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_现代化理论论文

论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_现代化理论论文

试论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门论文,试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圣西门,这位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以其天才的慧眼和博学的头脑,觉察出了几乎所有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然而,贯穿于他的全部著作中的现代化思想却为人们所忽略。本文试图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其充满预见性的思想闪耀出应有的光芒。

一、现代化理论的含义

要论述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首先得弄清什么是现代化理论。所谓现代化理论是对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过程的系统认识。它包括对现代化的实质、动力、过程和前途等等的认识。“现代化就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注: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其核心就是以发展经济和科技来推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理论界关于现代化的涵义有种种说法,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大类:一、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认为现代的工业社会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就在于工业主义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二、现代化是指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现代化的实质是落后赶先进,是跟上时代步伐;三、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这种现代化观点认为,科学革命具有改变人类环境的巨大力量;四、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片面强调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现代化不只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发展,同时又是文化发展和精神发展(注: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从以上几种观点来看,侧重面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可的: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以物质财富的剧增为直接表现,以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法、文化的科学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发展。

二、圣西门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新理论架构,现代化理论形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但在圣西门的著作中却已经隐含着现代化的思想。这位思想家关于未来工业社会的学说构成了19世纪欧陆主要社会思潮中影响最深远的学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圣西门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圣西门主张发展实业,实现经济(主要是工业)现代化。他认为只有实业发展了,“社会的安宁就会完全有保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将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发展,社会将具备只有人的本性才能想象的各种个人幸福和公共幸福。”(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94、41页。)“如果实业发展起来,世界就要日趋文明……”(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94、41页。)就会增加物质财富,“就会使消费水平提高十倍,就会使劳动阶级的福利大大增加。”并且,人们所追求的自由也“只能同实业一齐发展,自由只能依靠实业来建立。”“自由的基础就是实业。”(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20页。)一句话, 实业活动是国家繁荣、民主、自由的真正源泉。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实业的现代化。这里的实业,圣西门主要指工业。正因为如此,圣西门主张“政府应当关心保护实业,使其摆脱任何混乱和障碍。”(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10页。 )他在《实业家问答》中这样写道:“……当然,一切天赋才能应当用于发展实业;当然,政府应当保护实业,因为实业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当然,神学家应当鼓励实业,因为有益的活动是一切美德之本,……当然,立法家应当颁布最有利生产劳动的法律,因为在十分勤劳的民族中社会的安宁是最容易维持的。”(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5页。 )圣西门在《实业》封面上的题词充分反映了他的思想:“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圣西门虽然不满于路易十四过于铺张浪费和穷兵黩武,但却盛赞了他对发展工业和科学的贡献:“科尔伯正是遵照他(指路易十四)的旨意向工厂主提供大量资金来修建大型工业企业的,驰名的万罗贝纺织厂也是用国库资金修建的,这家工厂给生产漂亮的呢绒奠定了基础。”“最后,正是他建立了实证科学和实业活动的联盟;他设立科学院,把协助和促进实业家获得成功作为一项专门任务交给了科学院。”(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96页。)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实业的发展呢?首先,圣西门强调了银行的作用。他认为:“银行的建立对实业和社会产生的一般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奢侈品的生产,同时也增加了这种产品的需求。”(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8页。)在圣西门看来,银行不仅刺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是组织实业的力量。他在《实业家问答》一书中指出:“在十八世纪以前,农夫、工厂主和商人还是个别的集团。从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开始,这三个实业部门通过一个新的实业部门(银行)的建立,在财政和政治方面联合起来。”(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7页。)“实业阶级已通过银行和银行家完全组织起来,银行把实业的各个部门彼此联系起来,而银行家则把各类实业家互相联合起来,所以实业家可以轻而易举地团结自己的一切力量,来达到他们的共同利益所依据的目的。”(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0页。)圣西门认为, 这种组织与联合对现代化大工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贷制度的产生,还使实业阶级的实力大大增强。因为“实业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放款控制法国的几乎全部货币资金,而成为国家的最有实力的成员。”(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90页。)“从此以后,实业阶级掌握的财力开始超过其余一切阶级的总和,甚至超过政府。”(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8页。)实业阶级通过信贷制度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较高的政治地位,无疑对组织现代化大工业是有益的。其次,圣西门主张建立实业制度。他认为只有在这个制度下,实业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那时,实业阶级将是领导阶级,它同学者一同管理国家。他说:“实业阶级应当占据首要地位,因为它是最重要的阶级,因为它没有其它一切阶级也能生存下去,而其它任何阶级如果没有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因为它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亲身劳动而生存的,其它阶级都应当为它效劳,因为它们是由它创造出来的,它在维持它们的生存。”(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75页。)既然实业阶级如此重要,就“应当把管理国家财产的大权交给最有势力的实业家,每年召集实业家开会数日来编制国家的预算。”“应当委托最著名的农场主、工厂主、商人和银行家领导世俗权力机关。由他们组成一个名叫实业家委员会的机构。”(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18页。)对此, 圣西门充满信心:“实业阶级最后必然占据第一位,实业家由于文明进步的最终结果,一定会升到最受人尊重和最有权力的地位,而委托最有势力的实业家掌管国家财产的时代最后必然到来。”(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11页。)他预言, “当实业制度在英国和法国建立起来的时候,人类从政务制度向实业制度过渡时所遭遇的一切灾难就消失了。……地球上的各族人民在联合起来的法国和英国的保护下,将会很快地随着本国文明的发展,相继向实业制度过渡。”(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3页。 )那么如何来实现这种过渡呢?圣西门认为唯一的手段是通过宣传、说服,使国王和有钱有势的人接受他的实业制度的理想,由王权自上而下地实现变革。

