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在创新中的转变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论审计在创新中的转变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审计在创新中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审计理念创新

(一)清醒认识国家审计的发展趋势——政府责任审计。

从审计的起源、审计的本质、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来看,审计的最终发展方向必然是对政府责任的关注,这是审计职能回归的最终表现形式,也是审计责任的最终体现。

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民主法治的工具,其监督的内容也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时变革而不断进行调整、不断进行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审计发展的一种必然。新制度经济学、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其主线还是围绕着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寻求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展开的,对这种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的监督,必然会有很多内容,如西方国家的议会监督、三权分立、舆论监督和民众监督等,但我认为审计监督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整个监督体系中,无论是西方的议会还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最终都是通过监督预算来监督政府的,而预算监督的执行者就是审计。所以,无论怎样发展变化,审计的本质都是这种制度安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委托代理关系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关键点。而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推进,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早期审计监督以真实性为主体,逐步发展到真实性、合规性为主体,再发展到真实、合法、效益性并重,再发展到绩效审计为主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对政府及其部门的“问责”和对政府性资金使用的“问效”将是现代审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各级审计机关要以实现对政府(部门)进行责任审计的目标来设计和探索审计创新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推进各项审计业务、审计管理的创新和重构。

(二)清醒认识加快审计转型的方向——现代审计制度。

在现代审计的实践上,必须把握几个趋势:

一是从审计的范围看,以前审计机关是以预算资金审计为主,后来扩大到预算加上进入预算的基金,现在我们浙江扩大到全部政府性资金,这样是否就到位了呢?我认为并非如此。从审计的起源、审计的本质和审计的职能和责任来讲,对政府的全部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将是审计监督的全部内容。因此,在形成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运行机制以后,还应进一步探索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监督机制,主动把政府性资产纳入审计的视野,这应该也是审计的职责所在。实际上现在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已经对审计机关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对政府性资产的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管理还很不到位,政府会计制度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政府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范还远未形成,其内容比全部政府性资金更为复杂,鉴别起来难度更大,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先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监督机制建立和规范起来,在逐步按照需要和可能逐步深化探索全部政府性资产的管理问题。

二是从审计的发展方向看,原来是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发展到真实、合法、效益性审计并重,发达国家已经根据的不同国情,逐步发展为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多种形式为主体的审计监督体系,现在我们也在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使审计能够对体制、机制性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审计工作发展方向将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审计。

三是从审计方式来看,目前我们正在由传统的手工账册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将来将逐步发展到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审计方式还有可能发生更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四是从审计技术方法看,我们将从传统的账目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发展,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审计的预测、评估、咨询、监督为一体。目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审计发展已经体现出这一特点,我国的社会审计组织也在朝这一方向发展,有资料显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总量中用于咨询评估的已大体占到40%左右。

(三)清醒认识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民本审计。

必须从更高的层面,从审计的本质和审计的职责上来思考民本审计。我们知道,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过程中,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而产生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毫无疑问是代表人民来监督各类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管用效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结构和方向的。这是审计的责任,也是最大的民本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加强审计监督,对资金使用的结构和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履行职责,让群众放心;另一方面,要按照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各级政府加大对民生、民享、民用项目和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等项目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效,使审计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上发挥作用,让群众满意。我认为,这才是我们树立民本审计观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清醒认识提高审计公信力的关键——文明审计。

审计文明的内容很多,有审计制度、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审计环境、审计方式、审计行为的文明等等。在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审计行为的文明决不排斥坚持依法审计,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准确如实揭示问题,客观公正定性处理。其次,审计行为文明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加强沟通联系,“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第三,审计行为文明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做到严谨细致,实事求是,讲究策略,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以理服人,程序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最后,审计行为文明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言行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规范,遵守审计纪律,维护审计形象,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五)清醒认识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

