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的问题分析_wto论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的问题分析_wto论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相关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贸易组织论文,中国加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复关谈判历时八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也快两年,但终未果。许多人对此感到疑惑,对以后的发展持各种各样的观点。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十年谈判未果的原因

从1986年到1996年,十年的谈判牵动每个中国人的心。谈判至今未成功,主要原因有:

1.入关的身份问题。中国以什么样的身份,即是以发达国家身份还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复关,是谈判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国与主要缔约方最大分歧之所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是不争之事实。尽管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综合国力有大幅度提高,但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别、教育水平、人均GNP都标志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把我国列入低收入国家之列。我国的贸易额在1995年虽居第11位,但只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76%。即使再过15年,即到2010年时,也只能达到日本1980年的水平。一些国家称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贸易大国,综合国力处于世界第三位,这是别有用心的,目的是否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使我国享受不到GATT给予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惠政策,而且还要承担不切实际的义务。对于夸大我国实力的说法,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2.谈判处于动态的环境中。我国复关谈判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变化指我国经济情况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实力与改革初期相比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提前实现翻两番,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第11贸易大国。这些成就固然令人欣慰,但在复关谈判中就决定了我们要承担较多的义务。出口越多,在市场准入问题上让步应越多;经济实力越强,就越应该严格遵守国际规则,这是合乎逻辑的。所以,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复关谈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而且国际环境和复关谈判的条款也是在不断地变化。

正是由于我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谈判条件、内容不断改变,这就增大了谈判难度。

3.有关缔约方要价太高。我国的复关应以乌拉圭回合达成条款协议为谈判依据,但某些国家却漫天要价。如在乌拉圭回合达成的“贸易政策评审机制”中,规定要定期评审WTO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作法,评审周期依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而定。世界上最大的四个贸易体(美、欧盟、日、加)每两年评审一次。从第五位到第二十位每四年一次。而对排在第十一位的中国,美国却坚持要半年评审一次。再如乌拉圭回合规定WTO成员“必须一揽子接受和执行所有多次贸易协议,而以自愿方式参加多方贸易协议”,但美国却把签署多方贸易协议作为中国复关及加入WTO的前提条件。

过高的要求使我国的复关谈判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4.政治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复关谈判久战不下,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治上的原因。回顾一下GATT的历史,不难看出在加入问题上操纵国采取了双重标准,即经济标准和政治标准。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其强大是不符合某些国家的利益的,而中国要想得到复关和加入WTO后的长期利益,入门费就要收得高一些。

今年是美国的选举年,这就注定今年的谈判不会有任何进展,这不是中国的悲剧,而是WTO的悲剧,悲剧在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可以左右WTO的进程。

二、需要正视的几个问题

以上四点可以说是我国复关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仅了解这些原因是不够的,要懂得以后该怎么办,还要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表的问题。以前我们曾急于复关而规定了复关时间表。1994年11月28日,中国政府在日内瓦向缔约方提出中国复关的最后期限,即“年内结束实质谈判,技术问题留待明年3~6个月内解决”。因为1995年1月1日WTO将取代GATT,这是我们复关的最后机会,所以我国政府才以“最后期限”的形式提出这样强烈的要求。但缔约方抓住我们急于求成的弱点,在第十九次工作会议上高开要价,市场准入下的工、农业产品和服务贸易三个减让表虽经两轮蹉商,终因差距太大未达成协议。于是我国政府对此作出低调评论:今后中国将不再主动要求举行双边蹉商和中国工作组会议。

现在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务实的态度。不再计划某年某月之前一定要加入WTO。我们没有了时间表,那些惯于施压的人便失去了一种施压手段。

2.美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最大问题是美国的有条件最惠国待遇问题。美国每年一度的审查为中美经贸关系植下了不安的因素。

原来我们以为只要复关或加入WTO,就可以迫使美国给予中国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所以我国想争取复关以规避每年一度的审查。但美国竟以国内法来对抗国际法,声称即使中国成为WTO成员国,美国也绝对不会给予中国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我们的幻想破灭了,头脑清醒了,我们轻松了。

3.复关或加入WTO的冲击程度问题。由于许多书刊的不恰当宣传,许多人以为复关或加入WTO便意味着外国货充斥国内市场,汽车将如外国那样便宜,国内企业将无立足之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复关并不意味外国商品马上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承诺2000年后将工业品的关税总水平降至19%,2010年将农产品关税降至同样水平,其实我国在近期内就可以达到。我国所做出的承诺相对于我们的承受能力来说是留有余地的。1996年4月1日我国再次降低关税,涉及近5000种商品,关税降幅达30%,使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23%。同时还要取消100多种进出口商品的许可证、配额。一年内就将关税降至接近承诺的5年后的水平,我国的经济并未受多大影响。

其实,既使是一些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对我国的冲击也没有想像的大,原因就在我们的进口管理。无论是从进口体制上还是从执行法律上说,一些非关税壁垒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羊毛是一种实行进口许可证和配额管理的商品,最高配额量为14.9万吨。而1994年我国进口羊毛总量达30万吨,其中使用进口配额许可证的羊毛进口才2万吨,其余统统通过各种渠道以较低关税进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许多产品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

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去承担义务的。我们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支柱工业。复关或加入WTO并不是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只有完善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全面接轨。

4.按什么规则踢球的问题。1994年底复关失败后,我国曾有这样的评论:“在复关和成为WTO创始成员国之前,中国既然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也就不可能履行在复关谈判中以及在乌拉圭回合协议中所承诺的一切义务”,“我们将按自己的规则踢球”。现在看来这些评论是比较消极的。经过八年的艰苦谈判,我们一再让步,缔约方一再抬高要价,甚至是蓄意阻挠。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发出这样的呼声以表示愤怒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但这里的确存在一个按什么样的规则踢球的问题。我们不是WTO的成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以世界贸易规则来约束自己。按自己的规则踢球,只能孤立于世界赛场之外,我们需要国际规则,这是我国强大的必由之路。

我们对自己国家实力有清醒的认识,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在处理国际经贸关系方面,我们需要一个像WTO这样的规则来指导,没有这样的一套规划,一有贸易争端便会出现报复与反报复,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划,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从自身方面来看,我们需要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如果要使其发挥最大功能,必须有完善的规则。国内要有严格的金融规则、财政规则、竞争规则及各种市场规则,不仅如此,我们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市场经济,是和整个世界经济相联系的,要与世界经济真正融合在一起,就要使国内各种规则与世界普遍通用的规则接轨。所以,无论我国是不是WTO成员国,都要以WTO的规则来指导我们的对外经济贸易。

在复关谈判过程中,我国受到许多的对我们体制上的非常尖锐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我们的规则与国际规则不符。从积极方面来接受这些批评是有益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我们必须把对复关或加入WTO的认识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其实质不是加入一个世界组织的问题,而是一个按国际规则办事的问题。按国际规则办事是我国复关或加入WTO的全部内涵。

标签:;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的问题分析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