第二,圣西门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重视人才,特别是重视知识分子,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学重于宗教。他热情地称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是“以其光芒普照大地的明灯”,“是给全人类,既给统治者,又给被统治者照明的火炬。 ”(注:《圣西门选集》上卷, 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4页。)圣西门在这里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他说,如果法国突然损失了五十名优秀物理学家、五十名优秀化学家、五十名优秀生理学家、五十名优秀数学家……法国总共损失了三千名科学家、艺术家和手工业者。那么,法兰西民族“马上就要成为一具灵魂的僵尸,屈居于现在同它竞争的一切民族之下。”因为“这些人是法国社会的真正花朵,……在全体法国人当中,它们使祖国得到最大的荣誉,促进祖国达到最高的文明和最大的成就。”而假如法国“把这一切天才人物都保存下来,同时只不幸地失去了国王的兄弟、安吉雷姆公爵殿下、贝利公爵殿下……同时,法国还失去了一切高官显贵、一切国家大臣……此外,还有上万名养尊处优的最大财主……并没有因此给国家带来政治上的不幸。”(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第273页。)既然如此,人们就应该对那些人才以最大的尊重,给他们应有的地位和财富,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圣西门主张,选出人类最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其它方面的人才,然后根据自愿的原则向民众募集款项分给他们,“并使他们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自己的力量”,使他们“享有完全的独立,有可能发挥他所具有的一切能力,不会被任何不相干的思想所吸引……他的昂扬的情绪将不断提高,他将达到真正的目的,也将促进人类精神的进步。”(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3页。)这样还不够,还要委托最有才能的科学家、学者管理国家的科技、文化、教育工作。他借上帝的口说道:“你们可以看到,我把牛顿安置在我的身边,我委托他教导和命令一切行星上的居民。”“由人类的二十一个当选人(科学家、学者)组成的会议,将被称为牛顿协会,在人间代表我行使职权。”(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4页。)

圣西门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科学提到非常高的地位,将科学置于宗教之上。他说:“法国的康乐富强,只能是科学、美术和手工业进步的结果。”(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74页。)“在知识和文明的现况下, 只有实业的科学原则能够成为社会组织的基础。”(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95页。)换言之,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他在《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中又写道:“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个共同的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0页。)“科学家之所以有用,正是因为它能够预见未来。”(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77页。)圣西门在强调科学的重要性的同时,主张削弱宗教势力。他指出:“为宗教服务的人员,不应当具有选举人类领袖的特权。”(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7页。)“世袭的王权应当为学者和实业家规定新的社会地位,并消除贵族和僧侣阶级的政治影响。”(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7页。)“因为,如果不这样来削弱封建神学制度的准则,实业和科学就不能在它的内部发展起来。”(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4页。)这种科学重于宗教的思想在以往的社会学家那里我们是看不到的。

