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潘海丰[1]2013年在《3.0T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对比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3.0TMRI和MSCT两种影像的检查对胃癌检出率准确率和显示情况对比,旨在探讨3.0T MRI和MSCT结合病理结果比较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判断水平,为临床医生能够准确的手术评估提供更多的影像资料,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术中的具体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45例,其中胃窦部21例、胃体部12例、胃底贲门部10例、其它全胃2例,男性31,女性14,患者年龄35-76岁,患者平均年龄55.3岁,将所有患者术前2周行MRI平扫、功能成像(DWI)、LAVA动态增强检查和低张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3.0T超导型磁共振仪扫描仪(3.0TSIGNAHD,GE公司),德国Siemens双源CT或美国宝石能谱CT,所有患者MRI均在常规MRI平扫、DWI、LAVA动态增强扫描;MSCT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以组织病理学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影像图像对胃癌的术前分期二者的准确性,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a=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所有4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分为胃底贲门、胃体及胃窦、2个部位以上侵犯四部分,术前病人均行3.0MRI和MSCT平扫及叁期增强扫描检查,进行TNM分期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后对比3.0MRI和MSCT各分期与病理的相关性。其中腺癌40例、粘液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其病变发生部位为胃窦部21例、胃体部12例、胃底贲门部10例、其它侵犯2个部位以上2例;病理分期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VICC)2002年提出的TNM分期标准。手术病理分期结果;T1期5例、T2期9例,T3期20例,T4期11例;N0期12例,N1期22例,N2期11例。3.0MRI判断肿瘤T分期与病理结果比较总的准确率为91.1%,其中T1准确率为80%,T2准确率为88.9%,T3准确率为95%,T4准确率为90.9%。MSCT判断肿瘤T分期与病理结果比较总的准确率为75.6%,T1准确率为80%,T2准确率为66.7%,T3准确率为95%,T4准确率为81.8%。45例胃癌患者两项检查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例病理分期T1分期的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判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RI判断肿瘤N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总的准确率为60.0%,N0准确率为66.7%,N1准确率为59.1%,N2准确率为54.5%。MSCT判断肿瘤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总的准确率为80.0%,N0准确率为75.0%,N1准确率为81.8.7%,N2准确率为81.8%。45例胃癌患者两项检查术前N分期总的准确率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分期N0-N2各分期的胃癌患者中,术前分期判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RI判断肿瘤M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分期总的3.0T MRI总准确率为97.8%,M0准确率为100%,M1准确率为80.0%。MSCT M总准确率为93.3%,M0准确率为95.0%,M1准确率为80.0%。45例胃癌患者两项检查术前M分期总的准确率判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分期M0-M1各分期的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判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与手术后病理分期比较显示,3.0TMRI和多螺旋CT对于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在判断胃癌T分期方面,3.0TMRI总的准确率优于多层螺旋CT,尤其是在进展期胃癌可以作为胃癌术前T分期的首选方法。2、通过对比3.0TMRI和多螺旋CT,在判断胃癌N分期方面差异不显着,N0-N2各期的胃癌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但在MSCT总的准确率略优于3.0TMRI。DWI因其功能成像的特点,提升了MR检出转移淋巴结的能力,但对胃癌淋巴结的转移准确性应综合影像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3、本研究M分期MRI和MSCT在M分期判断准确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本组病例样本量较小有关。4、在诊断和判断胃癌患者术前分期,可以结合3.0T MRI与多层螺旋CT两项检查各自的优势,从而对胃癌术前分期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樊芮娜[2]2018年在《MRI在进展期溃疡型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病理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进展期溃疡型胃癌3.0T MRI影像学特点的分析、大体分型及T分期的评估,对照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探究MRI对进展期溃疡型胃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经胃镜及活检诊断为进展期溃疡型胃癌的病例,并均于术前一周内行MRI检查,术后整理病理确诊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进展期溃疡型腺癌的29例病例临床数据,判读MRI图像资料并评估Borrmann分型及T分期及ADC值测量,对照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MRI评估进展期溃疡型胃癌不同分型、分期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结果3.0T 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进展期溃疡型胃癌的部位、形态、强化方式、浸润深度、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MRI评估胃癌Borrmann II型及Borrmann III型的正确率分别为82.76%、82.76%,Kappa值分别为0.640、0.640,p均<0.01,均具有较好一致性。