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铺装设计的意境营造论文_周红

城市公园铺装设计的意境营造论文_周红

周红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38

摘要: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路铺装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同时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时,应注意遵循一些原则,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富于艺术性,还要体现生态性,同时更加人性化,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就以园博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其铺装的可取之处,并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对今后城市主题公园园路铺装的艺术方向提供依据,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路;园林铺装;艺术设计;主题公园

前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园林铺装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工程的效果。为此,加快实现对城市的绿化,加快实现城市化的生态平衡,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园林工程是加快现代城市绿化建设,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本文以此为契机,来探讨城市主题公园的园路铺装艺术。

1、园林铺装概述

园林铺装设计是指对自然或非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安排,充分发挥铺装材料的色彩、质感、构形、尺度等方面的特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形式铺设于地面的设计活动。园林铺装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小到一个私家小院,大到一个城市广场、公园都随处可见形式各异的铺装材料与形式。园林铺装充当了园林景观中的一个界面,起到限定和强化空间、烘托气氛、诠释环境主题、组织交通和游览路线、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等一系列功用。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历来十分重视铺装在园林中的作用,战国时代出现的几何纹砖以及出土于秦咸阳宫的太阳纹铺地砖就是有力证据。地面铺装在长期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呈现出中国园林所特有的风格:寓意鲜明和图案化、主体文化性比较强、地域特征明显。

明代计成所著的《园冶》是一部专门论述造园的杰作,其中就从铺地材料、铺地纹样、铺地技艺三个方面阐述了园林铺地的相关理念。在园林景观日新月异的今天,园林铺装材料趋于多样化,包括材料的色彩、质感、形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园林铺装也有了生态、实用、美观、新颖等方面的要求。在诸多需求中,铺装的创新性设计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2、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群是构成城市主题公园的最基本服务单元,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铺装景观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生态方面的需求,更需要依据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来选择铺装的样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景观铺装的尺度应符合人的比例尺度,使空间亲切宜人,没有人的尺度,空间就会变得冷漠,不尽人意。景观铺装应充分利用地形,结合绿化、水体,在城市中创造出自然环境美,增加空间的场所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倾向。总之一个好的景观铺装设计应处处为人着想,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吸引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才能真正体现景观铺装的环境艺术功能。

2.2生态平衡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型园林成为园林发展的方向,园林铺装的生态性问题也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设计者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装材料的使用,增加有镂空形式的铺装,并积极地运用各种生态材料,如近年来出现的陶瓷透水砖,由于其铺设的场地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含量,因此在缺水地区应用前景广阔。传统的铺装材料已经逐渐被多种多样的现代材料所取代。在园博苑的园林设计上,设计者力求采用更加与自然结合的铺装形式。采用嵌草铺装,体现铺装选择上的生态性和与人的亲和性。采取生态型较好的铺装还能很好的调节地面温度,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

2.3文化保护的原则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反映出不同地域人们思想、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汉书?地理志》则更明确地揭示出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形态。由此可见,地域赋予了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文化最初的积淀。文化的地理分布和地域差异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就为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深远的历史背景,体现出了地域的不同文化氛围。

城市公园的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因此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

3、艺术的设计手法

3.1材料艺术设计

景观铺装材料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别:整体性铺装材料、板块铺装材料和砌块铺装材料。前两者在整体景观方面运用较多,其整体结构需整体考虑及统一布局。而后则可以在局部景观中不断修饰及艺术加工,使其成为景观的核心元素,而且形式各异,能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如使用橡胶弹性面层在改善景观的同时,还能提供足够的弹性和柔性,适宜于散步、跑步和各种运动场所;采用玻璃珠作为填充材料的沥青路面,可以形成光反射的效果,增加夜间行车安全性;合理的应用以上各种材料,都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2色彩艺术设计

色彩是环境主要的造景元素,色彩必须与环境统一,与气氛相协调;如明朗的色调使人轻松愉快,灰暗的色调则更为沉稳宁静。因此在城市主题公园造景中对色彩的运用,并且和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园路铺装一般作为空间的背景,以中性色彩作为主基调,并间歇式的点缀不同的色彩给予搭配,达到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铺装的色彩应与园林的气氛协调,休息场地则宜使用色彩素雅的铺装,灰暗的色调适宜于肃穆的场所,但很容易造成沉闷的气氛,用时要特别小心。因此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的利用色彩的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3.3构形艺术设计

