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论文_崔红风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论文_崔红风

(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710111)

摘要:本节课内容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本课选自高中历史新课标二岳麓版必修一。

关键词:五四运动;爱国主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到青年的力量、民族觉醒的力量的重要性;体会五四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并演唱《中国共青团团歌》,拉近五四运动和青年学生的距离,带领学生了解百年前的中国,五四的火炬是如何点燃,又怎样唤起民族的觉醒。

(一)青春无悔 ●五四之过程

合作探究

任务一: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资料,通过两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过程,并对比分析两个阶段运动的中心、主力、方式和结果的不同。

任务二:假如你是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你会怎样向国人宣传你的主张?设计一分钟的主题演讲。

任务三:如果你是游行队伍里的一员,你会喊出什么样的运动口号。

结论: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

教师: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那么为什么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合约?

学生:因为我们是战胜国,我们收回主权的要求的合理的恰当的,正义的;因为民众的反对。

教师:从学生到工人到商人,各阶层纷纷觉醒。组织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响应这场运动。所以是青年的力量、民众的力量、觉醒的力量最终促成了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这就是我们团歌里所唱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二)国将不国●五四之形势

播放视频: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发言

教师:为什么我们要去参加巴黎和会,这是一次怎样的会议?

学生:一战结束,协约国战胜 919召开分赃会议

教师:中国为什么也参加了巴黎和会?

学生:中国是一战战胜国。

教师:这和中国的山东省有什么关系?和日本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晚清的时候山东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一战的日本

说这对德宣战,趁机占领山东省,战后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省的权益。

中国以战胜国的姿态,满怀希望的参加了巴黎和会,结果却收获了失望,加上自近代以来积累的百年国耻,一场学生运动就这样爆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直接原因、导火索。

材料1:“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是二十一条带给中国人的国耻的一种延后的爆发。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

教师:五四运动和什么有关系?

学生:21条有关系。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山东是德国的势力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15年因袁世凯复辟帝制,为得到日本的支持,日本趁机提出21条

材料2:

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

教师:21条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日本独占中国。

为把中国变为他的独占殖民地,日本在一战期间加紧侵华,侵略山东省,激起了中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再加上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民族主义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一场五四爱国运动就这样爆发。

材料3:图片《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教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什么?

学生:北大教授、新文化运动领袖

材料4:“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教师: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什么有关系?

学生:新文化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面对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的思想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

教师: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在哪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哪里?

学生:北大,学生领袖他们都是陈独秀的学生,都是在新青年的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

一场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青年的觉醒、民族的觉醒,进而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三)薪火相传 ●五四之精神

材料5: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人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

“汹涌澎湃的学潮自北京学生打了卖国贼而普遍到全国,各地在睡眠中的民众,好像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的斗然震醒,反帝国主义侵略的觉悟,发展之速犹如火之燎原。幸亏有了五四运动,中国才能苟延残喘;幸亏有了五四,中国才有转机,才有青年觉悟的学生群众,来领导全国人民,做反帝国主义侵略运动;幸亏有了五四,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才能从几千年漆黑一团的天罗地网里放出一条毫光。五四是这样一件东西,所以值得我们永久崇拜。”

——《中国青年》1926年9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思考问题: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6:“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避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纵然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决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

——梁漱溟

目前对华为有两种情绪,一种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支持华为,一种是认为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任正非说,如果认为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那我们孩子就是不爱国,因为他们也用苹果产品。千万不能煽情,不能使用民粹主义这种东西。

——任正非

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意识到爱国主义不能被绑架,爱国主义必须在理性和法治的框架下展开。

论文作者:崔红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论文_崔红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