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_廖家彬,陈俞林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的日趋成熟与饱和,汽车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转向品质和顾客忠诚,加之近几年频繁出现的知名企业车辆召回事件,更让我们意识到保证稳定而优越的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在研究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同时,本文还对于胜任力的动态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工程师胜任力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和作用机制,分析了知识、能力和动机因子对于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的成长推动作用,提出了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成长路径模型,。

关键词:汽车行业;胜任力;质量工程师

1 胜任力的概念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 David•Mc Clelland 于1973年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此后,胜任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便对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进行识别。Mc Clelland 建立了第一个胜任力模型,提出了驻外机构人员应该是具备成就动机、主动性、概括性思维等内在优秀品质的人。L. M. Spencer与 S. M. Spencer 在1983年通过对216名企业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区分优秀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的胜任特征主要分为四类: 成就、个人成熟度、控制与指导、关系建立。关于制造行业胜任力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体现在 FengMing 等人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制造行业胜任力模型由行业核心理念、外部关系建设、制造过程控制、产品系统管理、产品研发创新和市场营销策划六个因子构成。不同管理层次在制造过程控制和市场营销策划两个维度上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而不同企业规模下的管理者在行业核心理念和产品系统管理两个维度上的评价具有显著差异。同时,研究也发现产品系统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和行业核心理念对绩效具有较高的预测力。

胜任力发生在日常工作中,用以描述个体特征,与工作岗位要求有紧密关联。并不是泛指所有的胜任力,而是个体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是研究的前提。与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工作业绩。—般情况下胜任力包含在知识、技能、能力上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为,胜任力是并非员工所具有的所有知识、技能及个人特征,在特定的岗位、特定的绩效下表现出来的个体行为或心理特征才可被认定为胜任力。意味着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必须结合岗位和绩效。综上所述,本文中给胜任力下的定义为,胜任力是指个体在其特定的工作活动中具备的有利于实现高绩效的知识、能力及动机特征。

2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原则

为了保证研究过程及结果的稳定有效的为企业所用,在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科学为源头模型构建要以科学理论和科学真理为源头,通过严谨的研究科学理论与思维,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出来的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模型才会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科学为源的原则包括了理论的可靠性、过程的严谨性、步骤的可行性、指标的完整性和结论的客观性。胜任力研究己有近年的历史,期间产生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成为了科学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依据,且胜任力内涵复杂,在岗位间的差异性明显,因此研究过程需严谨而有理有据。模型中的指标应完全或绝大程度上能够表达出岗位的胜任力要求。可行可实现模型当中的胜任力特征词条必须满足可行可实现的原则,即所有词条必须是以人为本,从个体实际出发,切实可行且真实可达,若目标过高过远,则会挫伤了个体的自信,若目标太低太易,则又体现不出胜任力的区分度。因此,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和人员实际。实践为根本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必须以实践为本,源于理论而归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胜任力模型的目标是为企业特定岗位提供优质的人才;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实施过程不可与企业实际状况发生冲突;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最终结果应能为企业创造有形或无形的价值。现汽车行业企业中质量人才现状问题也较为凸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3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思路

关于胜任力领域、质量管理领域、汽车行业理论的胜任力模型已有研究成果。在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历史中,己经有许多知名的学者提出了颇有建树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当中,特殊岗位胜任力模型也己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构建胜任

力模型的第一步,需要查阅同行业以及同类型职位现有的胜任力模型的文献资料,从众分析出经过理论验证可适用性强的胜任力条目。在胜任力内涵特征的基础,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的特点及汽车质量工程师所承担的职能和角色,采集汽车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胜任力条目。汽车质量工程师属于汽车企业管理人员,为了确定与汽车质量工程师绩效相关的胜任力特征要素,首先对大量的文献进行检索和阅读,收集有关汽车行业、管理人员及质量工作者的胜任力特征要素,其次分析了汽车行业的行业属性、质量工程师个体特征、业务特征、职能特征、工作角色等,在两方面研究的结合下,从而得出影响因素的初步结论。

4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成长的动机因素

如果说知识和能力决定了胜任力的水平,那么动机则毫无争议的决定了胜任力的成长,胜任力的水平高低拥有客观性,而胜任力的成长进程则是由个体主观选择决定的,若个体内心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明确的目标,则能有效的拉动胜任力的成长。因此,可以认为,动机因子是胜任力成长因子当中最重要的因子,且决定着胜任力成长的路径方向动机与知识、能力因子的差异在于以下三点特征:动机具备很强的推动性,但不具备一般累积性。动机作为意识形态的方式出现,一般为个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阶段的心理状态和指导方针,它的累积性较为特殊,不是知识量的累积或是能力的飞跃,而是一种观念上的升级。例如:初级阶段的需要体现在物质需要和生存需要,而到了中后阶段可能升级为自我实现需要。并不是所有的动机因子都具有这样的特殊累积性,有些动机并不随着阶段的推进而累积,可能维持不变,也可能发生衰退,例如:个体价值观可以维持不变,但兴趣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而信念也可能会被现实的工作氛围所动摇。动机因子的累积可能带来负面作用。

结语

立足汽车行业,汽车制造企业内的质量工程师岗位,首次将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运用到汽车质量工程师的绩效评估中,构建了汽车企业质量工程师胜任力评估模型以及汽车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成长路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曾珠,王斌.供货商质量工程师胜任力影响因子研究——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4(5).

论文作者:廖家彬,陈俞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  ;  ;  ;  ;  ;  ;  ;  

汽车企业质量工程师胜任力模型研究论文_廖家彬,陈俞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