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二胡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思考论文_刘佳佾

高师二胡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思考论文_刘佳佾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

摘要:高师二胡教学是高师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高师二胡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二胡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载体,将课堂和主动实践相结合,强化自身学习的能力,在二胡学习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师;二胡;教学

一、高师二胡专业学生现有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师院校主修二胡专业的学生中不乏基本功扎实、音乐素养和学琴能力较好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二胡学习情况较为特殊和普遍,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从小习琴长达数年,有的还因文化课业繁重或其他原因中途停滞几年,另加之学琴渠道局限等问题,在二胡学习中缺乏相对规范、系统、专业地引导和训练,多年累积引发诸多问题。在不够严谨规范的教学方法下学习,一是会让学生的学琴道路充满曲折并引发出很多“后遗症”,如不良好的练琴习惯、错误的的手型和运弓方法、音准节奏过于随意等;二是学生将许多错误的拉琴方法(持琴、左右手配合、运弓等基础问题)持续练习多年,将错误的方式方法定了型,后续则需要教师和学生本人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毅力来纠正。另一类是步入高中后因文化成绩的不均衡,将艺术考试视为踏入大学校门的捷径,产生了一批“因高考而突击艺考”的学生,他们通过一至两年的密集培训来速成一些考试曲目。速成的学习可以在短时间里看出一个学生在艺术学习上天赋的差异,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艺术学习就此止步于艺考,因为这件乐器仅仅只是他进入大学的一口敲门砖,但短期的速成会让我们简化和忽略学琴过程中很多重要的基础和细节,从而导致基本功不牢固及诸多演奏问题。

二、大学期间高师二胡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国民基础音乐教育综合型人才的地方,因此对高师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舞台演奏,更多是要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演奏及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审美鉴赏等综合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地培养需要建立在老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合理认知及学琴方法上。

1、对基础性训练的漠视和科学练习方法认知的模糊

通过平时教学并与学生沟通后发现,许多同学虽习琴多年,但从未养成在练琴前有练习运弓、音阶及模进等基本功训练的习惯,一般都是直接开始练习乐曲。对基本功训练地忽视,会引发许多难以自知的“后遗症”,例如不加强运弓地练习,就不会发现自己是因为运弓力度的不均匀而导致的发音问题;不练习音阶和模进,就无法从根源上去纠正音准,从而导致不管拉什么都听着像“跑调”了。

2、在曲目学习上的“囫囵吞枣”和“好高骛远”

学琴学艺的道路充满着艰辛,从入门到高阶需要我们付出多年地努力和思考,但衡量二胡演奏水平和境界的高度仅仅只限于曲目级别和等级考试的高低吗?它们是可以作为衡量演奏水平和境界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而很多同学总会走进一种认知的误区,在学习乐曲上喜欢求快、求多,在选择曲目上喜欢级别高、炫技多,以为演奏曲目数量的堆积和演奏曲目的高级别就等同于显示了自己琴艺的高阶。然而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还不占少数,殊不知,这种为了“学琴”而学琴的方式却正是和我们学习艺术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学习艺术、学习音乐,是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通过艺术的这扇门,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

现在二胡曲目的类型,在类别上、题材上和技法上都已经发展得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多接触不同层次的初、中、高级乐曲,多关注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和练习能更好的去表达每首乐曲不同风格特点和情感内涵,用心去演绎好每一首作品,而不是以“炫耀”曲目级别高低为目的的学习,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成长和快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沉浸在被动“填鸭”式学习中无法自拔

习琴初期,从音阶到曲目、从音符到节奏,老师都会一音一拍手把手的教给学生,这样是为了我们基础学习的牢固和曲目练习的严谨,但很多同学会把老师的这种“手把手”式教学当成一种依赖,一直延续到自己的整个学琴道路里。只要是学习新的作品,就等着老师一句句来教,从不思考应该怎样去主动学习、通过什么方式去学习乐曲,对新乐曲无从下手。习惯沉浸在过于被动的学习中犹如温水煮青蛙,自己便会慢慢失去主动探索、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三、高师二胡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教师对不同基础、不同情况学生的侧重点地把握

同样是音乐演奏,但不同个体的体验与表达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关注二胡学习的共性,也要按个人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例如基础较好但乐曲表达欠缺的同学,我们在不忽略基本功练习的情况下,平时应加大唱谱练习、想象力引导、音乐鉴赏等综合方面的能力,从多角度来挖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而如果是基础较弱的同学,我们就应多加强基础练习,找出自己错误的练琴习惯和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的增高曲目量和曲目级别。

2、注重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习琴理念

在艺术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和感知力放在同“学艺”本身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给予艺术学习均衡的营养,而非盲目、一味地追求技艺的炫丽。我们可以通过主动查找各种音视频及文献,对乐曲背景做相关了解,提前预习相关乐段,以便我们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并与老师展开探讨,化被动为主动,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思考和灵感。光有主动学习还不够,在课后练习中我们还要主动将课堂所学举一反三的进行运用,将老师指出的问题或是演奏方法不断实践到不同曲目里,通过自己的反复试验与练习才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己所有。学习的主动和举一反三,可以让我们不会仅受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阐述,学生应当将三者结合,让二胡的学习源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才会在二胡学习中体验到真正的参与感。

3、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自主性

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表面看似乎很耗费时间,但其实却是将时间合理利用到最大化。每当我们拿起琴,不管不顾的将乐曲整首整首地练习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却不注意练习过程里乐句乐段的细化处理、不反思阻碍乐曲表达的问题根源等,即使练琴时间再长,能收获的或许仅仅只是对乐曲旋律更熟悉和熟练而已,但音准、节奏、音色、表现力等问题依旧尚未解决,而如此一遍遍的盲目练习反而会将存在的问题不断巩固,“一错再错”。好的练琴习惯可以让有限的练琴时间效果最大化,例如我们可以把练习的时间分成几等分,第一部分可以通过练习空弦、长弓、音阶、模进等基础训练来关注和解决音准、音质等问题;第二部分可集中练习技术技巧性练习曲或是乐曲中的困难片段,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困难点;第三部分可以完整地练习乐曲中的某段落,分析和处理乐句及段落的细微之处,循序渐进到把握好整首乐曲。不科学的练琴就像一直在重复运转的机器,一遍遍的将曲目机械而空洞的完成,而有方法、有效率的累积练习不仅仅能收获从量到质地改变,更多的是我们能通过练习找到规律,从练琴中收获成长和愉悦。

四、结语

二胡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不断完善发展的,而培养师范类院校的二胡学生不能只一味的着眼于作品的堆积和技术积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多关注、多思索、多留神,不断改进和完善适合高师二胡学生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使得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能有更为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颖仪.谈二胡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艺术教育.2010(01)

[2]邓峥辉.高师二胡小组课教学研究[G].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赵元春.二胡教学实践与思考初探[J].中央音乐学院.2011.

论文作者:刘佳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6

标签:;  ;  ;  ;  ;  ;  ;  ;  

高师二胡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思考论文_刘佳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