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胜利的旗帜--划定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_科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胜利的旗帜--划定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_科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我们胜利的旗帜——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旗帜论文,界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四大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有了马克思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我们这个拥有5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才有今天这样坚强的战斗力,我们这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才有今天这样强大的凝聚力,我们这个经历了47年风风雨雨的人民共和国才有今天这样辉煌的业绩。在即将告别20世纪迈向新世纪的今天,面对人类社会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范围内纷繁复杂的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和影响,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更高地举起马克思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确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首先就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正在于它的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者总是首先抹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高潮转入了低潮,特别是8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一些国家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在这种历史剧变面前,一些人幸灾乐祸,一些人丧失了信心。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一些政要预言,20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将在20世纪内灭亡,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已经过时,将作为20世纪的悲壮遗产进入历史博物馆,并加紧推行他们“分化”、“西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在我们国内的社会生活中,也滋长起一种从根本上否定和取消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它随着形势的变化,时伏时起,甚至酿成事端。而我们有些同志,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对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还适应不适应当代世界发展的要求,还能不能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因此,我们不仅要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作长期的坚决的斗争,而且要坚持不懈地、理直气壮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不断坚定党员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一种迷信和盲从,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这中间经历艰难曲折是很正常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逻辑。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非凡眼光和气魄,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无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普遍适用的。尽管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有可能过时,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才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特殊环境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才使我军成为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胜利地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一些失误,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一些严重的曲折,不仅不能归咎于马克思主义,恰恰相反,这是在根本上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造成的。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风雨历程时,会更加深切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仍然是我们前进的指南,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仍然是我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对我们军队来说,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仍然是一个建军的原则。这个原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动摇这个原则,就会动摇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在当代中国,归根结底要看是不是真心拥护和坚决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放弃和背离这一科学理论,就是背离和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发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全军的历史性号召。近些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这一理论作出了巨大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既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这一理论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党的建设学说和军事学说等广泛的领域中都有许多创造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安定团结,军队建设也有了全面发展和进步。可以说,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生气勃勃,欣欣向荣。

18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变革是十分广泛而巨大的,许多变革是人们在以前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的,的确可以称之为一场新的革命。但它改变的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实现的具体体制,其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一句话,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们看到,邓小平同志在提出改革开放的同时,就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讲改革开放最多最坚决,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是最多最坚决。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的统一,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同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合乎当代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要求、不合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旧观念划清了界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在中国出现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充分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是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真理,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包括克服各种错误思潮与倾向,不断把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引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当然,目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这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所决定的。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有个预见,就是我们恐怕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他要求全党同志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克服和纠正错误和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前进,最终实现我们的改革和建设的目标。当前一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实践迫切需要加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而决不能成为怀疑和放弃这个理论、走回头路的理由。在这个根本的政治问题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方针、基本政策,都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化。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要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维护和贯彻党的现行路线和方针政策。我们要以理论上的坚定和清醒来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努力成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模范。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国际共运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都反复证明: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把握它的真谛,充分发挥它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伟大作用,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而以非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只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甚至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从而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危害。我们党历来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同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又坚决反对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和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鲜经验,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尤为珍贵的。

任何时候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严整的科学体系,完整地准确地加以理解和运用。历史上,一些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惯用手法,就是歪曲、肢解、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摘取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代替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因此,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郑重地提出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准确地而不是随意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全面地准确地学习和理解这一科学理论,在掌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之所以顺利地实现了拨乱反正,很快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并带领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可以说,根本得益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严整科学体系,得益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来理解和运用,关键是要牢牢把握它的活的灵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体系中把握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并与其它原理、其它观点联系起来加以理解,严防发生绝对化、片面性;要把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与个别结论、个别词句区别开来,不能不顾精神实质而拘泥于个别结论、个别词句,尤其要坚决反对那种不顾完整的科学体系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态度。

任何时候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根植于实践的科学理论,实践性是它的鲜明特色,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决反对那种只会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词句、照抄照搬而不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把本来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凝固的、封闭的、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窒息它的创造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是从右的方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教条主义则是从“左”的方面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对教条主义的这种性质和危害,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50年代后期起20多年间,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和教条化,使我们的国民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最后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内的“两个凡是”方针,也使我们付出了两年“徘徊”的代价。从我们党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这一点,并身体力行,为全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之所以能够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因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地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新环境、新形势,从中引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结论。因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要注重不断地研究中国的实际,研究世界的实际。在这个前提下,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本部门、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拿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来。

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地统一起来,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我们党的实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只能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会使其失去生机和活力,也就不可能坚持得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随着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前进而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身。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其巨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强调“老祖宗不能丢”的同时,反复告诫我们:“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地统一起来,关键是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满腔热情地去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勇于突破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不适合变化了的新情况的判断和结论,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理论。过去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这样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也领导我们这样做了,使我们在中国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我们党的这个优良传统,坚持和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总结新经验,做出新的结论。这就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把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面貌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大计。我们的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倍努力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掌握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

标签:;  ;  ;  ;  ;  ;  ;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胜利的旗帜--划定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