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山看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_黄山论文

从黄山看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_黄山论文

从黄山看我国风景区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山论文,看我论文,景区论文,国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波涛起伏的云海和清澈不竭的山泉而名冠天下,更因其兼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峨眉之清凉,雁荡之巧石而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最近笔者有幸再次登临黄山,领略黄山的神奇和壮丽。此次黄山之行,深深打动我的不光是大自然的美景,还有黄山风景区严格、科学的管理。

一、黄山——我国风景区管理成功的典范

黄山于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八五”期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旅游风景区。要管理好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风景区确非易事。此次黄山之行,笔者没有特意前往黄山风景管理局了解有关情况,只是作为一个普通旅游者游览黄山,但沿途所见所闻都能让人感到科学、严密、细致、周全的管理的存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

㈠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黄山是世界级名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令人欣慰的是保护好黄山这一意识已深入风景区及其周围居民的心目之中。如问途中遇到的抬石料的民工:整座黄山都是上好的花岗岩,何必费劲到山下去取?回答是:黄山是被保护的,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动不得。

㈡消防安全工作一丝不苟

笔者在天都峰下看到黄山风景区管理局树的一块“戒碑”,上面记叙了1972年12月8日那场由于游人乱扔烟蒂引发的大火, 以及由此给黄山风景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对游客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不仅如此,管理局也将消防安全工作做到实处,路旁石壁上均设有醒目的禁烟标志,环卫工人及时清除道路两旁的残枝落叶,消除火险隐患。

㈢管理工作扎实到位

黄山风景区内有公安、护林防火、工商、环卫等室外工作人员,他们都能各尽职守,在各自负责的路段来回巡视。这里见不到其他风景区常见的现象:未见游人在禁烟地段吸烟,因为有民警来回巡视;未见垃圾遍地或满溢,因为路旁设置足够的石砌垃圾箱,环卫工人不停地清理垃圾;未见个体商贩欺诈游客或纠缠游客强卖商品,因为有工商人员在一旁监督。更为可贵的是,工作人员也会“越权”管理,如工商人员对个别吸烟游客提出忠告。分段到人,职责明确的管理方法,以及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明显的管理效果。

坐轿既能满足一部分体弱者的需要,也是黄山旅游的特色项目。但如对轿夫疏于管理,也会引发诸如欺客、宰客现象。黄山的轿夫都被统一编号,并要求挂牌服务,集中在各景点,一旁树有经管理局核定的各条线路抬轿收费标准的牌子,游客心中有数,轿夫也难钻空子。

㈣注重与旅游者沟通

游客购买黄山风景区门票均可得到一张赠送的黄山游览图,这看似简单的作法却体现出黄山风景区管理者的匠心,因为这与旅游者自己购买游览图性质完全不同,说明管理局积极宣传黄山,并与旅游者沟通的愿望。在半山寺,管理局设立了一块“敬告游客”牌,告知游客近有一些不法商贩在天都峰附近活动,谨防上当。这项及时将新近出现的情况告诉游客,以取得游客配合的举措,既能避免游客利益受到侵害,也维护了风景区的形象。此外,路旁石壁上特意雕凿上去的禁止吸烟与禁止乱扔垃圾的标志,也不像其他风景区那样随意用红笔画两下,体现出管理局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以及希望取得旅游者配合的诚意。

二、值得推广的管理经验

通过此次黄山之行,切身体会黄山风景区良好的管理,使笔者看到了我国风景区管理的希望。我国还有不少与黄山齐名的风景区,也有不少与黄山类似的以山体为主的风景区,黄山风景区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成功的管理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㈠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

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固然是管理好风景区的重要保证,但更重要的是应持之以恒地将管理制度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可将风景区分片分段落实到人,谁管理的地段出了问题,就由谁负责。管理人员应该走出办公室,在负责管理的地段来回巡视,防患于未然,并及时处理各类事件,这方面黄山风景管理局已经成为典范。我国的各风景名胜区都有一套各自的管理制度,但多疏于日常管理,往往是等出了问题,再实施突击检查,出现管理部门疲于应付旅游者投诉的尴尬局面。只有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融进日常管理之中,才能真正收到管理的成效。

㈡注重风景区管理中的沟通作用

我国许多风景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再加上区内流动人口多,客观上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及时与旅游者沟通,取得旅游者的支持和配合,是维护风景区正常秩序、避免不法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如在一些旅游者集散地、主要景点,用广告牌的形式,将需提醒旅游者注意的事项告诉旅游者,让旅游者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㈢积极引导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风景区。应当承认,与国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者素质较低,旅游资源遭破坏、旅游环境遭污染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如果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能得以较好地引导,是可以避免破坏旅游资源、污染旅游环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的。就拿扔垃圾来说,若旅游者经常能看到醒目的禁止随地乱扔垃圾的标志,又能比较容易地找到垃圾箱,同时看到环卫工人在不辞辛劳地清除垃圾,相信绝大多数旅游者是不会随地乱扔垃圾的。黄山之所以有比较清洁的环境,并不是来黄山的旅游者特别文明,而是由于黄山管理者正确的引导。

