键信息;(2)对事件重要性的辨别,新手和准教师对教学录像中课堂教学事件重要性的辨别能力较差,他们细节描述过多,却不能对事件或现象的重要性进行有效地区分,专家教师则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组织,并发现问题关键;(3)规则的使用,专家型教师在观察和判断时表现得快捷和流畅,能够灵活地运用一些课堂教学规则,在他们看来简单的事情,对新手教师来说则很困难,主要原因是专家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多方面的反思;(4)预测课堂现象,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师对相似教学情境的认识与推理,掌握课堂教学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准确预测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表现;(5)对典型与非典型事件的判断,新手教师对周围事件予以更多关注,并不断地进行反思、分析与推理,专家教师的观察和判断过程达到了自动化水平,只有当课堂情境与预期有不一致时,才会表现出更多有意识的关注和理性分析。在Berliner等的基础上,研究者(Shulman,1986;Kagan,1992;Borko,1995;McNamara,1995)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观念和教学经验的角度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其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长发展的系统的理论(Sternberg,1997,1998,1999)。国内研究者也从认知技能和专长发展的角度对教师教学专长与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系列的研究(申继亮,辛涛,1998;俞国良,罗晓路,2000;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2007)。

二、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特点

基于Berliner等对教师教学专长和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相关理论,我们采用课堂教学录像实验、测验法和访谈法对我国小学教师的教学专长发展与课堂信息加工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定量与定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80人,其中语文教师32人,数学教师22人,其他学科教师26人(教师年龄在20~40岁之间)。通过系列研究,我们发现了小学教师专长发展和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下文即是对上述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地阐述和总结。

(一)教师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加工速度和准确性的特征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工处理大量来自不同方面的课堂信息,从具体信息内容大致可以区分为以下几大类:(1)学科内容信息,是指与学科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信息,如两位数乘法的运算举例;(2)课堂活动信息,是指教师围绕学科内容教学过程中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提问、小组活动等;(3)课堂背景信息,是指与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无关的信息,如教室内的环境布置、板报等。为了详细分析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规律,我们采用了实验方法,请教师先观看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录像,再让他们根据看到的录像材料判断对其中课堂信息的描述是否正确,考察教师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的加工速度和正确率。在实验操作中,又将所有信息区分为匹配信息(与课堂录像一致)和不匹配信息(与课堂录像不一致)。

图1 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速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

对全体教师课堂信息加工速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的加工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对课堂活动信息加工速度快于对学科内容信息加工速度,而对学科内容信息加工速度则又快于对课堂背景信息加工速度;分析还表明,教师对匹配信息的反应显著快于不匹配信息,即教师对课堂活动信息、学科内容信息与课堂教学情境一致的信息容易做出正确、快速的知觉判断,而对课堂背景信息与课堂情境不匹配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和反应相对要慢(张学民,林崇德,申继亮,2007)。

不同类型课堂信息的加工速度对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会有不同的贡献,研究采用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加以考察,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教师课堂信息加工速度模型。检验发现,各项拟合指数较好,该假设模型是可以接纳的。在语文数学教师样本中,学科内容信息、课堂活动信息、背景信息和课堂情境匹配的信息对课堂信息加工速度的标准化因素载荷分别为0.967,0.848,0.786,0.934,解释率分别为0.935,0.718,0.619,0.873。研究还发现匹配信息与课堂活动信息具有较高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43。语文与数学教师的模型与全体教师模型总体结果比较一致,但在因素载荷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三类信息及匹配信息对教师课堂信息加工速度均有较高的解释率,说明它们对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加工速度均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学科内容信息对语文与数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速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全体教师课堂信息加工准确性的研究发现(张学民,林崇德,申继亮,2007):教师对三类课堂信息判断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对学科内容信息判断的正确率高于对课堂活动信息判断的正确率,对课堂活动信息判断正确率又高于对课堂背景信息的判断正确率。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课堂信息对教师课堂信息加工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观察和处理这些课堂信息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其中,学科内容信息和课堂活动信息对教师处理课堂教学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对这两类信息具有较高的辨别力,而课堂背景信息对课堂教学活动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所以,容易被教师忽略,对这类信息的辨别力也偏低。