MRI术前评估溃疡型胃癌T2期、T3期、T4期的正确率分别为89.66%、79.31%、89.66%,Kappa值分别为0.731、0.586、0.791,p均小于0.01,均具有较好一致性。进展期溃疡型胃癌平均ADC值为(1.17±0.22)×10~(-3)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为(3.08±0.39)×10~(-3) mm~2/s,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分化腺癌平均ADC值为(1.06±0.16)×10~(-3)mm~2/s,中分化腺癌平均ADC值为(1.23±0.10)×10~(-3)mm~2/s,高分化腺癌平均ADC值为(1.46±0.17)×10~(-3)mm~2/s,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的LAVA动态增强强化特点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3.0T MRI多序列成像对进展期溃疡型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评估与术后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MRI-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较好。LAVA增强强化特征与进展期溃疡型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能对进展期溃疡型胃癌的分化程度做出一定的术前评估。DWI成像有助于鉴别胃癌与正常胃壁,ADC值对进展期溃疡型胃癌分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高旭宁, 许茂盛, 程向东, 周科峰, 喻迎星[3]2016年在《3.0T MRI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及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3.0T MR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对胃癌术前诊断与T分期的价值。方法经胃镜病理证实的45例进展期胃癌,术前均接受3.0T 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由2位医生独立分析所有进展期胃癌患者的MR图像,并测量ADC值,根据MR图像进行T分期,其结果与病理T分期结果进行对照,行一致性检验。

杨晓棠[4]2002年在《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MRI成像技术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例正常成人和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使用设备为荷兰philips T5-NT超导型磁共振仪,场强为0.5T。体部阵列线圈。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作T_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_2WI,层厚6mm,间隔0.6mm,矩阵179×256。在相同参数的条件下,增加脂肪抑制技术(SPIR)的T1WI/SE序列。11例正常受检者于检查前8~12h禁食,检查前10分钟肌注654-2 10~20mg,然后饮水800~1000ml,进行多方位、多序列MRI扫描以资对照,在相同条件下,对34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拟诊胃癌的患者行多方位、多序列MRI增强前后扫描。胃癌的分期标准参照国际TNM标准。根据MR的图像对胃癌进行分期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可清晰显示胃解剖结构和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正常胃壁厚度与胃充盈的程度和扩张关系密切,在适当充盈下,正常胃壁厚度小于0.7cm,本组观察胃壁显示为一层者占63.6%(7/11),在T_1WI/SE上呈均匀的等信号,在T_2WI/TSE上呈较低信号,显示2层者有4人,在T_1WI/SE上为等信号影伴外缘的低信号带;T_2WI/TSE上为较低信号影伴外缘的低信号山西医科大学布贞仁七学位钊仑文带。根据Borrman’S大体病理分型,在手术证实32例中,肿块型胃癌3例,溃疡型12例,浸润型n例,混合型6例。MRI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进展期胃癌胃壁不规则增厚,厚度为0.8一4.7cm。肿瘤可向腔内或腔外同时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表面可有大小不等的溃疡形成,胃癌在T工W1呈等或低信号,TZ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显着不均匀强化。增强扫描脂肪抑制技术(TLWI/SP工R)可发现胃的低信号带中断或消失,胃与胃周器官间脂肪信号模糊不清或消失,可作为胃癌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指征。MRI对T,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40%、100%和90.65%,TZ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59.47%、76.920k和84.38%,T,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53.33%、92,31%和90.63%,T;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100%、96.67%和 96.88%。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与其大小、部位以及聚集情况有关,MRI无需造影剂仅根据流空效应可鉴别增大的转移淋巴结与伴行的小血管,MR工发现淋巴结转移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67%、72.73%和68,75%。直接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特别适用于晚期胃癌作全腹部多脏器的观察,判断周围器官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71%、100%和97.06%。29例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4. 38%(27/32),术前切除可能性估计的准确率93.75%(30/32)。结论:MRI检查对于胃癌的诊断、分期以及术前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赵培荣[5]2012年在《3.0T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9例胃镜诊断为胃恶性肿瘤而入院准备手术的患者术前行MRI多序列、多平面增强扫描,所有患者术前都进行了MSCT检查,将扫描获得的图像送至工作站观察、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胃壁浸润深度、周围组织及器官有否侵犯,以及淋巴结及其它脏器有否转移,并分析各种序列及扫描平面对病变显示的优势。