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_朝鲜战争论文

论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_朝鲜战争论文

谈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联论文,美国论文,朝鲜战争论文,因素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在远东的升级。苏联虽然在朝鲜战场上没有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订却无时不受着苏联的牵制与制约。本文试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时,美苏两国为了在远东地区达成战略平衡,在东北亚用一条“三八线”,人为地将一个朝鲜割裂为两个国家,这就埋下了朝鲜战争第一批灾难的种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最初从形式上看是一场内战,或者说是一场民族统一战争,但战争的结果,无论是北方取胜,还是南方取胜,都将打破美苏两国通过雅尔塔协议所确立的远东地区的战略平衡,美苏两国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介入这场战争,所以,朝鲜战争的国际化是有其必然的。华盛顿时间6月26日,美国军政要人在布莱尔大厦开会商讨对策。会议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怂恿和支持,北朝鲜是几乎不可能发动这场进攻的”,这是苏联“企图违反协议把朝鲜搞到手”,是“柏林事件更大规模的重演”,美国如果不希望全球均势被破坏,不希望自己在战略上陷入孤立的话,只能用武力对付武力,别无其他选择[①]。这是因为从军事上看,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已今非昔比。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被艾奇逊称为中国大地的尘埃业已落地,美国开始考虑制订以日本为中心的远东战略。因为美国失去中国后,日本成了亚洲唯一可能执行美国的冷战政策,且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影响的国家。这样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也随之上升。朝鲜半岛紧靠着日本最南端的本州岛,而苏联控制的萨哈林(库页岛)正对着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岛,苏联势力一旦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用约翰·杜勒斯的话来说,就是把日本置于“俄国熊的上下腭之间”,或者俄国将一支匕首直刺日本的心脏。所以美国在失去中国大陆以后,绝不肯再失去南朝鲜。从政治上看,美国必须考虑其在冷战时期所承担的义务的可信性。“如果美国对南朝鲜的陷落,只是袖手旁观,就将向全世界表明,美国不是害怕苏联的力量,就是不关心盟国的安全,同时还表明美国维护盟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保证是一钱不值的。”“如果在武力的威胁下,美国放弃了南朝鲜,那么美国的欧洲盟国就会相信,在同样的危机中他们也将被抛弃,因为他们对美国孤立主义复活的迹象一直很警惕。他们将认为美国条约的保证是靠不住的,并转向中立主义作为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势必屈服日益增长的俄国压力,最后接受苏联的统治。”[②]这样美国精心构建的北约组织就会瓦解,全球均势就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决定性地转向对俄国有利。杜鲁门曾把朝鲜比作远东的希腊,认为如果现在态度强硬,那么就不会有什么下一步的麻烦事了。

但如果美国真的用武力支持南朝鲜,就不能不考虑到苏联的反应和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受命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确认,苏联目前不会发动世界大战,只打算从战略上控制整个朝鲜,美国出兵朝鲜苏联不会作出积极反应,但美国的行动必须严格限制在“三八线”以南。华盛顿时间6月27日,杜鲁门发布了武装入侵朝鲜“总统声明”,命令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国海空军部队“掩护和支持”南朝鲜部队。6月29日,杜鲁门批准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的第84681号命令,授权麦克阿瑟使用地面部队维持交通线,但在釜山——镇海地区可投入战斗;出动远东司令部统率下的全部可动用的海空军支援作战;轰炸“三八线”以北所有目标,但要特别注意,“在北朝的行动应清楚地止于满洲和苏联边界”,“如果苏联部队积极攻击我们在朝鲜的作战行动,你部可自卫但不能采取使形势恶化的行动,并应向华盛顿报告情况。”[③]6月3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又向麦克阿瑟下达了84781号命令:“兹撤消84681号命令中关于限制使用陆军的规定,……授权你使用所掌握的陆军,但以你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不危及日本的安全为限。”[④]至北,美国陆海空三军全部卷入了朝鲜战争。

为了给美国的侵朝行动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6月25日和27日,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相继通过要求北朝鲜立即将其军队撤退到“三八线”以北和制裁北朝鲜两项决议。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了美国的提案,该提案提出成立统一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由美国司令统一指挥各国部队,并授权可统一使用联合国旗帜。由于苏联代表从1950年1月13日起停止参加安理会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工作,以抗议西方国家不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在联大的席位,使得美国提案得以顺利通过。7月4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指出安理会在两个常任理事国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的这些决议是非法的。“安理会的决议实际上是对这些决议通过之前已经开始的美国干涉的支持。”[⑤]连美国自己也承认,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的一些重要决定,不是在成功湖,而是在华盛顿作出的,联合国只不过是美国国务院的一个分支机构。麦克阿瑟在后来的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上证实,“我的一切行动听命于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完全受他们指挥,甚至以我的名义呈交联合国的报告也都经过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审核。”[⑥]不过“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既可以避免直接和苏联对抗,又能动员相当大部分的世界舆论反对苏联帮助北朝鲜的行动。”[⑦]这是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朝鲜的真正用意。