(二)不同学科教师对课堂信息加工规律的差异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语文与数学是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科目,因此,对语文和数学教师的课堂信息加工的特点分别进行分析。

语文和数学教师对学科内容信息、课堂活动信息和课堂背景信息三种不同类型课堂信息加工速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张学民,林崇德,申继亮,2006,2007),语文和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信息上的反应时间差异显著,且语文教师比数学教师的反应速度快,但在学科内容、课堂背景、匹配与不匹配信息的反应时间上差异不显著。此外,语文和数学教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堂信息加工速度还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模式:语文教师加工课堂活动信息的速度显著快于学科内容信息和课堂背景信息,数学教师加工课堂背景信息的速度显著快于学科内容信息和课堂活动信息。

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辨别力的特点上,我们发现语文与数学教师在学科内容信息、课堂活动信息、匹配信息上的判断正确率差异显著,语文教师对活动信息和匹配信息的判断正确率高于数学教师,数学教师对学科内容信息的正确率高于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对课堂活动信息和学科内容信息判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课堂背景信息,数学教师对学科内容信息判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课堂活动信息和课堂背景信息(数学教师对背景信息反应速度快,正确率低的特点,也说明了他们在处理课堂信息时通常忽略背景信息)。

从上述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对学科内容信息、课堂活动信息和课堂背景信息加工速度和辨别正确率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信息加工和辨别方面既存在着相同的策略,同时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学科差异,从语文和数学教师处理课堂背景信息方面可以看出,他们都采用了近乎相同的策略,即忽略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信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科内容教学以及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上。同时,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在处理课堂信息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学科差异。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师对课堂活动信息的反应速度和辨别正确率均较高,说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科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更注重课堂活动的组织与调节以及课堂气氛的调节,从以往各小学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多数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为他们组织与管理课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课堂情境信息比较熟悉,善于处理各类课堂情境与课堂活动信息,因此对课堂活动信息加工能力和知觉判断能力较强。而从数学教师处理三类课堂信息的反应速度和辨别正确率可以看出,他们更注重学科教学内容本身,特别是对学科内容教学的精确性方面更为严谨(正确率为94.05%),这体现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更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当然也与数学学科的本身性质有密切的联系。

上述小学语文与数学教师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加工速度和辨别正确率的结果对教师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我们在对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语文和数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特点和差异,使不同学科教师在教学专长发展方面能够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使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三)课堂信息的表征深度对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

表征能力(即表征深度或水平),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本质信息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认识程度和水平,是教师对课堂信息进行知觉加工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新手和专家教师的重要区别之一,在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首先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表征深度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加工速度和判断正确率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表征深度的提高,教师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的加工速度均表现出加快的趋势,而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判断的正确率则受表征深度的影响较小。可见,表征深度对提高课堂信息加工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征深度对各类课堂信息判断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表征是在信息输入基础上进行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所以对课堂信息判断正确率没有直接影响;同时也说明教师对课堂信息的辨别能力在从教早期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从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中选出表征深度低、中、高的小学教师共7名,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随着小学教师课堂信息表征水平的提高,教师对工作的关注程度、问题解决速度和课堂教学效果呈现提高的趋势,表征深度水平高的教师在寻找知识点的能力、课上解决难题的能力、教学策略多样化、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该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教师对课堂信息的表征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表征能力的提高对课堂信息的编码、知觉判断和洞察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支持了随着课堂教学专长的发展,教师对课堂信息表征能力不断提高的观点。表征能力对不同类型课堂信息知觉速度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对学科内容信息和课堂背景信息的影响显著,说明随着表征能力的提高,教师对课堂内容信息和课堂背景信息的知觉速度显著提高,而对课堂活动信息的影响较课堂内容信息和课堂背景信息影响要弱一些,这也说明课堂信息表征具有选择性。表征能力对不同课堂信息辨别的正确率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在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早期,对课堂信息的选择与分辨能力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可以认为,表征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选择性注意能力对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

