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论文_梁玉芳

浅谈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论文_梁玉芳

梁玉芳

(黑龙江省逊克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逊克 164499)

【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心房颤动患者29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有效救治,27例患者的心房颤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患者日常活动所受影响减小,1例患者治疗无效,1例患者死亡。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存在头晕心悸、疲乏气急等症状,经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可以消除,患者预后较好。

【关键词】心房颤动;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36-0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在成人中较为多见的心律失常的病症之一,在临床上将心房颤动分为阵发型与持续型,大多数心房颤动发生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1]。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多为气急、心悸、胸闷、焦虑以及自觉的心跳不规则等。在阵发型心房颤动发作以及心室率较快时,患者的症状更为明显,并且会伴有心力衰竭的症状。若患者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患者的心室率缓慢,可能无可感的症状,但易发生心房血栓,引发栓塞[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心房颤动患者29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45至89岁,平均(65.4±6.3)岁,所有患者经心电图与超声检查后确诊为心房颤动。

1.2 治疗方法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应坚持阵发性的心房颤动与持续性的心房颤动均首先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永久性的心房颤动采用华法林与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的基本原则[3]。

1.2.1一般治疗 主要为纠正可能存在的病因与发作的诱因。

1.2.2控制心室率 本治疗方法主要适应于急性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初次发生心房颤动患者、保持窦律未起效的持续及慢性的心房颤动患者、无症状的老年患者、不存在转复适应证的患者等。此时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其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目标为在静息时的心室率为60~80次/分钟,运动时为90~115次/分钟[4]。

1.2.3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所持续的时间越长,越易致使患者的心房电重构且不易转复。所以,患者的复律治疗应尽早的开始。一般情况下,阵发性的心房颤动能够自行的转复,若患者的心室率不快,且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患者可以耐受,可以现进行24小时的观察。若在24h后患者仍不能够恢复窦性心律,此时必须进行心律转复治疗。持续心房颤动超过1年的患者,即可诊断为永久性的心房颤动,永久性的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几率不高,即使部分患者转复成功,其效果也较难维持。在心房颤动的复律治疗前,需要查明以及处理有存在可能的诱发因素及加重因素,例如缺氧、高血压、炎症、过量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缺血、胆囊疾病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去除诱发因素及加重因素后,心房颤动可能会消失[5]。在治疗转复后,仍然存在心房颤动的患者应进行复律治疗。对与患者器质型心脏病的患者,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病等疾病的患者,需要加强其具体病因的治疗,而后再考虑进行复律治疗。

1.2.4并发症的治疗 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在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降低,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晕厥,应进行紧急的处理。对于患者为预激综合征引发的心房颤动及血压下降所致的心房颤动,应立即进行电复律,在无电复律治疗条件的患者,可以静脉输注胺碘酮。

2.结果

经过我院的有效救治,27例患者的心房颤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患者日常活动所受影响减小,1例患者治疗无效,1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为女性,89岁。

3.讨论

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一般在100~160次/分钟,心律为不规则跳动。当患者的心率较慢时,其心律可以规则,心音的轻重不尽相同,有时其第二心音会出现消失;部分患者存在缺脉的症状。除此之外,患者可能会存在原有的心脏病体征。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检出与原发疾病相关的体征,例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在心尖部位闻及杂音,并伴有舒张期的震颤[6]。在发生心房颤动时,患者的心房会丧失收缩的功能,血液易在其心房内发生淤滞,而后形成血栓,而脱落的血栓可以伴随血液流至全身的各处,导致患者发生脑栓塞(即中风及偏瘫等)、肢体动脉的栓塞等,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进行截肢。在未有其他疾病且年龄低于60岁的心房颤动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约为1%;在60~75岁的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可上升为2%;若患者伴有其他的栓塞性的高危因素,则其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可高达4%。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栓塞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左心房扩大及年龄超过65岁等。因此,心房颤动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7]。绝大多数的心房颤动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抗凝治疗是防治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及栓塞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可能,其危险性可以降低68%。进行抗凝治疗仅为预防发生因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及栓塞危险的治疗方法,其并不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心房颤动,因此,抗凝治疗亦不会改善患者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即不会改变患者的心悸、心力衰竭、乏力等)[8]。虽然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但其会增加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若长期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必须进行INR检测。同时,华法林的效用易受其他物质的影响,礼物患者所用药物及饮食的影响,其使用剂量不易被掌握。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郭艺芳.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51(3):173-177.

[2]马长生.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5):325-327.

[3]魏永燕,汤日波.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683-685.

[4]马长生.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误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0):729-733.

[5]刘韬,秦牧,黄从新.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药物研究的新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5):15-17.

[6]马长生,姚艳.2011年ACCF/AHA/HRS心房颤动防治指南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87-490.

[7]周胜华.心房颤动(7)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续完)[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5):327-329.

[8]焦珍珍,杜昕,马长生,方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6):442-444.

论文作者:梁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  ;  ;  ;  ;  ;  ;  ;  

浅谈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论文_梁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