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佩佩

【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护理完成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10%,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脑出血患者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取得可靠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

脑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起病通常较为突然,病情发展至严重程度后常易导致多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是脑出血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发病症,也是近年来临床脑出血的治疗中受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根据临床经验来看,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脑出血患者不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给予部分患者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干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护理疗效,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53.5±11.6)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年龄为(55.1±9.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脑出血疾病,同时排除合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无法自主配合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临床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日常注重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②对患者各项重要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③根据医师的各项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各项内容:①提高医护人员自身护理水平:于院内定期开展有关预见性护理内容的培训,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学习预见性护理的相关护理内容及具体护理措施及流程,帮助护理人员对预见性护理内容进行理解,提高护理人员对预见性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为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②制定详细的预见性护理流程:根据脑出血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患者个体化病情的不同,为各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总结和预测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早做出应对计划。当实际护理中出现预见性问题时可迅速按照流程做出有效的反应,减少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③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的预见性护理:脑出血疾病通常易导致颅内压升高,血压处于异常的波动状态,极易诱发继发性的出血。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日常护理中,需通过动态心电监护、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等途径,时刻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多项重要生命体征指标,一旦诸项重要指标发生异常,护理人员需及时上报临床医师,快速的做出应对措施,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④加强患者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需定期观察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当发现患者呼吸道不通畅时,应对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多鼓励患者做咳嗽的动作,若患者自主排痰能力不足,可给予其雾化治疗,帮助痰液及分泌物的排出,以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⑤加强患者泌尿系统的预见性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液体入量、饮食水入量及尿量,保证患者水分的充分摄入,鼓励患者多进行排尿;对于自主排尿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导尿术排尿,但需做好尿道口及导尿管护理,患者自主排尿恢复后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⑥预见性饮食护理:脑出血患者通常卧床时间较长,便秘发生率较高,易于便秘时诱发脑出血的发生。需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嘱患者多摄入纤维素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高脂、辛辣及刺激性饮食的摄入,以减少便秘情况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和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多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1.3.2观察和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对比分析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10%,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者21例,满意者18例,不满意者1例,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者15例,满意者17例,不满意者8例,护理满意度为80%。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理念,自患者入院起,在给予其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及其个体化情况的不同,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或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早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以避免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脑出血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点,大部分患者的肢体、语言及意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活动能力差,同时存在较多的负性心理问题,加之卧床时间较长,更易出现多种不良并发症。因此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的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选取脑出血患者进行有关预见性护理程序的研究,结果表明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且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显著的优势。今后还需对预见性护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为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加巧.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0).

[2]陈海如, 黄佳娜. 不同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0):151-151.

[3]黄丹桂. 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15(62):12182-12182.

[4]伍艳春, 张秋艳. 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J]. 中国校医, 2018, 32(5):378-378.

论文作者:吴佩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吴佩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