从实际国情来说,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经济转轨的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存在的问题不少,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不少,机制、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不少,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以审计为切入点,对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政策执行、管理缺陷、资金使用、工作责任进行审计,把揭露处理问题和促进制度完善结合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这就是宏观服务型的绩效审计。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应以促进资源节约和减少损失浪费、促进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评价公共政策的有效性、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和经济责任为目标;宏观服务性绩效审计必须把转变思维习惯,选准项目,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整合要素,有限评价作为实施审计的基础;以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政策执行绩效、政府投资绩效、国有资本经营绩效、管理绩效为主要内容;要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完善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和绩效评价体系。

二、关于审计实务的创新

财政审计创新的近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远期目标是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连续不断地坚持下去,最终就是要规范预算管理体制。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要求,探索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实现途径、基本标准和操作办法。要重点在实现“预算一个盘子”上加强监督、多提建议,逐步形成各级政府将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基本建设和重点工程预算、政府负债等,通盘综合考虑和安排,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审计机关要逐步建立基本数据库,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结构以及变动趋势,对管理最不规范的资金予以重点关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协调各专业审计分类对管理缺位的大额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的意见,直至规范。市级审计机关要指导县(市、区)审计机关加强对乡镇的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并规范乡镇的预算管理。与财政审计相关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联网审计的前提下,也要针对全部政府性资金或转移支付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评价使用绩效。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对政府性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为深化审计创新积累经验。

企业审计创新的重点要突出对国有资本收益的审计,突出对企业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审计,突出对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审计,突出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审计,突出对企业净资产增长的真实、合规审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各市、县审计机关要突出对国资运营机构、投融资机构的审计,摸清家底,揭露问题,促进企业完善内控体系,规范投融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资金风险。

投资审计创新的重点是突出竣工决算审计,认真履行审计职能,重点关注建设领域、投资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后续管理问题。加强对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的工程价款结算真实性审计,强化投资控制,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规避审计风险,同时着力揭露建设领域的大要案线索,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着重分析评价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绩效。

经济责任审计创新的重点是按照政府责任审计的方向,从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框架,丰富和完善各类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经济责任审计是典型的绩效审计,更应该努力实现在“问效”基础上的“问责”。从发展的眼光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应是政府责任审计的具体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政府责任审计,因此必须按照政府责任审计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探索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很多。当前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对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研究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机制,研究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确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审计内容,包括行政(管理)理念评价,经济决策审计、制度政策审计、经济结构调整评价、履责绩效和廉政评价等;积极研究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标准构建问题。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看,现行的过程控制型的审计质量管理办法不能完全适应显示需求,可探索结果导向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和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管理流程。根据结果导向的原则和以权定责、以责定评、以评定审的逻辑顺序,按照评价什么审计什么的原则,优化现有的流程控制,改进审计现场管理;研究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可为与不可为的问题;研究和探索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实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具和针对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软件;研究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业审计的关系,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为“两个报告”服务,各专业审计和全部审计成果为两个“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服务的结合点。

三、关于审计方式的创新

审计方式创新的内容很多,当前的重点是要进一步适应审计转型、审计创新和变革要求,加快从办公自动化、电子账簿审计向电子数据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转变。讲到底就是2008年在计算机审计上,关键点和突破点都是在运用上,并在实践中总结,最终形成符合信息化发展要求的计算机审计工作机制。

浙江省审计厅将适时开展数据规划和数据中心建设工作,2008年计划建设地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库、税收审计数据库、社保审计数据库,同步建立审计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加强计算机审计项目开发,集中力量攻关,建成一批联网审计、数据式审计的重点项目,继续抓好联网审计试点工作,开展社保审计、省级公共财政信息系统联网审计工程建设;继续深化AO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2008版及其联机版、专业版,提高审计项目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覆盖面;继续深化网络应用,进一步完善审计专网,重点抓好县市审计机关的审计专网互连,建立覆盖全省的软件式审计视频会议系统;改造和完善审计门户网站,加强网站的宣传功能,尝试开展网上培训和网上技术支持服务;继续加强计算机审计骨干队伍建设,优化技术攻关组,加大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交流和攻关、专业审计软件开发可行性论证的力度;改进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讲求培训实效,以基本达到“五能”为目标,提高高级审计师和年轻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

