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2课时)论文_梁晓慧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2课时)论文_梁晓慧

梁晓慧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第二小学 532199

一、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个好看的成语故事。(播放视频)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讲的是个什么成语故事?生:自相矛盾。师:完全正确。矛和盾都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矛和盾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27.矛和盾的集合)。我们一起来读课题。师:同学们,矛是进攻的武器,锋利无比;盾是自卫的武器,坚固无比。它们是相互对立的,那它们是怎么集合的呢?学了课文之后,我们就明白了。

出示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的学习旅程。请翻开课本101页,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填空式的课文内容:( )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 ),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对,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看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师:谁找到那个令人紧张的画面了?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全班同学也一起读读吧。师:同学们,左抵右挡是什么意思?生:……师:是这个意思吗?现在咱们就来情景再现一下。老师就是发明家的朋友,手持的是锋利的矛,这是坚固的盾,谁愿意上来和老师比赛?师:你真勇敢。来,拿好你的盾。师:同学们可要看好我的动作啊(师生表演刺和挡的动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左抵右挡只是在左边挡了右边挡吗?师:是上下左右还有前后,所以是——全方位地来保护自己。师对拿盾的学生说:咱们再来比一次,同学们要看好我们的动作。师: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师用矛快速进攻)。师问:我刺到你了吗?生:刺到了。师:为什么你的盾挡不住我矛的进攻呢?生:因为我的盾太小了。师:所以你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师进攻的速度实在是——生:太快了。师:是啊,矛进攻的速度太快了,那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是什么?生:如雨点般。师:如雨点般是什么意思?生:就像雨点一样。师:下雨的时候,雨点从天空落下来,又快又密,矛进攻的时候,也是——又快又密。所以这句话把矛的进攻比作——雨点,写出了矛的厉害。同学们,对方的进攻又快又密,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一个什么想法?生答。

(出示课件)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对,这是发明家偶然产生的想法,也是他在发明坦克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时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他又想到什么解决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这种方法去阅读第3、4自然段。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要求:

1.默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

2.找出:发明家在发明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解决的?

师:请同学们前后桌组成4人小组,一起解决上面的问题。师:发明家把盾做成铁屋子固然安全,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发明家遇到在第二个问题是:——?生:不能进攻。师:对呀,不能进攻,我就变成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了。那有解决的办法吗?生:解决的办法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课件出示该句话。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师:同学们,看这句话,这里说的矛是真的矛吗?生:不是,是枪口或炮口。师:对了,课文用了一个双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这里还有一个破折号,这个破折号解释说明了加了双引号的矛就是枪口或炮口。师:坦克发明了吗?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一说。生:我们觉得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按上履带,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小组的团结合作下,所有的难题都解决了,我们也弄清楚了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明了坦克。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首次投入战场。想不想看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出示1916年9月15日早晨,法国索姆河畔的坦克视频)师:坦克这么厉害、这么威风、这么神气,课文用了哪个词来形容?生:大显神威。师:那么,坦克能够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生: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师:发明家就是集合了矛的长处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那么,从发明家发明坦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论文作者:梁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2课时)论文_梁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