先根据胃腔充盈扩张度、有无呼吸伪影及胃蠕动伪影进行图像质量评级,评估其对肿瘤诊断和分期的影响。根据MRI增强前后的图像观察和数据测量,按TMN分期标准进行术前胃癌分期,将分期情况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并与MSCT分期结果相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估MRI在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29例患者全部完成MRI扫描,检查成功率100%。其中MRI诊断27例胃癌,2例胃GIST.23胃癌及2例胃GIST进行了胃部分切除术或全切术,MRI术前诊断全部符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MRI对25例胃肿瘤病变术前诊断正确率达100%,其中有1例早癌MSCT术前诊断为胃窦炎症。4例胃癌因伴有其它器官转移,未行手术而改为肿瘤化疗。(2)胃癌在MRI检查图像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增厚及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胃周及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和明显强化,以及胃周脂肪、血管及邻近器官的侵犯。(3)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中,MRI的术前T分期与手术病理符合率分别为:T166.7%(2/3),T266.7%(2/3)T3100%(15/15), T450%(1/2):MRI对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0%(20/23)、95.7%(22/23)和90.9%(20/22)。MRI对胃癌术前N分期总的正确率为61.0%(13/23),敏感性为69.6%(16/23),特异性为81.3%(13/16)。MRI与MSCT比较,在T分期上有明显优势。(4)MRI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等多期屏气3D动态增强压脂快速扫描序列,加之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扫描相结合,有助于肿瘤病变的明确定位、定性及分期诊断。结论3.0T核磁共振胃扫描安全、可行,成像图像质量较满意,对胃癌术前诊断正确率较MSCT略显优势;对胃癌术前T分期评估总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较MSCT明显高,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对N分期则不如MSCT,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屏气快速动态压脂扫描序列,结合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综合观察可以减少胃癌术前分期的高估和低估,提高准确率。

颜小杭, 张义, 江恩来[6]2017年在《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分析》文中指出分析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运用。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观察并对比患者MRI特征性表现。MRI对T_2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12/14),对T_3分期的准确率为76.92%(10/13),对T_4分期的准确率为93.75%(30/32)。MR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6.67%(52/60)。3.0TMRI动态增强成像能准确诊断进展期胃癌,对进展期胃癌的分期及术前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芳[7]2013年在《CT双能量成像在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研究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能力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价值,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能力。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双能量扫描的早期胃癌患者17例,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范围32-69岁,平均年龄45.6岁;以及正常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范围28-62岁,平均年龄54.3岁。测量胃癌患者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碘浓度,正常患者胃小弯侧碘浓度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比较早期胃癌与正常胃壁之间的差异;分析胃癌病灶能谱曲线及正常胃壁胃小弯侧能谱曲线的特征。结果:17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7例,黏膜下癌10例,动脉期、静脉期早期胃癌的NIC为0.363±0.079、0.782±0.242,30例正常患者胃壁动脉期、静脉期NIC分别为0.164±0.064、0.422±0.113,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早期胃癌及正常胃壁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早期胃癌能谱曲线位于正常胃壁上方,40-70kev二者差异较大,早期胃癌对应的曲线更为陡直,二者于80-140kev对应的曲线差异较小,但仍不呈平行趋势。利用ROC曲线法得出:动脉期当斜率≥5.573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84.8%;静脉期当斜率≥6.67时,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97%。结论:双能CT双能量成像标准化碘浓度测定及能谱曲线走行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第二部分双源CT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动脉期、静脉期低分化腺癌与中高分化腺癌标准化碘浓度的差异,及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标准化碘浓度的差异;探索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虚拟平扫技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行SOMATOM Definition FlashCT双能量扫描的胃癌患者77例,男47例,女30例,年龄范围23-81岁,平均年龄56.74岁。