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李书华, 王秀梅, 展召勇

摘要:剖宫产后切口憩室(CSD)的形成是因剖宫产术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切口愈合不良,内膜突向子宫肌层形成的憩室。辅助生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围产儿的安全重视,剖宫产率较前在上升,随之带来的CSD发病率也增加。CSD临床症状有月经异常、不孕及憩室处妊娠等。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较多家庭积极备孕二胎,对CSD的评估及治疗势在必行。超声诊断仪器日益进步,临床诊断水平也随着不断提高,促进了对瘢痕处切口憩室的认识及其临床表现、并发症的重视。然而诊断切口憩室的方法不一,此次主要是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切口憩室的价值,因其价廉方便可重复性,所以为临床诊断CSD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阴道超声;剖宫产;切口憩室;瘢痕

引言:为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剖宫产术后形成的子宫切口憩室(CSD)大小、形状、范围以及憩室处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文章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通过剖宫产术生产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对照组应用宫腔镜检查,观察组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憩室的大小、形状、范围以及憩室处残余子宫肌层厚度。在这56例CSD患者里,34例患者有月经异常、下腹痛、腰部不适等症状,22例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两组间子宫切口憩室的左右径及前后径的差异进行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憩室大小、体积对比观察组要大,子宫瘢痕处残余肌层的厚度比观察组要小,其差异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CSD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中的不孕症和产后恢复评价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诊断CSD方便有效的检查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来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生产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8~43(32.4±2.6)岁,剖宫产术后时间2~16(8±0.9)年。56例患者根据诊断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有月经异常、下腹痛、腰部不适等症状为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1.04±3.38)岁;22例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在常规经阴道超声常规检查时发现有子宫切口处憩室,年龄平均为(32.41±4.56)岁。两组之间年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第一,观察组。检查前准备,膀胱充盈。患者体位取膀胱截石位,铺消毒洞巾,同时用超声监护进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为被动式可旋转连续灌流性宫腔镜,膨宫压力调置在80~100mmHg。用0.9%的生理盐水作灌流液,流速调置为260ml/min。先浸润麻醉,膨宫液冲注随之插入宫腔镜镜体,观察宫腔情况,仔细查看宫腔以及子宫切口处,若发现并确定有切口憩室,则用超声测量数据。阴道超声图像特点为:轻型切口憩室切口位置有长条状或长圆形无回声,界限尚清晰,深度约2.5mm:重型憩室切口处为不规则无回声区,肌层厚度变薄,内部回声不均匀。第二,对照组。应用STORZ公司的TROPHY宫腔镜,视管的直径为2.9mm,检查外鞘的直径为3.7mm,手术外鞘的直径为4.4mm。术前告知女性患者宫腔镜的检查流程,在检查前嘱患者充盈膀胱。

1.3观察指标

选用子宫纵切面,详细查看子宫形状及位置情况;查看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处,注意其内积液情况;测量子宫切口处憩室的上下径即长轴方向上切口内无回声的最大上下径线,此切面上同时测量憩室内无回声的深度,即与长轴垂直的前后径线,横切面上测量憩室内无回声的左右径线即憩室的宽度;测量子宫下段残余肌层厚度即切口处憩室的顶部至子宫前壁浆膜层的距离;选择Vocal键通过测量的数据获取憩室的体积。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

2.1子宫情况

分析CSD56例患者,水平位子宫26例,前位子宫15例,后位子宫15例。有临床症状的34例患者,其中中位子宫17例,前位子宫10例,后位子宫7例;无临床症22例患者,其中中位子宫9例,前位子宫5例,后位子宫8例。

2.2依据临床症状分组比较患者切口憩室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体积以及瘢痕处残余子宫肌层的厚度

两组间的CSD左右径和前后径相比较,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憩室的上下径、体积大于观察组,瘢痕处残存子宫肌层厚度要小于观察组,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本次分析的56例患者中,34例资料里有临床症状。有剖宫产史,并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将其CSD纳入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剖宫产术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加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易感染因素,切口处缝线的异物排斥反应致使子宫切口处肌纤维愈合不良而导致瘢痕形成;缝合的切口会因缝合时将内膜缝入肌层内或是子宫内膜脱落至肌层内而导致子宫内膜异位,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憩室的形成。子宫切口处憩室发生于子宫下段前壁的峡部位置及宫颈管的上段位置[1]。本次分析中在这两组中前位子宫患者占20%,中位以及后位子宫者占80%,因是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缝合切口时,牵拉子宫易人为形成中位子宫,向上牵拉宫颈时,子宫下段峡部肌纤维紧张,在张力较大的情况,缝合后的切口愈合易受到影响;子宫后位的患者,子宫呈后倾后曲状态,子宫前壁下段肌纤维张力也比较大,影响经血的通畅排出,容易造成切口处感染,导致切口处子宫肌层愈合不良。本次分析中子宫切口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最薄的为2.4mm,这类情况的患者再次妊娠时造成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很大。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切口处憩室的诊断及估测瘢痕处残存子宫肌层的厚度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再次妊娠的安全性值得重视,对风险的全面考虑,才能确保临床制定出合理的就诊方案[2]。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愿意再次生育的女性越来越多,在这些有再次生育要求的人群中,不孕症患者也比较多,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再次怀孕的患者同样也非常多。然而,若是因CSD致使患者继发性不孕,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再次怀孕,也非常易致失败。CSD患者因经期异常、淋漓不尽容易造成子宫的慢性炎症,宫腔内的环境不良,不利于受精卵着床,CSD造成的不孕症与CSD形成的不良环境对胚胎着床不利有关。CSD将影响到胚胎种植从而致使妊娠失败。所以,对于希望能再次生育的女性,对CSD的及早发现、诊断评估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对此类疾患依据病情制定具体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竹.B超联合宫腔镜对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v.22;No.532(16):106-107.

论文作者:李书华, 王秀梅, 展召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经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李书华, 王秀梅, 展召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