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流浪救助实现“寻亲2.0版”转型升级论文

深圳流浪救助实现“寻亲2.0版”转型升级

□ 曾凯

“这6年来心里天天想她,天天去找她,现在找到了心里很激动。”8月28日上午,在由深圳市救助站举行的寻亲受助人员家庭集体接领仪式上,罗俊平(化名)牵着女儿罗芸(化名)的手一刻也不敢松开。作为此次8个成功寻亲受助人员家庭之一,罗俊平一家与救助站的故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失踪那年,罗芸还不到18岁。她的哥哥罗斌(化名)回忆称,大约8年前,妹妹跟着父亲和他从江西吉安老家来到深圳平湖过着打工生活。由于妹妹的智商异于常人,所以她只能待在家附近玩耍。每天,父亲和哥哥从工厂坐车回家,妹妹也总能准时回到家里。但在2013年4月16日那天晚上,妹妹却迟迟没有出现。

“到了晚上七八点都没回来,我们就出去找,找到晚上11点都没找到,估计是被骗走了,所以就马上报警。”罗斌说,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父亲和他从没有停止过寻找,“只要哪里有一点点消息,我们就过去找,但是去一次失望一次。”直到一个多星期前,罗斌意外地接到了来自救助站的电话。工作人员与罗斌加上了微信,把罗芸的照片发给了他们。虽然时隔6年,但是他们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上的女孩就是寻找多年的罗芸。

设立“一带一路”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金融支持与合作,提供合理的指导与协调。通过在人民银行内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在统筹研究下,严格遵循“一带一路”政策,鼓励银行“走出去”,鼓励商业银行依据自身实力,合理确定战略。积极开展各项统筹与协调,强化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凝聚力量,一致对外,避免我国金融机构出现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现象的存在,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推动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工陈卫表示,罗芸是在失踪3天之后被送到救助站的未成年保护部,由于罗芸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好,沟通起来困难,所以每周都要到康护中心接受治疗。今年1月,成年后的罗芸转到了成年人的安置部,在人脸识别比对技术的帮助下,终于成功找寻到分别已久的家人,被拆散多年的家庭终于迎来了团聚。

“1深挖”即建立深挖滞留人员身份信息的专业工作机制。针对部分受助对象存在智力精神障碍、语言能力缺失等方面问题,无法有效查询和核实其身份信息的情况(俗称“无名氏”),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引入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开展寻亲面谈,有效运用“抠字眼、听口音、辨外形”等工作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妙取家庭地址、亲朋好友等片段寻亲信息,深挖滞留人员信息,多方核实、反复验证,直至成功寻亲。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还建立了疑难人员登记簿,记载着所有接受过救助的离站受助人员情况,不仅包括姓名、年龄、籍贯等基础信息,而且细化到受助人员身上的伤疤、胎记等“个性”信息。这在解决重复流浪问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节省了救助寻人的时间和精力。

用100%的努力去迎接1%的可能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的影响在于思想的变革。管理学家、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说:“除了上帝,其他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大数据理念在高校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管理、决策与评价的智慧性[2]。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为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效率,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指导功能和服务功能,广西医科大学进行了教改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对教改项目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及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以期对构建和完善同类系统平台内涵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创新新时代寻亲服务“3221”立体工作模式

“2统筹”即统筹政府和社会两类寻亲资源。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落实民政部文件,将救助管理纳入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与街道、工作站联动,并购买“情暖鹏城”社工服务项目开展街面巡查工作,大幅度提升了临时性夜间救助、恶劣天气救助等工作效率。力邀“让爱回家公益寻人”等民办公益机构参与寻亲工作,延伸群众工作手臂,帮助更多滞留人员寻亲返乡。

深圳是全国流动人口比例最高、规模最大的城市,近年来,深圳市年流浪救助总量在1.98万人次左右,是全国流浪救助任务最繁重的城市之一。繁重的工作催生一流的工作机制,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不忘救助人“兜底、扶弱、行大爱”的初心和使命,秉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民政文化价值观,不断刷新国内同行的工作记录,诠释了深圳“最具爱心”的城市文化品质。三年来,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着力调整工作重心,逐步实现流浪救助从返乡1.0版到寻亲2.0版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今年4月新班子到位后,成立了寻亲工作专责小组,主动对标“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孺子牛奖”原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许帅的先进事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创机制,开创实践“3221”寻亲工作新模式,擦亮了爱心服务品牌,走在了全国前列。2019年至今,深圳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各种寻亲手段,已帮助262名各类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他们中与亲人离别最久的达22年,重逢时年龄最大的一位已有88岁、最小的仅3岁,促成失散亲人相拥而泣的每一个瞬间,都见证了每一个失亲重逢家庭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感激。新时期,流浪救助工作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开创以“寻亲”为本的工作新理念,在条件不具备的艰难工作环境中,坚定“阖家能团圆”的信念,以付出100%的努力迎接1%的可能尽心履职。为城市生活无着者提供全天候、零门槛、开放式救助服务,多方凝聚、碰撞、唤醒受助人及其家属的亲情,真正担当起“托底线、救急难”的社会兜底使命。