三、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当然黄山风景区管理也不是十全十美了,尤其是与“世界遗产”对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笔者冒昧提出几点建议,权供参考。

㈠保护应重于开发

此次黄山之行,最令人遗憾的是沿途看到不少建筑物正在兴建、扩建,黄山仿佛成了一个大建筑工地,如被建设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否定的玉屏楼改建工程即正在施工之中。类似的大兴土木的现象,在我国其他风景区也都能见到。这说明我们在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没有处理好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及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

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黄山已成了全人类共同享有的财产。我们的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永续旅游的思想,明确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如何保护好黄山,让黄山这一独特的风景资源世世代代保留下去。由此建议:

⒈风景区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尽快制订出风景区资源开发实施方案,科学地划分风景资源开发等级,如哪些景区必须加以严格保护,不得进行商业性开发,哪些可以适度开发,哪些可以全方位开发。不能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要求,随意出卖珍贵的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如黄山西海饭店的建造就是以不惜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迎合外来投资者利益的典型事例。参照国外的作法,像黄山这样的风景区内是不应有旅游服务设施的,风景区应绝对保持自然本色。但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目前还很难一下子做到。今后黄山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应停止改扩建,同时可在山下风景区外集中建设先进的、配套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便有效地控制风景区内的旅游人数。

⒉项目审批部门必须严格把关,并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对开发项目进行审定,以保证质量;负责审定的专家也必须认真负责,并要对风景区开发后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承担风险责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应该由国家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省级风景名胜区应该由省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定,以便与地方经济利益脱离,确保风景区开发三个效益的统一。

⒊大力提倡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与一般观光旅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生态旅游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追求的是俭朴的接待条件,无需大兴土木,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因而,近年来生态旅游在国外获得迅速发展。生态旅游也正好符合我国一些风景区以保护为主的原则。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这些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如黄山的怪石、奇松、云海、温泉都是绝好的生态旅游资源。

⒋减少环境污染源。风景区的环境对旅游活动非常重要,而旅游活动本身又不可避免地对风景区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尽量避免或减少风景区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对于像黄山这样以山体为主的风景区,污染物一旦形成,处理比较困难,更应设法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目前黄山风景区污染最严重的是游人和宾馆、饭店集中地,其中有些污染物是没法避免的,而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对一些带皮、带壳、带毛的蔬菜和肉类在风景区外先行粗加工,去皮、去壳、去毛、清洗后用食品保鲜袋装好再运往山上,就可以减少风景区内不必要的生活垃圾的产生。

㈡力求整体、深层次开发风景资源

怪石、奇松、云海、温泉是黄山四绝,是黄山风景资源的一个完整整体。但目前大多数旅游者只能领略前三绝,很少领略黄山的温泉。设在温泉的温泉浴室除了几只分隔开的池子和一个供浴客更衣的大统间外,别无他物。如此初级的开发,贬低了黄山温泉的价值,也与黄山这一世界级的风景区不相称。不妨将统室隔成数个小房间,配备些必需的卫生设施,让登山之后的旅游者能将疲惫之躯浸泡在温泉之中,既能让旅游者享受黄山的最后一绝,又能消除旅游者登山后的疲乏,并可提供中国传统的擦背、扦脚、按摩以及美发、美容、熨衣、擦鞋等服务,让旅游者兴致勃勃而来,精神焕发而归,岂不圆满?

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的引导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风景区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对于大量涌入的旅游者是欣喜、害怕、无可奈何,还是积极引导,这关系到风景区能否健康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者尚不成熟,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可能只知其名,并不真正了解其内涵,因此需要在旅游过程中加以很好的引导。为此笔者建议:

⒈重视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管理者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说旅游管理者的素质应高于旅游者的素质,这样才能开发出高层次的、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产品,也才能在管理中正确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⒉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教育是我国风景区的社会功能之一。因此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尤其是像黄山这样的风景区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如建立黄山博物馆,将黄山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山体模型,科学地、历史地展示给旅游者。只有让旅游者更全面地了解黄山,才能达到更好地保护黄山的目的。

⒊合理疏散旅游人流。针对目前风景区季节性和局部性的饱和、超载现象,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合理分流。如管理人员在较热景点进行现场分流,通过门票的发售来合理地控制旅游者人数,通过新闻媒介及时向社会发布风景区旅游冷热的信息,避免和减少目前旅游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行为。如黄山旅游目前绝大部分集中于温泉—天都峰—玉屏楼—西海—北海这条游览线上,而这条游览线只占黄山总游览线长度的32%,68%的游览线“深藏闺阁人未识”,处于温冷状态。

⒋合理利用索道。我们暂且不论名山建索道的是是非非,因为实际上许多名山都已建了索道。索道一建,乘索道人满为患,再建第二条、第三条,如此恶性循环,美景成了过眼烟云,而更为严重的是造成风景区内旅游环境容量失控,资源和环境便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在黄山乘索道一般要等候数小时,索道尚未运转,门外已排起了长队,上山心切,秩序混乱,拥挤不堪,而花力气挤的往往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因此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身强力壮者徒步登山,把索道让给那些老幼病残者使用。

本稿收到日期:1996年1月3日;

标签:;  ;  ;  ;  ;  ;  

从黄山看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_黄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