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看当时的都市文化

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看当时的都市文化

余江宁[1]2001年在《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看当时的都市文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坊墙的倒塌及坊市的合一等在内的“城市革命”,不仅大大地改变了城市的外观,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并进而影响到当时的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无疑是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这一角度,去分析和探讨当时都市文化的特征,勾勒都市文化的某些侧面。为此,本文从东京综合性娱乐场所——瓦舍勾栏里的文娱活动,分析其所体现的市民文化特点;从东京的节目娱乐活动,分析当时的节目文化;从金明池龙舟争标竞渡及其前后的各种娱乐活动,分析宫廷文化和市民文化的交融;从东京市民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生活分析市民的休闲文化。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文化,本文最后勾勒出当时都市文化的一些侧面。

韩芳[2]2012年在《北宋东京休闲娱乐活动研究》文中认为北宋时期,我国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京是北宋的都城所在,生活在这里的人口达到了一百五十万左右。在都城人口中,既有为数众多、衣食无忧的上层贵族、官僚士大夫,同时,市民作为一个阶层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东京居民在生产劳作之余,闲暇时间增多,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增加,休闲娱乐活动逐渐发展并趋于繁荣,无论在规模还是内容上,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本文以两宋之际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为考察中心,从历史角度详细探讨了北宋东京的休闲娱乐活动。根据对《东京梦华录》的考察发现:北宋东京的休闲娱乐活动资源丰富,休闲娱乐场所众多。休闲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专业休闲娱乐空间勾栏瓦子、园林以及非专业休闲娱乐空间茶坊、酒肆、食店、寺院宫观内和街头巷陌、汴河上下。休闲娱乐空间的分布遍布全城,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动频繁的潘楼街、马行街一带和桥头、城门附近的交通节点上。休闲娱乐活动包括:音乐、舞蹈、说唱艺术、戏剧、杂剧、魔术、游戏、体育竞技、赏花、钓鱼等等。在文艺演出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知名艺人。大型休闲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中。饮食业是北宋东京最为发达的行业,品味美食是都人休闲娱乐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阶层均广泛参与到休闲娱乐活动中去,无论是帝王、贵族、官僚、士大夫,还是普通市民都自觉运用休闲娱乐活动的调节功能,通过参与适合本阶层的休闲娱乐活动来愉悦身心。帝王天子与民同乐,休闲娱乐活动调节了北宋东京的社会生活。市民阶层是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主体,北宋时期的休闲娱乐活动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呈现出场所众多、项目丰富、时间较长、参与群体广泛等特点。北宋东京休闲娱乐活动的繁荣发生在政治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政策宽松、街市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反过来也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灭亡后,休闲娱乐活动随着都人的南下,在临安继续发展,发挥着对社会的调节功能。通过文化交流,传至海内外,无论对当时社会还是这些地区以后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耿方方[3]2018年在《两宋都城岁时节日民俗的传承与流变》文中认为岁时节日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随时包含着可变的因素,这就是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民俗的变异性则折射历史的变迁。《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分别是反映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临安民俗与社会生活的珍贵文本,是研究两宋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的重要历史文献,以两书为中心来深入研究两宋都城岁时节日民俗的传承和流变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对比两书中所反映的宋代岁时节日,可以发现两宋之间的民俗既有尚奢、重情等稳定性,又在节日种类、规模以及民俗活动事象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研究发现两宋都城岁时节日民俗流变的原因主要有风土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佛道二教的不同影响、作者视角与写作目的不同等。两宋岁时节日民俗对中国古代节日民俗文化和当代节日文化认同与传承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民俗之间流变的表现来探讨背后的原因也会加深对两宋时期历史和社会的整体认知。

马琳[4]2010年在《北宋宫廷人士休闲活动研究》文中认为北宋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宫廷人士的休闲活动得到展开,成为其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不仅促进了宫廷人士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和愉悦心情,而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娱乐休闲活动是北宋宫廷人士主要的休闲活动之一,内容丰富多彩。有强身健体的游艺型娱乐活动,诸如球类活动、射箭和狩猎活动;有政治亲和性较强的赏花钓鱼活动和上元节观灯活动;有丰富多彩的观赏型娱乐活动,如观赏乐舞、百戏表演等;还有一些宫廷日常游戏和逗趣活动,如博戏、射覆等。正是这些花样繁多的娱乐休闲活动,为居于深宫之中的北宋宫廷人士带来了快乐,同时一些政治色彩浓厚的娱乐活动对调节君臣、君民关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学艺术休闲活动同样受到北宋宫廷人士的欢迎,在宫廷之中广泛开展,其中有阅读与文学创作休闲活动;又有艺术类休闲活动,如音乐、书法、绘画和字画古玩收藏活动。文学艺术休闲活动旨在提高宫廷人士的文学艺术造诣,同时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促进了北宋文化的发展。北宋宫廷之中还有宗教和养生休闲活动。宗教休闲活动主要包括佛教休闲活动与道教休闲活动;养生休闲活动包括导引类活动、饮茶休闲活动等。宗教和养生休闲活动的开展帮助北宋宫廷人士修养身心、强身健体,使其人格更加完美,身体更加健康。北宋宫廷人士的休闲活动呈现出一定的内敛性,活动内容的品味更为高雅。此外,北宋宫廷中还出现了大型综合性表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宫廷人士们的休闲活动内容。北宋宫廷休闲活动对宫廷人士调节身心,完善自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北宋的文化、政治、社会风气及金、高丽等周边国家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与作用,不仅留下了大量的宫廷文学艺术休闲作品,而且引导了北宋民间休闲活动的进行,同时丰富了周边国家的宫廷休闲活动内容。

陈曦[5]2012年在《论宋代市民音乐文化之消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论述了宋代市民音乐文化消费的状况,总结消费特点、消费观念及诱发消费的内外在因素。重点涉及到的内容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来阐述:第一章,论述两宋市民音乐消费的基本特点及音乐消费观念。两宋市民音乐文化消费具有着大众性和娱乐性的特征,体现出一种平等性的消费理念。第二章,宋代民间出现了多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娱场所。笔者将市民音乐文化的消费场所分为流动性、周期性和固定性这叁类。第叁章,两宋时,音乐作为文化商品,主要可分为物化形态音乐商品和行为形态音乐商品两大类。前者主要以实物为表现形式,后者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其商品的属性。第四章,市民音乐的商业经营模式广泛存在于消费市场中。主要分为个体经营、戏班经营及会社组织经营这叁类。第五章,宋代城市变革、人口成分及结构的变化以及当时的社会消费风尚,是是引发是市民消费的多种诱发因素。宋代,音乐商品通过多元化的消费市场和商业化的市场运作,刺激了市民的文娱消费,使消费呈现了大众性的特点。社会尚奢的总体风尚,也推动了消费的频繁性与娱乐性。

参考文献:

[1]. 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看当时的都市文化[D]. 余江宁. 安徽大学. 2001

[2]. 北宋东京休闲娱乐活动研究[D]. 韩芳. 河南大学. 2012

[3]. 两宋都城岁时节日民俗的传承与流变[D]. 耿方方. 青岛大学. 2018

[4]. 北宋宫廷人士休闲活动研究[D]. 马琳. 河南大学. 2010

[5]. 论宋代市民音乐文化之消费[D]. 陈曦. 武汉音乐学院. 2012

标签:;  ;  ;  ;  ;  ;  ;  

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看当时的都市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