“2运用”即协调运用两项高科技手段。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与公安部门合作,在血液采集的基础上,将长期滞留受助人员信息批量导入全国人口信息系统、DNA信息库、人口失踪库以及人像比对系统进行专项比对寻亲,实现长期滞留人员人脸识别、DNA信息比对率100%。与传统的口音分析、地图排查、实地寻踪等寻亲方式相比,DNA信息准确定位家的方向,图像识别系统将“大海捞针”变成可能,寻亲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深圳市救助站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

“3发布”即共享“互联网+”寻亲服务三个网络平台。深圳市救助管理站选择国内影响力相对较大的三家新媒体发布寻亲信息。借助全国救助寻亲网(民政部主管)、今日头条网(民政部协议)、QQ全城助力平台刊登失亲人员信息,发布寻亲公告,着力发挥“今日头条”手机APP的高效快捷定位的优势,实现寻址不着流浪乞讨人员在今日头条网、全国救助寻亲网同步发布率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在大保护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使用标准差来再次证明上述章节的结论,若证明成立,则结论得到进一步强化.根据定义,设投资组合V的非系统性风险的标准差为σA,根据定义可知:

绽放“学许帅”的新时代流浪救助工作者风采

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民政系统学习宣传许帅同志先进事迹的决定》(民发〔2016〕119号),以争当最美基层干部为激励,推动深圳市救助站党员先锋队建设,涌现出张文伟、刘盛福等先进党员,为创新救助工作新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创新“党建+救助”双促进机制。站党委一班人创新思维转变理念,坚持党员大会、党课搬到站内儿保中心或市红色教育基地。以受助人员需求为导向,定期开展生活慰问、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微心愿”等有血有肉的“主题党日”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建为龙头,常年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攻坚克难、充满激情活力的专业化寻亲工作团队。

二是创新党员带头服务的层层暖心机制。党支部(党小组)领导每天上班的首要工作是巡查受助区,实行“两看两查”:看有没有需紧急处理的疑难问题,看食物有没有留样,查受助人员的饮食是不是卫生,查住宿生活区有没有携带打火机、管制刀具等现象。一线工作人员发扬工匠精神,一句“别怕,有我”的暖心见面语(体态语)叩开受助人员的心扉,全员应用“深度寻亲法”,即口音识别寻亲法、饮食习惯寻亲法、街面游走寻亲法,主动对接,耐心跟受助人员沟通,多跑、多听、多看、多聊、多磨,全力帮助难度最大的智障、痴呆、聋哑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家人。深圳市流动救助站的工作者有的能听懂安徽、青海、四川、河南、潮汕、梅州等地的多种方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张文伟同志工作31年,凭借“方言专家”的优势,梳理有效信息200余条。党员同志尽心尽责耕好“责任田”的作风,影响带动了全体干部职工为受助人员提供暖心服务。

三是弘扬一股默默奉献的职业精神。流浪救助工作人员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他们有的披头散发、重病缠身、卫生问题严重,有的精神失控、行为失常、伴有暴力倾向,有的心理扭曲、性格怪异、性情暴躁等。除了要面对受助人员悲戚的面容、无助的目光和无端的辱骂,流浪救助工作人员还需接受工作时差颠倒、工作日与休息日不分、工作内容颇为枯燥繁琐的考验。长期以来,深圳市流浪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躬身践行、无怨无悔地把救急救难、传递温暖看成是自己的天职。比如服务危重病患者,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随时到场处置的工作纪律,避免受助者因疾病恶化错失宝贵的甄别寻亲窗口期。王辉平、王辉等共产党员钉在岗位上,钻进业务里,年复一日地辛勤耕耘在寻亲返乡的一线,甘为弱者送温暖,碧血丹心写忠诚,擦亮了民政系统共产党员全心全意服务民政对象的底色。

作者单位:深圳市民政局

标签:;  ;  ;  ;  ;  ;  ;  ;  ;  

深圳流浪救助实现“寻亲2.0版”转型升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