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重要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国家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水文水资源建设的推动和支持。水文水资源建设还同时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加强水文水资源建设,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使水文水资源建设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加强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水文水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鉴于当前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
1前言
我国水资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国国情需要,能够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离我国的生态保护要求及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才能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再针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和优化配置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设备,提高水文监测系统自动检测预报的功能,确保水文系统的快速性、智能性,并且加大对重点水域和地区进行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普及,以提高水文监测的精度和应急防范能力,使水文水资源的管理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现状
2.1 水文信息遥测系统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全面建立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有效地实现了区域水文水资源的信息自动采集与传输,已经初步改变了国内比较传统水文水资源的观测途径与方法。
2.2 洪水预报及监督调度系统
在国内现阶段已经全面建成水情遥测系统,水情工作人员应用遥测技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控制,从而实现了从雨情水情的信息采集、传输、搜集、处理、监视一直到联机的洪水预报以及监督,真正提高了洪水的预报以及水库调度的科学化管理程度。
3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弊端
3.1 建设主体不够明确
当前水文机构中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水文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地级市的水文机构是依据流域水系的特点进行设置的,在行业设置的影响下,无法及时与地方沟通,很多时候一个地级市水文机构需要负责几个地级市的水文管理工作。这种机构设置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工程项目管辖权归属不明确的问题,项目管理主体不明确,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建设的效果以及产生的效益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水文水资源事业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也是不利的。
3.2 水文监测设备不足,技术含量低
工程建设的机械设备不够充足。如今水资源短缺严重,水文水资源管理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水文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不够先进,数量上也存在不足,导致工作效率并不高。虽然先进的监测设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却不能大量的使用,只能人力进行,这样不仅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还会出现严重的失误。因此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科学的规划水资源工程项目,实现水资源的持续进步。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数学模型、仿真模拟与计算机网络共同完成,对水资源管理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于可视化角度下,实施灌区的调度工程,在每个分水枢纽中,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控,以采集信息为依据,管理者可以迅速做出正确决策,促进管理水平与水资源调度效率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我们依旧是传统的人工方式,效率低,并且出现差错的几率也相对高。工作人员数量庞大也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
3.3 工程施工管理比较随意
水文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要结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以及流程对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管理,但是目前管理方式不够精细,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在管理工作中不能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施工工序监督不到位,实际的工序与预期之间存在差异,并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科学的划分工程项目,依据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划分,以此为基础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评价。这就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监督工程管理,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的质量。实时监控工程建设管理,检查验收施工工序,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建设。
4 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几点措施
4.1明确建设主体,建立法人制
在水文水资源建设中,建立项目法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对于全过程的控制,明确建设的责任主体。在一定的层级,按照管理工作的需求,设置专门的机构,用于管理相应的建设项目,其职责就是组织和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利用该机构来解决。由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法人机构,对于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应具备经济、管理、财务、合同和技术方面的才能。为了充分调动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可以将与项目法人目标管理有关的制度,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中试行,从而推动和促进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水文监测要想更好地服务水利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采用先进技术(例如超声波水位计、计算机网络等)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加强对水文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既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培训,而且要强化业务技能的培训。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对水文资料的整编,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对无法实现对原始资料的检查、流域内测点的一致性的排查等,这样就易出现河流上下流水流的偏差。因此,提高水文资料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够实现与水文检测工作的协调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4.3数据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完善
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一般是通过自动采集或者信息化的处理工作后,其信息与数据量将呈现为海量的,其存储功能主要依赖于其分布式存储系统之中,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库则均需要以字段编码形式并且按照一定的表结构有效组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系统。我们应满足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及配置、水质及水土保持监测等对通信网功能的要求。如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提高实时水文信息的处理精度和速度。
4.4 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服务意识
要求水文水资源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树立起服务意识,实现对水文信息的社会化和公开化,真正将水文资源作为社会中的一项公共资源供社会公众参考、使用,切实发挥水文资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对利用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信息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5 结论
水文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水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限度的利用,建立健全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体系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水文建设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对水资源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不断更新,力争开发更多、更好的系统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获取准确的数据为水文建筑、环境预测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金霞.天津市水文水资源中心信息化建设[J].水利信息化,2011,S1:13-15+29.
论文作者:万宗楠1,叶季青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水文论文; 水资源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信息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