分别多次分层测量胃癌病灶动脉期、静脉期病灶碘浓度,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比较低等分化程度胃癌与中高分化程度胃癌NIC之间的差异。分析测定经手术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碘浓度转化为标准化碘浓度,分析比较两者的差异。7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常规平扫、双能量模式双期增强扫描,利用虚拟平扫“Liver VNC"后处理软件分别得到动脉期、静脉期两组虚拟平扫图像,并与常规图像分析对照,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在病灶平均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C以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中高分化腺癌41例,其中男34例,女7例,年龄范围34-81岁,平均年龄60.45岁;低等分化腺癌36例,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范围23-69岁,平均年龄39.7岁。动脉期低等分化腺癌第一层NIC为0.360±0.084,第二层NIC为0.104±0.032、中高分化第一层NIC为0.411±0.092第二层NIC为0.253±0.085;静脉期低等分化腺癌第一层NIC为0.895±0.333,第二层NIC为0.283±0.092;中高分化第一层NIC为0.911±0.243,第二层NIC为0.701±0.177,分析比较动脉期、静脉期第二层NIC均有统计学差异。转移淋巴结动脉期NIC为0.557±0.093,非转移淋巴结为0.105±0.064;静脉期转移淋巴结NIC为0.465±0.009、非转移淋巴结为0.215±0.2091。叁组图像之间病灶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虚拟平扫图像SD较常规平扫低、而SNR值较真实平扫高,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F值分别为39.134、14.907)。两组虚拟平扫图像质量得分较常规平扫稍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F=3.068,P=0.052,),其中两组虚拟平扫图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411)。结论:双能量成像提供的碘浓度参数有助于区分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也有助于鉴别胃周淋巴结性质。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虚拟平扫可以替代常规平扫,从而降低1/3的辐射剂量,给需要多次检查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梁建晓[8]2018年在《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可切除胃癌术前评价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可切除胃癌术前评价中的价值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高居榜首。在我国,80%的胃癌患者确诊时为进展期,死亡率为25.2/10万,占恶性肿瘤总死亡率的23.20%。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根治切除标准是:(1)无肝脏、腹膜或其它远处转移;(2)能将癌灶连同转移的淋巴结及周围被浸润脏器完整切除;(3)断端无癌细胞残留。术前通过精准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胃癌的浸润范围和程度、周围组织和器官的侵犯情况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进行评价和准确的分期,是临床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超声胃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胃癌术前影像学检查和评价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尤其是在胃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二者主要是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判断,缺乏统一的标准,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都不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部位正常淋巴结的大小不同,而且肿大的淋巴结并非都是转移,一部分可能是因为炎性反应增生所致;转移的淋巴结也不一定都肿大,正常大小的淋巴结也可能已发生转移。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评估胃肠道方面具有其他成像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高软组织分辨力,较高空间分辨力,无辐射损伤和不使用含碘对比剂等。伴随着MRI成像设备和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MRI扫描速度、成像时间和成像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MRI在腹部疾病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选择合适的成像序列和参数,能够获得优质的胃及其毗邻器官和组织的MRI图像,为胃癌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之一,其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通过测量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程度,反映正常器官组织的功能和病变组织的成分及内部结构,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测手段。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程度主要通过DWI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大小来表示。研究发现,ADC值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上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恶性病变的细胞密度高,弥散受限,ADC值低。Usuda等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原发灶和周围淋巴结转移进行了 DWI和PET-CT的对比研究,发现DWI在原发灶的检出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方面均优于PET-CT。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DWI联合常规MRI在胃癌术前T分期、胃周淋巴结转移评价和N分期中的价值,以期能够将DWI整合到临床实践中,为胃癌术前评价提供更有效的手段。