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论文_郭彩云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论文_郭彩云

郭彩云

(河南省林州市中医院 456550)

【摘要】 目的:分析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将64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各32例,A组患者取护理干预,B组患者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胃瘫综合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快,胃蠕动功能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恢复效果,促进患者较快恢复。

【关键词】 腹部非胃手术;胃瘫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71-02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也可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通常腹部手术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致功能紊乱,延迟胃排空,致术后胃瘫综合征。术后胃瘫综合征多见于胃部手术,腹部非胃手术也可发生胃瘫综合征,其原因多种,包括精神、手术、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较低[2],笔者通过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64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在我院就诊时间2013年1月-2015年1月,男36例,女28例;年龄30~70岁,平均(58.4±6.7)岁;排除胃手术者;无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胆管结石患者,15例腹腔灌洗引流、胆总管造瘘者,8例空肠造瘘者;患者术后4~10d胃肠蠕动恢复,经逐渐恢复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吐后症状缓解;无明显压痛、反跳痛,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恢复正常;患者参与研究时,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可进行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并采取相应的促胃动力药。

B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密切注意患者治疗期间恢复情况,给予必要胃肠减压护理,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

A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精神因素是导致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主要原因,患者术后精神紧张、不安、抑郁等,使迷走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影响胃肠活动,因此重视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稳定患者情绪,给予必要心理疏导,并采取健康宣教,讲述胃瘫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胃肠减压护理。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需注意引流管中引出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患者呕吐物的量、性质,确定患者肠胃情况。胃管妥善固定,维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其堵塞、挤压、折叠、脱落,定期冲洗管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患者腹部肠胃蠕动情况,有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定时观察患者胃排空情况。(3)营养护理。通常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多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需根据患者生理需求,补充机体必要的营养养、微量元素、电解质、维生素等,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促使胃壁平滑肌细胞功能恢复。通过中心静脉置管输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营养液配置,并在24h内输入完成,穿刺点保持无菌状态,每天换药。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正常菌群的平衡,放置空肠营养管,按照营养浓度从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且肠内营养时,并逐渐减少静脉营养。(4)给药护理。药物在机体内存在一定时间规律的代谢情况,可根据药物作用时间合理安排用药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胃动力剂,谨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用药注意事项,熟知药物作用特点、给药方法等,并掌握相应的掌握药物配伍情况,可联合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西沙比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可增强药物疗效。用药期间需注意患者心电图变化,静脉输注红霉素时,维持每分钟40~60滴。药物经胃管注入时,注完后注入20mL温开水,确保所有药物进入患者胃内,并相应关闭胃管1h,确保药物充分吸收。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瘫综合征消失时间情况分析

A组胃瘫综合征消失时间(13.2±5.6)d,B组胃瘫综合征消失时间(21.4±6.7)d,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胃蠕动功能的恢复时间对比

A组胃蠕动功能的恢复时间(12.6±4.3)d,B组胃蠕动功能的恢复时间(19.6±5.1)d,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腹部非胃手术也可发生胃瘫综合征,其原因多种,包括精神、手术、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较低。通常行腹部非胃手术患者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对手术及预后的顾忌,精神紧张、不安等复性情绪等,均会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胃肠排空延迟。手术应激因素会影响胃肠激素产生,致胃肠功能调节出现异常,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机体内相对不足等,会相应增强糖异生,抑制胃动力,导致胃排空延迟。患者术后不合理的饮食情况,都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等。同时患者术前营养不良,较差的营养状况等均会导致胃功能排空延迟[3]。因此在临床治疗腹部非胃手术胃瘫综合征时,不仅需要胃肠减压,给予胃肠内外营养支持,采取相应的促胃动力药,也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对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需重视患者文化程度、心理情绪、精神状况、经济状况、疾病类型等,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当患者胃瘫症状消失、解除胃肠减压后,需要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关键性,准确把握进食时间和进食量,切忌操之过急、暴食暴饮,避免病情的反复。指导患者少吃流质食物,以干软食为主,以丰富营养食物为主,提高机体买免疫力。餐后取坐位或半卧位,促使食物进入肠道,促进肠胃蠕动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时间护理对胃瘫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9.

[2] 汪曙红,19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480.

[3] 陈德凤,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22.

论文作者:郭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论文_郭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