以上是圣西门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它与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既有一定的重合,又有明显的区别。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只是关于未来社会的一种幻想性的预测。虽然其中天才地预示了一些社会真理,但整个学说却只是一种空想。它的意义是与历史发展进程成反比例的。在无产阶级尚未走上独立革命斗争以前,它在理论上代表着无产阶级;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已经发展起来,当科学社会主义出现以后,空想社会主义就从无产阶级退到小资产阶级方面,起着反动的或保守的作用。而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却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具有科学性。他关于经济发展的观点、科学兴国的思想以及人才观等等都是通过对当时社会详尽而深入的观察研究后提出来的,对当时乃至当代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启迪意义。

三、圣西门现代化思想的意义和局限性

圣西门现代化思想的产生,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今天看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圣西门在一百多年前就科学地预测到未来的现代化社会将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加,自由民主的社会。而且他还预见到了通向这个未来社会的手段是发展工业和科技,提高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地位。我们看到,当代欧美的现代化理论可以从圣西门学说中找到其思想渊源。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多处提到圣西门关于工业主义的兴起引起急剧社会变革的大量论述对后来现代化理论的影响。“圣西门成为公认的从十八世纪启蒙进步思想跨越到十九世纪工业主义观念的第一位先知。”(注: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他的学说成为当今现代化理论的来源之一,并对我们领会当今现代化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充满着积极乐观的精神,鼓舞着人类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以前,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原始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进入私有制社会是人类不自觉的迷途、人性的堕落。他们的理想就是复归原始的平均共产主义。圣西门却把工业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看作是黄金时代。他说,“直到目前,人们都盲目地传说黄金时代属于过去的事,其实它还在将来。”(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页。)他坚信现代化必定会实现,社会将不断进步。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奋进。

第三,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对现实具有启迪意义。圣西门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发展科学,重视知识分子,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让他们心情愉快地为人类的进步而工作。我国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但如何迈得更快些,少走些弯路呢?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提出要进一步把科教兴国的方针贯彻到底,指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而圣西门学说的内容之一便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作用。由此可见,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圣西门现代化思想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首先是对王权的幻想。这种幻想是圣西门一直不变的幻想之一,我们在他的全部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他把建立实业制度、实现社会变革寄希望于王权。他认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力量,即国王政权不仅不会反对实业家,反而愿意实业家的创举得到胜利。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正像他在《论实业制度》中写的:“我在最近几部著作里,曾经竭力证明国王、学者和实业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希望读者首先注意本书的宗旨,是使王权的利益同实业家的利益接近,或者往好一点来说,是使双方的利益统一起来。我到处宣传这个宗旨。”(注:《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页。)圣西门断言,国王政权绝对同封建社会没有有机联系。他认为,在中世纪实业家反对封建主的斗争中,国王政权是站在实业家方面的。现在,法国的国王也没有任何理由不这样做。实业制度与王权没有矛盾。因此,圣西门在《实业家问答》和《论实业制度》中期待国王政权支持为实现实业制度而进行的斗争,认为国王政权是促进社会改革的因素之一。事实上,圣西门的这种设想只能是一种空想,他看不到现代化的大工业同王权的矛盾,看不到社会变革与王权政治的根本利害冲突。其次,圣西门认为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只能是宣传、说服。既然王权和实业家的利益是一致的,那么实现实业制度的唯一办法就是宣传。只要说服国王和有钱有势的人接受实业制度的理想就行了。“一句话,人类之友将采用唯一的手段就是宣传;而这种宣传的唯一目的,则是唤起君主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来实现势在必行的政治改革。”(注:《圣西门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6页。)事实上,圣西门本人曾向国王作过多次的宣传与呼吁,然而一无所获,没有得到任何反响。再次,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具有宗教的色彩。圣西门虽然坚决反对传统的宗教神学,但在他的实业制度里仍然留有宗教的位置。他既强调要把科学置于宗教之上,又强调实业制度要以新基督教的道德原则为基础,甚至认为如果不信奉新基督教,没有宗教的热情,就不可能实现改革。因此,在未来的社会中,他并不反对宗教,甚至还要有自己的宗教仪式和教理。这在圣西门的最后一部著作《新基督教》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认为只有在实业制度下,基督教的原则才能真正得到实现。这就使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具有了宗教的色彩。

标签:;  ;  ;  ;  

论圣西门的现代化思想_现代化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