方法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检查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有68例患者入选研究,入组标准:(1)经活检组织学证实的胃癌患者;(2)无磁共振成像禁忌症;(3)术前磁共振检查能够显示肿瘤;(4)符合手术指征;(5)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能够耐受手术者。排除标准:(1)伴有其它脏器转移者;(2)具有身体其它部位恶性肿瘤史或同时发现恶性肿瘤;(3)手术前接受过抗肿瘤治疗的患者;(4)磁共振成像禁忌者;(5)磁共振图像质量差,不能用于诊断和评价。最终53例患者(3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7.25±9.13岁)符合我们的标准,纳入研究。53例患者均行MRI平扫、DWI(b=0,800s/Imm2')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MRI平扫采用脂肪抑制和非脂肪抑制的T2WI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ast recovery fast spin echo,FRFSE)序列,呼吸门控,如运动伪影严重,加扫T2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T1WI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FSPGR)序列。DWI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SS-EPI)序列,b 值取 Os/mm2和800s/mni2。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的屏气LAVA动态增强扫描,经肘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0.1mmmol/kg,注射速率2ml/s。MRI图像资料由两名腹部磁共振诊断医师在不知晓病理组织学结果的前提下进行独立判读(具有磁共振诊断经验10年以上),如判读不一致,则由第叁名诊断经验更丰富的医师进行决策(具有磁共振诊断经验15年以上)。淋巴结ADC值的测量:首先在DWI图像上观察淋巴结,确定目标淋巴结在ADC图上的位置,然后选取显示淋巴结最大截面的层面,手动绘制3个感兴趣区(R0I),每个兴趣区的面积约为最大截面面积的3/4,注意避开坏死区、血管和边缘,记录最小ADC值,取的平均值作为淋巴结ADCmin值。胃癌MRIT分期标准:T1:肿瘤侵犯粘膜层,粘膜下层低信号区完整或不规则,未侵及固有肌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粘膜下层低信号区中断、消失,固有肌层外侧的略低信号存在;T3:肿瘤侵犯浆膜下层,固有肌层外侧的略低信号模糊消失,胃浆膜与胃周围脂肪形成的低信号带尚清;T4a:肿瘤侵犯浆膜,胃浆膜层与胃周围脂肪之间形成的低信号带模糊消失,与周围脏器之间的脂肪分隔清晰;T4b:肿瘤侵犯邻近脏器。胃癌MRIN分期标准:NO: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1-2枚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3-6枚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7枚及7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N3a:7-15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3b:16枚或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胃癌术后标本和清扫的淋巴结送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在MRI上观察淋巴结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如血管、骨肌等结构,并与手术医师共同模拟定位来保证送检淋巴结的定位准确性。病理分期采用第7版UICC国际胃癌TNM分期标准。结果T1期4例,T2期17例,T3期19例,T4期13例,其中T4a期11例,T4b期2例;NO期21例,N1期6例,N2期9例,N3期17例,其中N3a期12例,N3b期5例。MRI T分期总的诊断准确度为86.8%,共有7例患者与术后病理分期不符,其中T1分期准确度为75.0%,T2分期准确度为82.3%,T3分期准确度为89.5%,T4分期准确度为92.30%。DWI上共检测到胃周淋巴结271枚,其中转移淋巴结206枚(76.0%),表现为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ADC图上低信号,显微镜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胞质少,体积较大;非转移淋巴结65枚,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ADC图上稍低信号,显微镜下表现为正常淋巴细胞的髓窦扩大和淋巴滤泡增大、数目增多。转移淋巴结的ADCmin值为(1.005±0.057)×10-3mm2/S;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min值为(1.339±0.169)×10-3mm2/s,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min值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当取最佳阈值为1.140X1(T3nUIm2/s时,其敏感度为87.7%,特异度为76.2%。与病理N分期对照,ADCImi。值判断胃癌N分期总的准确度为75.4%,其中判断N0期的准确度最高,为90.4%,判断N1、N2、N3期的准确度分别为66.6%、66.6%和64.7%。结论DWI结合MRI常规扫描判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度较高,能够为术前胃癌T分期提供重要的依据;ADCmin值作为一种无创性和定量分析标志物,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高,可用以进行胃癌术前N分期的评价。第二部分表观扩散系数评估可切除胃癌侵袭性和预后的研究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已经被证实在胃肠道疾病诊疗中有较大的价值,在DWI序列中,病理组织的特点是信号明显高于正常结构。DWI通过计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来反映水分子在组织中的运动,病理组织细胞密度高,细胞外间隙小,导致水分子弥散受限,ADC值低。ADC值在预测肿瘤预后和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价值。本研究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ADCmin值在评估可切除胃癌侵袭性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胃癌MRI平扫、DWI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的的患者影像资料,共有62例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6.13土 8.26岁)纳入我们的研究。