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团化办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论文_朱清萍

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小学 230000

一、文化魅力引领内涵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社会的基因,每个人都浸润其中,受其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和创造着绚丽多姿的文化,并改变着世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学校文化是镶嵌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融化在师生生命血液里的,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源头,并影响师生终身发展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既具有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而发展、变迁的共性,又会因其构成或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坐落于古色古香的包河公园湖畔,毗邻长江路繁华商圈,教学环境整洁雅致,教育理念现代开放,名师荟萃、特色凸显,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区名校。我校始终坚持把“博”作为校同文化的核心理念,囊括爱心、精神、智慧、胸怀、艺术、教化,以“做最好的自己,人人都是发光体”为办学文化核心理念,努力让教师承载阳光、充满阳光,让学生沐浴阳光、享受阳光。静下心思考、潜下心研究,用文化引领、用内涵支撑,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焕发出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为学生成人奠基、为学生成才铺路。

二、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集团化办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一种路径。集团化办学中,教师作为管理对象,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性,要将不同特性的教师安排在合适的岗位是学校管理的难点。红星路小学将教师按年龄、经验、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各个层次的教师设立发展目标,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运用参与式培训、支持、鼓励、引导和促进教师的学习,分层实施相对应的管理手段,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青年教师快成长,中年教师再成长,老年教师守好岗。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鲜血液,是学校的未来。学校依托“寻找红星好课”系列活动夯实教师内功,提升专业素养,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多磨练、促成长。青年教师参与活动,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团队的支持、骨干教师现场评课、专家的专业引领等,迅速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学校向中年骨干教师压担子,通过“青蓝工程”将教学经验和优良师德代代传承。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相比较,既各有优势,同样也各有不足。因此,青年教师要和中老年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与创新保障集团化、联盟化办学管理制度,切实做强管理经验辐射,课程资源共建、优质师资交流、教育科研互通,既保证集团整体质量提升,又充分发挥集团内各校的办学特色。

三、科学管理推动团队发展

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渺小的,而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是极其强大的。它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红星路小学有这样几个团队:管理团队、教研团队、专家团队、项目团队。它们的目标一致,和而不同,各放异彩,为红星路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品质提升提供了助力。

1.管理团队。现代管理学认为: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成反比关系。所谓知人善任,首在知人,次在善任。管理幅度越宽、层级越少,管理组织结构的形式呈扁平化,有利于调动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下级人员的管理能力。

为合理配置管理团队,红星路小学对管理团队的教师进行异质搭配,使其优势互补。学校要求每个班子成员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会有意识地学习;进行管理职责的学习与指导;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懂得团队合作和补位意识;树立正确权力观,提高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在工作中进行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教师学生,低重心运行、精细化管理、高效率工作。为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有效执行力,定期开展行政专题培训会、务虚会、管理案例解读、读书交流会等等。经过锤炼,现在学校领导班子已拥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干精神,精通本职业务,重视学校特色建设,经常深入教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

2.教研团队。为确保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业务精、素质强,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采用聘任制。红星路小学选择组织观念强、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强、奉献精神强的老师,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按岗位数1:2比例,推荐人选上报至教导处。再由各分管部门领导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考虑,推荐人选。校务会根据推荐人选,确定聘任人员,任期为3年。实行聘任制,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从而有利于调整人员结构,在制度上激励人员奋发上进,有利于促进人才竞争、人才流动。

3.专家团队。红星路小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实施以“红星领衔名师工作室”等措施为抓手的“名师工程”,打造“名师”、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成立了庐阳区首个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坊”,之后各“名师工作室”纷纷开讲,引领示范,开展教学观摩、专家讲坛活动,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依托“四叶草”班主任工作坊平台,推出“红星名师堂”,面向学生家长开设家庭教育类讲座,旨在打造红星名班主任,为家校合作提供更多平台,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4.项目团队。学校的项目团队即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集团化办学中,对项目团队的管理应围绕目标,以达成目标为主旨;立项定人,授权组团;分工合作,实践探索;专家指导,过程协调;反馈评价,适时激励。红星路小学以艺体教育为办学特色,有四个品牌社团:小百灵合唱团、梦想机器人队、蛟龙游泳队和雏鹰铜管乐队;两个新生社团:七色花语言社团和小牛顿科学社团。各个社团由专业老师带队,每周定时定点组织社团活动,积极参与各类比赛。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集团化办学作为一个发展共同体,它的发展始终“在路上”,它的健康蓬勃发展还需要各种各样条件的支持。想要实现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化,必须追求深度融合,提高集团内部凝聚力,实现教育的抱团优势。红星路小学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通过文化引领、内涵支撑、激活个体、盘活团队的方式,充分尊重教师的内在差异,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三校区融合共进,最终达到了全体教师同心同德、三个校区同频共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共同创生新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效益。

作者介绍

朱清萍,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职称,本科学历,安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合肥市第七届和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合肥市少先队工作学会主任。先后荣获“全国课题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合肥市德育先进个人”、“庐阳区最美校长”、“优秀教师”、“优秀党员”、“首届教坛新星”、“骨干教师”、“青年岗位能手”、“课改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多年来,朱清萍同志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先后主持承担《新教材实验与教师专业成长》、《家长会新模式》、《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善的习惯》、《借鉴陶行知思想构建和谐校园》、《依托模拟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并已圆满结题。多次承担省级《思想品德》教材、教参的编写工作。勇于实践,勤于笔耕,《有效作业设计与研究》、《做怎样的校长》等三十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

朱清萍同志致力于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增进教育公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核心办学理念“做最好的自己,人人都是发光体”引领下,创新管理,凝人心、聚人气、和人力,以精彩课堂成就全体师生。

论文作者:朱清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以集团化办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论文_朱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