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心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心理论文,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研究的必要性

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是指用户在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是应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心理活动(包括用户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掌握用户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为把握用户需求动向,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依据。

用户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数字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数字图书馆追求的目标,也是检验其建设成效的关键。研究用户心理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与倾向,从而减少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盲目性,减少服务开展的被动性。用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用户内部意识和外部环境现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用户主观因素和各种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在数字图书馆利用中,用户心理反映了用户的需求,而用户行为则是折射用户心理的主要方面,因此,重视开展用户调查,研究用户心理,分析用户行为和规律,可以了解用户的特点及其需求,从而使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更加明确,减少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同时有助于指导用户服务工作的实践,发展和完善用户服务理论体系,使服务开展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效果和提高利用率。数字图书馆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用户,了解他们的固有的心理特性和行为变化规律,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从而提供良好的服务。

2 数字图书馆用户的特点

2.1 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

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有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如下特征:(1)对信息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与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相关。(2)对信息需求的类型不断扩展。信息需求呈多元化、动态化。 随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用户由原来的片面信息需求扩展到多元信息需求。(3)对信息需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从单纯的文献服务需求转向查询服务、传递服务、个性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4)对信息需求的实现速度要求不断加快。(5)对信息服务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信息传递与共享服务、知识服务等等。而数字图书馆跨越时空限制的数字化存取,可实现资源共享的分布式管理,提供资源类型的丰富多样以及可利用的方便快捷等特性,在实现用户的信息需求上相比较传统图书馆来说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2.2 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特点

用户为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了信息需求,其最终变化发展为信息行为。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符合一般的信息行为规律:(1)遵循齐夫最小努力原则, 即用户都倾向于易于查寻、易于接近的信息,而容易忽视其他有用信息。(2)遵循穆尔斯定律。即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用户获取信息比不获取信息更费心、更麻烦,这个信息系统就不会得到使用。(3)用户的信息行为受行为主体内、外部众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信息源提供服务的方便程度、信息的质量、时效性等是用户利用信息时重要的考虑因素。

2.3 用户获取服务方式的变化

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用户通常是通过用户界面与信息或虚拟馆员进行交互,这使用户界面设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非常重要。数字图书馆有很多异于传统的使用方式,如基于电子载体的阅读浏览方式、基于海量信息的检索方式等。这些利用方式建立在一套自行的计算机逻辑上,往往不同于人们已经形成的许多习惯的感知方式,因此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和适应,加重了人们的学习和认知负荷。对计算机的操作障碍常常阻挡或弱化了人们利用的热情,并由此导致了数字图书馆使用率的降低。

2.4 用户交流互动的间接性

在传统图书馆中,用户可以置身于有馆员的环境中,进行面对面交流,可在现场得到馆员的帮助和指导,馆员也可以在最直接的情境下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表现,与用户直接交谈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了解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自身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而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由于交流互动的不直接,用户的心理和反应,不像在面对馆员的情境下直接、快速地获取,只能通过一些间接渠道进行了解与分析。

2.5 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字图书馆要求用户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有些用户由于所受教育的程度有限,难以在数字化环境下自如地获取数字化信息。这样的用户环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对用户情况及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用户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介绍新信息技术,传授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逐步改变用户获取、利用信息的传统习惯,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数字图书馆。

3 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用户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以及信息需求和使用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研究各种心理现象在信息检索和使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要研究影响他们的心理活动的相关因素。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中,这些内容主要通过研究用户的心理类型、用户的利用动机、利用兴趣、利用能力以及在利用数字图书馆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实现。

3.1 用户的心理过程

3.1.1 用户的认识过程

(1)用户的感觉。感觉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做出的直接反映。 它是认识世界的感性阶段,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外界事物足够强度的刺激,二是主体的觉察和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在心理学研究中,前者称为阈限,后者称为感受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

(2)用户的知觉。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用户知觉研究,可以了解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检索效果、导航能力、传输质量的感知情况,以及了解与用户交互的各种界面和功能设计、资源体系分类、服务模式等,是否为用户所理解,适应用户习惯的感知方式,符合用户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所采用的字符、图标、声音等是否清晰地传达信息,使用户能够领会它们所要表达的含义指向,从而得心应手地进行操作,顺利完成既定任务。因此,在一些面对所有用户的公共页面,应该避免采用令用户困惑的专业术语、僻字俚语以及用户不熟悉的语言等,即使出现,也应该给予必要解释,帮助用户理解。

(3)用户的注意。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对用户的注意研究可包括:用户对着屏幕目光注意的方向、区域等;在哪些网页、内容和类别上驻留和停顿,花费的时间;下载哪些资源内容;用户的关注点是否号与推介点相符合等。用户的注意表明了用户的需求,是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因素之一。

(4)用户的记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了解人的记忆的特征和规律,将减低记忆负担和学习负担作为设计数字图书馆的原则,使操作易学易记。