纳入标准:(1)MRI图像清晰,能够清晰显示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3)符合手术指征并在完善检查后实施了胃癌根治性手术。62例患者均行MRI平扫、DWI(b=0,800s/mm2)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MRI平扫采用脂肪抑制和无脂肪抑制的T2WI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ast recovery fast spin echo,FRFSE)序列,呼吸门控;如果运动伪影严重,则加扫T2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T1WI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FSPGR)序列。DWI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SS-EPI)序列,b 值分别取0s/mm2和800s/mm2。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的屏气LAVA动态增强扫描,经肘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0.1mmol/kg,注射速率2ml/s。由两名腹部磁共振诊断医师(具有磁共振诊断经验10年以上)在未知患者病理组织学结果和预后的情况下对MRI图像资料进行独立判读,如判读结果不一致,则由第叁名诊断经验更丰富的医师进行决策(具有磁共振诊断经验15年以上)。胃癌ADC值的测量:在ADC图上选取胃癌癌灶最大层面,手工绘制感兴趣区(ROI),注意避开血管和囊变坏死区,ROI放置在癌灶的最低信号区域,每位医师测量3次,记录最小ADC值,取平均值作为最终ADCmin值。为了准确识别癌灶,在绘制ROI时参考DWI序列和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病理分期采用第7版UICC国际胃癌TNM分期标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病理按第7版UICC国际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T、N分期,T1期5例,T2期18例,T3期22例,T4期17例,其中T4a期12例,T4b期5例;N0期23例,N1期7例,N2期11例,N3期21例,其中N3a期14例,N3b期7例。ADCmin值随着T分期的升高呈下降趋势,T1-3期和T4期之间、T2与T3期之间以及T1-2期和T3-4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min值随着N分期的升高呈下降趋势,NO期和N1-3期之间、NO与N1期之间以及N2期和N3a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min值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并且Ⅰ期和Ⅱ期之间、Ⅱ期和Ⅲ期之间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取ADCmin值为1.04×10-3mm2/s,能够较好地将胃癌Ⅲ期与Ⅱ期、Ⅰ期区分开来;取ADCmin值为1.21×10-3mm2/s,能够较好地将胃癌Ⅱ期与Ⅰ期区分开来。结论ADCmin值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定量性生物学标志物,对评估胃癌的侵袭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根据第7版UICC国际胃癌TNM分期标准,ADCmin值能够辅助进行胃癌的风险分级和预后评估。

杨晓棠, 刘起旺, 张辉, 张锁旺, 梁力[9]2004年在《磁共振成像术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名正常受检者和34例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拟诊胃癌的患者行多方位、多序列MRI增强前后扫描。根据MR的图像对胃癌进行分期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名正常胃壁显示2层者有4名,在T1WI/SE上为等信号影伴外缘的低信号带;T2WI/TSE上为较低信号影伴外缘的低信号带。胃癌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显着不均匀强化。MRI对T1、T2、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为40.0%、89.5%、83.3%和100%;特异度为100%、76.9%、92.3%和96.7%;准确率为90.6%、84.4%、90.6%和96.9%。淋巴结转移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7%、72.7%和68.8%。对周围器官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7%、100%和97.1%。32例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4.4%(27/32),术前切除可能性估计的准确率93.8%(30/32)。结论MRI检查对于胃癌的诊断、分期以及术前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张超[10]2017年在《MRI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MRI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腹盆腔MRI检查,根据MRI图像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28例患者中,MRI对胃癌术前T分期判定结果如下:T1期为1例,T2期为7例,T3期为11例,T4期为9例。病理诊断下T分期判定结果如下:T1期为3例,T2期为3例,T3期为12例,T4期为10例。MRI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T1期的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2.9%,T2期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0%,准确率为78.6%,T3期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1.2%,准确率为75%,T4期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4.4%,准确率为89.3%。MRI对胃癌术前N分期判定结果如下:N0期为10例,N1期为5例,N2期为8例,N3期为5例。病理诊断下N分期判定结果如下:NO期为9例,N1期为4例,N2期为5例,N3期为10例。MRI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NO期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4.2%,准确率为82.1%,N1期的灵敏度为25%,特异度为83.3%,准确率为75%,N2期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78.3%,准确率为75%,N3期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82.1%。