1.选择注意水平对教师课堂信息洞察力的影响

选择注意水平是指在课堂知觉加工的早期阶段,教师对与课堂教学相关信息的选择性加工能力。有效信息的选择能力对问题解决能力有主要的影响。信息选择策略(或称为“洞察力”)是发现问题,对问题的条件和性质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策略的一种知觉能力。教师的课堂信息洞察力是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重要成分,在课堂信息编码和深入加工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根据Sternberg(1997,1998,1999)教师职业专长发展理论,教师的课堂信息选择策略包括了三个方面:(1)选择性编码,即对课堂信息中的有效信息进行选择和编码,并作为进一步课堂问题处理的基本信息;(2)选择性联合,将获取的课堂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对掌握的课堂信息的内在联系;(3)选择性比较,将整合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以便进一步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师对课堂信息的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和选择性比较策略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随着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其课堂信息选择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我们在研究中采用经过修订的“教师课堂信息加工的选择性注意与洞察力策略测验”(CIPS,张学民,申继亮,2002年编制修订)着重考察了教师在不同选择注意水平(对课堂信息的选择性的水平,区分为高、中和低)下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2003,2004,2005),教师的选择注意水平越高,对与课堂教学情境或教学问题有关和无关信息的辨别能力也就越强。研究还表明,选择注意水平对教师加工特定课堂信息的联合策略有显著影响:选择注意水平低的教师选择性联合的能力偏低,选择注意水平高的教师选择性联合策略高于选择注意水平低和中等的教师。此外,不同选择注意水平的教师在选择性比较能力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选择注意水平低的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其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高效地找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或处理课堂情境信息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随着教师选择注意水平的提高,其选择性比较能力随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注意水平的提高对选择性比较策略的促进作用较选择性编码和选择性联合更为明显。

上述选择注意水平对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与选择性比较影响的结果表明:选择注意水平的提高对教师课堂信息的洞察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随着选择性编码、选择性联合、选择性比较策略等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师能更有效地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及各种课堂教学现象,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可见,选择注意水平和洞察力在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和教学专长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选择注意水平对课堂信息表征策略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不同选择注意水平下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深层表征(即对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本质信息的认识)存在差异,表层表征(即对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非本质信息的认识)主效应不显著(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2004,2005),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表现在,选择注意水平从低到中等水平和从低到高水平的深层表征和表层表征交互作用差异显著,差异方向相反,即随着教师对课堂信息选择注意水平的提高,深层表征水平提高,表层表征水平降低。从问题表征策略本质上分析,教师对课堂信息的表征随着选择注意水平的提高,逐渐接近对问题本质的表征。选择注意水平从中等到高水平的变化对深层表征和表层表征策略影响不显著,说明表征策略的提高呈现先快后慢的发展趋势。

课堂信息选择性的提高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Berliner,1988,1994),随着教师对课堂信息选择性的提高,其表征深度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即采用深层表征策略,这与Glaser等理论与知觉学习的相关认知技能发展和表征与知觉学习的相关研究一致(Song,et al,2002;宋艳等,2006),因此,可以将课堂信息表征策略水平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几点研究展望

教师教学专长与课堂信息加工能力是教师职业专长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综观国内外的研究,还有如下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一、在教学专长与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研究上,应该把定性与定量化方法结合起来,例如,可把问卷法、心理测验法、访谈法、课堂观察记录分析法等整合起来,对教师教学专长与课堂信息加工能力进行生态化研究。

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信息的洞察力、选择注意、知觉加工、元认知和课堂信息监控决策能力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对这些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在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期建立上述认知成分对教学专长和课堂信息加工能力发展影响的结构模型。

三、关注我国中小学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探索其教学专长发展阶段及其规律的特殊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方案的制订和教师职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专长发展水平、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标签:;  ;  ;  ;  ;  

小学教师课堂信息处理的特点及规律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