(5)用户的思维。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必须建立在对计算机操作环境信息的正确感知和理解之上,从而才能正确地操作。数字图书馆操作环境设计应该遵从用户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并体现智能化,才可更好地促进用户正确地思考和运用。当人机交互还不能达到自然化的理想模式时,可以通过不断加强用户的技能训练来强化他们的认识。因此,适当的帮助信息,必要的用户教育和培训,指导用户学习和实践,都是促进用户操作思维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

3.1.2 用户的情感过程

情感是对事物的喜恶,带有主观评价的心理体验。在数字图书馆利用过程中,当信息和服务符合用户的需要时,他会采取积极的肯定的态度,产生喜爱、愉悦、满意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会激发用户对该数字图书馆继续利用的热情,推动其使用的频度;反之,则产生厌烦、不满、抗拒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用户放弃或不再使用。数字图书馆相当于一项产品或服务,用户的情感体现了用户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用户成为忠诚的用户或是流失的用户。

3.1.3 用户的意志过程

数字图书馆设计有必要提高可用性,降低使用的难度,使用户可以通过实践尝试顺利建立起跨越使用障碍的信心。用户的意志过程受价值驱动的影响,因此,应调查和探讨哪些方面是实现用户期待、能够体现数字图书馆更大价值的所在。如资源、服务、可用性等。总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吸引用户,提高用户意志力的根本原因。应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有效整合资源,加强特色化建设等,提高质量,完善服务;提高适应性,增强吸引力,使数字图书馆体现更大的价值。

3.2 用户的个性心理特征

(1)用户的需求。 在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心理中,利用的需求是最本质、起着主导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影响和制约着读者各种心理活动现象,是决定读者阅读行为最根本的动力。要了解和掌握用户心理及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必须从用户的利用需求出发,对用户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和探讨,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型。

(2)用户的动机。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应了解用户利用动机的类型,重视资源建设的范围和质量,优化资源环境,提供健康、优质信息,引导用户健康、正面的利用动机,使用户能够汲取知识和力量,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机。同时针对动机的具体化,在服务上体现个性化。

(3)用户的兴趣。持久的兴趣可以形成特殊的爱好,刺激用户对数字图书馆产生重复性、周期性的需要和利用,满足求知欲望和利用倾向,从而推动利用的动力。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可以依赖后天培养,通过外界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作用而产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兴趣的条件,使之能胜任所从事的活动,从而发展到自觉、积极、主动地行动的观念意识。

(4)用户的能力。在数字图书馆利用过程中的用户信息能力是指用户具有驾驭计算机的能力,即具备相应的技能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驾驭能力,具有选择、鉴赏、理解、消化、运用的能力。数字图书馆应采取有效方式,如提供适当的帮助信息,给予必要的培训,培养和提高用户的信息能力。

4 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研究的应用

4.1 改进数字图书馆的组织与建设

一是改进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设计,增强可用性。用户界面是联系用户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媒介。改进用户界面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强可用性。可用性就是使用户在利用过程中能够容易、愉悦、高效地实现人机交互,满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可用性是以用户为中心的,遵循用户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使用户感到友好易用的设计。必须研究人行动的心理特性,创造适合这些特性的工具。二是改进功能设计,提高系统性能。指为实现某种需求而做出的性能改进,如为了扩大资源共享的范围,增强不同数字图书馆间的互操作性,简化用户界面,可应用某些软件或通用协议,提高系统的交互性或兼容性,使信息利用更加畅通无阻。三是加强资源建设。资源建设是提供服务的基础,同时也是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普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也越趋激烈,数字图书馆要得到立足和生存,必须根据用户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如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资源质量;重视特色化资源建设等。四是完善服务项目。满足用户的需求,更深入、细致、周到地为用户服务,必须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如开展网上虚拟参考咨询,通过和虚拟馆员的交互,体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满足用户更加及时、省时、方便的需求。

4.2 有利于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

利用心理规律指导个性化服务。①提供用户个性化定制。 指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需求进行定制,从而获取满足自身偏好和需求的样式或信息。如对用户界面的个性化定制,从而符合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对信息内容的个性化定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满足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②进行主动推送服务。主动推送服务是指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 识别和预测各种用户的兴趣或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向用户主动推送所需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3 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关系管理

用户关系管理就是了解用户的信息,分析和研究用户,以便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良好的服务。对用户有关数据分析的实质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用户在数字图书馆环境的认知情况的分析,主要通过挖掘用户的访问记录进行,用户访问记录的原始数据,以及有关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信息等。使用记录挖掘是利用分类、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用户心理行为方面的规律性,达到知识发现的目的。

4.4 促进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培训和教育

数字图书馆是新生事物,如何使其被充分了解并得到广泛应用,是数字图书馆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进行数字图书馆用户培训,一方面要使用户正确使用它,另一方面,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即把潜在用户转变为现实用户。用户培训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和旨在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检索技能,使其能充分地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教育活动。用户培训是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增进和强化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正确认识和思维,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的兴趣,引导他们端正的利用动机,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利用技能。

(本文转载时有删节)

标签:;  ;  ;  ;  

数字图书馆用户心理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