四、关于审计管理的创新

(一)加强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强化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助于发挥审计在服务宏观管理和完善制度机制的要求来统盘考虑。要优化配置审计资源,改变按照审计对象分类轮审的办法,突出重点资金、重点单位、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有所为有所不为。

抓准重点项目,是实现审计目标,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而抓准重点,必须建立在对中心工作或业务部门对口联系单位的工作重点、资金分配、项目实施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重点项目的确定,可以是大范围、大举措,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也可以针对突出问题以小见大、以点见面,关键是要满足党委政府的需求。要充分了解党委、政府和部门等服务对象的工作情况,对审计前已经大体上已经知道存在问题的项目,若判断在审计后能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且在同级政府的权限内能决策或规范的,要下决心做好;反之,可作为备选项目,再细致进行调研后决定。同时,要注意重点项目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以及有关联项目相互间的衔接。重点项目确定后,要整合各级审计机关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

(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审计质量管理要从计划抓起,在确定审计计划时就要考虑项目是否符合需求,是不是党委政府关心的问题,项目实施的目标是什么,能否进行有效评价等,这是做好项目的前提,也是确保质量的前提。二是强化审前调查,要把审前调查作为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关键举措来抓,使审计目标更加明确,审计方案更加可行,审计实施更有针对性。三是强化过程控制,严格执行《审计法》,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推进“OA”和“AO”的交互,健全质量控制措施,强化审计质量检查与考评。坚持审计业务会议、三级复核、审计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等制度。审计机关对外部的程序必须到位,内部程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四是加强计算机审计环境下的质量控制,防止假账真审。五是强化后续管理,调整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办法,完善审计质量考评制度。以审计质量检查、审计项目评优、审计项目点评、审计质量控制辅导为载体,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推进审计质量全面提升。六是切实加强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审计专家咨询制度和特约审计员制度,总结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中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形成制度,不断完善我省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三)加强审计成果管理

审计成果是审计价值的体现,在新时期,也要树立新的成果理念。从大范围看,审计成果就是促进规范、满足需求,就是规范财经领域党委政府和群众最不放心的突出问题以及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具体项目看,当然也要关注大要案的线索、关注违纪违规行为的整改和规范。要善于从大处着眼,找出政府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在选准项目的前提下,要十分重视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整合,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在围绕制度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上下功夫。要在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下功夫,注意加大对同类问题、同类单位审计成果的整合力度,并从体制、政策和管理的层面剖析成因,形成一批有质量、有见地、有影响的综合报告。

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是年度全部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各处室都必须把为“两个报告”提供素材作为根本职责。要树立科学的信息观,综合运用审计信息、审计专报、调研报告等有关载体,增强信息时效,提高信息编报质量;做好审计公告工作。适度加大审计公告的力度,审计公告要注意严格把关,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确保公告内容准确无误。妥善把握公告的发布时机,注重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对审计决定执行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的跟踪检查。各个审计项目结束后,业务处室必须加强对审计决定执行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的跟踪检查,有效促进整改提高。

(四)加强审计成本管理

审计工作也要讲求绩效,讲求成本。做任何项目都的首先考虑是否值得做,用什么方式做,多少人花多少时间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好审计成本,优化审计流程节约时间成本,加强组织协调节约人工成本,精打细算节约审计工作经费。

(五)加强审计内部管理

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是树立机关形象的重要一环,细节决定成败。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很多,对审计机关而言,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公文管理、网站管理、外宣管理、档案管理、后勤管理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尤其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干部的岗位责任。要强化监督和检查,加强政务督查,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使各项工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要在审计署统计报表口径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统计指标。加强统计分析,有效利用统计数据;加快完善审计资料库、信息库、法规库、专家经验库。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论审计在创新中的转变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