构形是通过图形组合研究视觉运动,通过不同的组合样式创造出优美的平面图形和铺装构图。如重复、整体、渐变和发射等形式。

通过连续的、反复的有规律的排列,达到秩序化、整齐化的效果,一般运用于整体景观。园路画面统一,富有节奏美感,同时,由于重复的构形使形象反复出现,具有加强对此形象的记忆作用,起到导视作用。整体形式易于统一各要素和利于空间整体感,烘托了主题,渐变形式以富有节奏、韵律的自然美感,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调和秩序。在铺装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整体景观,而且需要突出特色。常常通过打破常规的营造方式来达到设计的目的。在景观铺装的构形设计中还经常符号、图案等焦点性创意进行细部设计,采用图案的艺术化的设计,发散式的构图设计,不仅视觉效果强烈,而且达到聚集的效果,使其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是铺装构形设计中创造个性特色常用的手法。

3.4质感艺术设计

质感是由所触到素材的结构所产生的材质感。材质是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的传递表现,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较为直观的。质感肌理是通过材料表面的特征给人以视觉感受,达到心理的联想和象征意义。材质可以增添环境空间的感染力,渲染景观氛围,不同的质感营造出的气氛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景观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常常利用不同质感的材料进行铺地,将大空间限定成一个个温馨、亲切的小空间,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质感主要表现为粗糙和光滑、软与硬、冷与暖、光泽与透明度等。园林中主要应用的花岗岩就表现为粗糙、硬、冷、不透明的质感特点;而木材则表现出粗糙、硬、暖的特点。石材与木材这两种材料在冷与暖上的对比,石材与草坪在硬与软上的对比的技法,给予人们一种舒适的感觉。

3.5尺度艺术设计

路面切块的大小,拼缝的设计,色彩和质感等,都与场地的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就形式意义而言,尺寸的大与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要与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适合,不仅需要考虑整体景观,而且图案构图体现艺术特色。园博苑中一些较大的休息场地就巧妙的运用鹅卵石拼出各种图案,使得整个场地的气氛变得热闹活跃起来。

3.6光影艺术设计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早已利用不同色彩的石片、卵石等按不同方向排列,使其在阳光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使纹样更加突出。园博苑为了增加路面的装饰性,将鹅卵石铺成各种宽度的波纹,同样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这种方法在园林铺地中的应用,不需要增加材料,工艺过程简单,还能减少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园路的铺装艺术要点分析

1.要以人为本

在园路的铺装艺术设计中要注重把人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要把握以人为本这一要点。通常来说,如何对园路进行铺装受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爱好的影响,在对园路进行铺装时一定要对人的这些需求进行充分考虑,要把不同的观念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园路为人们进行最优质的服务。所以说,现如今的园路铺装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能够让铺装的路面具有让人们愉悦的色彩、耳目一新的图案,能和环境相协调,能保护人们的安全等,这也是最能把“以人为本的”这一要点给表现出来的手段之一。

2.要协调尚美

在园路铺装的时候要对其周围建筑的特点以及建筑的风格进行充分考虑,要在铺装质感、铺装色彩、铺装要素以及铺装图案中保持与建筑物的协调性,能够把园林空间的整体性给体现出来。在对不同性质的园路进行铺装时,要以人们的视觉特性为基础,如园林中的广场中行人较多,要重在把人们的视觉体现出来;在一些漫步的游息道上要把景观的视觉给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独具风格的园路铺装艺术特色,也才能让人们流连忘返。

3.要生态平衡

建设园林主要是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进行追求为目的,园路的铺装艺术设计也是一方面。它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在铺装材料和铺装形式上是否做到了以环保为基础为两个主要内容。在现有的条件中,为了能够对生态环境更好地保护,园路设计者要尽可能少用硬质的铺装材料,尽量多使用镂空式的铺装,多使用生态材料。如近几年出现的陶瓷透水砖、彩色透水混凝土等,陶瓷透水砖可以把雨水及时渗透到地下,对含水量进行增加,这种透水砖在一些缺水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彩色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彩色透水混凝土经适当进行适应性改进后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园林景观、住宅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如:城市广场、人行道、轻型车到、停车场、景区道路等。它的广泛应用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路作为园林设计的重点部分,其铺装是整个形象的重点,它的成功与否在营造园林形象上是点睛之笔。铺装既具有完整的功能性,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对于具体工程,如广场、步行街、人行道、园林道路、居住区道路等的铺装,由于周围环境不同,本身性质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对各要素的选择亦有所差别。本文针对性分析了不同铺装材料、色彩、构形、质感、尺度及光影所呈现的不同园路的园林艺术景观效果。我们在给园林铺装设计足够重视、合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园林铺装的生态效应,达到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完美结合,更好的进行景观铺装设计,实现空间景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龚美雄,张凯旋.现代园路铺装设计的发展趋势[J].园林,2009,(3):44-46.

[2]禹晓峰.从透水性材料谈园林铺装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33-35.

[3]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2.

[4]徐光红.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J].科学与财富,2010,(2):55-56.

论文作者:周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城市公园铺装设计的意境营造论文_周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