2、2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胃底1例,胃体9例,胃窦18例,胃体中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T1(100%)、T2(77.8%)、T3(77.8%)、T4(100%,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NO(77.8%)、N1(88.9%)、N2(66.7%)、N3(88.9%,P<0.01);胃窦中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88.9%,P<0.01)、T2(77.8%)、T3(77.8%,P<0.01)、T4(88.9%,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NO(83.3%,P<0.01)、N1(66.7%)、N2(72.2%)、N3(77.8%)。3、2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胃小弯20例,胃大弯7例。胃小弯中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T1(90%,P<0.01)、T2(85%,P<0.01)、T3(85%,P<0.01)、T4(90%,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NO(90%,P<0.01)、N1(75%)、N2(75%)、N3(80%,P<0.01),胃大弯中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100%)、T2(57.1%)、T3(57.1%)、T4(100%,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NO(57.1%)、N1(71.4%)、N2(71.4%)、N3(85.7%,P<0.01)。4、28 例患者中 Borrmann Ⅰ 型 0 例,Borrmann Ⅱ 型 11 例,Borrmann Ⅲ 型 8例,Borrmann Ⅳ型9例。Borrmann Ⅱ型中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90.9%)、T2(81.8%,P<0.01)、T3(81.8%,P<0.01)、T4(90.9%,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NO(81.8%)、N1(63.6%)、N2(54.5%)、N3(72.7%);Borrmann Ⅲ型中 T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T1(87.5%,P<0.01)、T2(75%)、T3(75%,P<0.01)、T4(87.5%,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NO(87.5%,P<0.01)、N1(75%)、N2(100%)、N3(87.5%,P<0.01);Borrmann Ⅳ型中 T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T1(100%)、T2(77.8%)、T3(66.7%)、T4(88.9%,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NO(77.8%,P<0.01)、N1(88.9%,P<0.01)、N2(77.8%)、N3(88.9%,P<0.01)。5、28例患者中Lauren分型为肠型2例,混合型9例,弥漫型9例(有8例患者病检报告未诊断),Lauren分型为混合型的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88.9%)、T2(77.8%)、T3(77.8%,P<0.01)、T4(88.9%,P<0.01),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NO(77.8%,P<0.01)、N1(44.4%)、N2(66.7%)、N3(77.8%),Lauren分型为弥漫型的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100%)、T2(88.9%)、T3(77.8%,P<0.01)、T4(88.9%,P<0.01),N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N0(88.9%,P<0.01)、N1(100%,P<0.01)、N2(77.8%)、N3(88.9%,P<0.01)。[结论]1、MRI对胃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别在T3、T4和N3分期上更具有明显优势;2、MRI对胃小弯肿瘤在T及N分期中有较高的准确率,与术后病检一致性较高。3、在不同的Borrmann分型中,T分期中T4有较高的准确率,N分期中N3准确率较高,且随分型而增高,与术后病检一致性较高。4、Lauren分型为弥漫型肿瘤有较高的T、N分期,特别在N分期上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3.0T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对比应用研究[D]. 潘海丰. 吉林大学. 2013

[2]. MRI在进展期溃疡型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病理对照研究[D]. 樊芮娜. 宁夏医科大学. 2018

[3]. 3.0T MRI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及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C]. 高旭宁, 许茂盛, 程向东, 周科峰, 喻迎星. 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与影像技术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6

[4]. 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D]. 杨晓棠. 山西医科大学. 2002

[5]. 3.0T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D]. 赵培荣. 苏州大学. 2012

[6]. 3.0T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分析[J]. 颜小杭, 张义, 江恩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7

[7]. CT双能量成像在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D]. 王芳. 郑州大学. 2013

[8]. 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可切除胃癌术前评价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梁建晓. 山东大学. 2018

[9]. 磁共振成像术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J]. 杨晓棠, 刘起旺, 张辉, 张锁旺, 梁力.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

[10]. MRI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D]. 张超. 昆明医科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