2

9月15日,美国在仁川登陆,将北方军队拦腰切断,战场形势发生急剧变化。9月28日,美军收复汉城,北方军队撤回“三八线”。这时美国最初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即已挫败了苏联试探性改变朝鲜半岛战略平衡的企图,夺回南朝鲜,而现在却改变了主意,在军事形势有利的情况下,试图实现它几年来的一个心愿,即统一整个朝鲜。这样美国就把其重点从遏制苏联,转变为突破朝鲜半岛的国际协议,占领北朝鲜。总之,仁川登陆改变了美国出兵朝鲜的目的,从一个只求恢复原状的防御性行动变成一个改变原状的进攻性行动。

早在仁川登陆之前,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曾就美军是否应该越过“三八线”进行过多次讨论,但战场形势不明朗,所以迟迟没有结论。9月9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国务院和国防部多次讨论的基础之上,起草了“对朝行动方针报告”,经杜鲁门9月11日批准,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81—1号文件。文件的主要内容:只要中苏不卷入,应授权麦克阿瑟占领北朝鲜,但必须取得总统批准,事先与盟国协商;若中苏同时介入,麦克阿瑟不应在北朝鲜打地面战争,应在“三八线”顶住,继续轰炸北方;若中苏部队南下,麦克阿瑟应尽可能守住防线,但不得采取使局势更加严重的行动,并迅速报告华盛顿;若中国介入,除不应和中国卷入全面战争外,麦克阿瑟在积极抵抗中国部队的同时,可考虑授权他在朝鲜之外进行海空战斗,同时应向安理会提出“谴责中共为侵略者”的决议案;若中苏均不介入,北朝鲜军崩溃,在与盟国协商后,向北方提出“投降条款”,若遭拒绝,则摧毁之。但在中苏边界地区应用韩国军队,不得使用美军[⑧]。文件的基点是试图在不扩大战争的情况下,用武力统一朝鲜,中苏的不直接介入是先决条件。9月27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81—1号文件向麦克阿瑟下达了越过“三八线”的第92801号命令。这个命令对美军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它使美军尝到了自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的滋味。

逐步排除苏联直接干涉的可能性,是美国越过“三八线”的决定因素。美国出兵朝鲜后,对苏联的反应十分注意,国务院指示驻苏大使馆要了解苏联的反应和意图,如果苏联口气稍有变化,应立即报告。7月14日,美国驻苏大使馆报告称:目前苏联国内宣传并未给老百姓以对苏联的威胁已迫在眉睫或苏联将发动进攻的印象。7月底,美国驻苏大使柯克报告说:从苏联报纸和官方声明中看不到苏联在形势不利于北方时会作出反应,苏联小心地不把自己的威信押在朝鲜战争。8月中旬,柯克又说,虽然苏联为达到目的不惜一冒风险,但它并不想在近期参与全球性的冲突。9月26日,杜鲁门又接到报告,英国驻苏大使认为,苏联只想在宣传上下功夫,也可能在别的地方寻衅以分散西方注意力,但不会为找回面子和消除威胁而打一场总体战[⑨]。所以尽管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越过“三八线”的命令中无一不规定有针对苏联介入的处置办法,但美国领导人已基本肯定苏联不会直接进行军事干涉了。10月2日,苏联代表在联大提出有关停战、撤出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案。“与苏联代表以往的表现相比,此时提出这样一个以停战为核心,内容多少可说是空泛的提案,实际上透露的是缓和的倾向,这毋宁说是一种示弱。美国终于放心了。”[⑩]1950年10月7日,联大通过所谓“稳定和复兴朝鲜”的决议当天,麦克阿瑟指挥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大规模地越过了“三八线”。

美国作出越过“三八线”的决定,犯了两个错误。一、对苏联的战略意图把握不准。苏联不直接出兵,并不意味着苏联的盟国不出兵,苏联盟国出兵与苏联亲自出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况且只要苏联不出兵,苏联对美国及其盟国的牵制和威慑作用将是巨大的,美国就不敢把主要兵力投入在朝鲜战场上。二、美国对中国出兵的判断失误。美国不希望与苏联发生全面冲突,也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全面冲突。尽管美国决策圈子里的人认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要比苏联大,但他们还是不相信中国真的介入。原因是中国国内“尚未巩固”,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中国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对付大战;中苏之间有矛盾,中国不会为了苏联的利益而在朝鲜同美国打仗。直到10月15日,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晤,谈及中国干涉的可能性时,麦克阿瑟还认为“由于我们基本上无敌的空军具有随时可以摧毁鸭绿江南北的进攻基地和补给线的潜在威力,所以我本人的军事估计是,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军事指挥官会冒这样大的风险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这样他们要冒的由于给养短缺而毁灭的风险太大了。”[①①]

事实上,早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前,中国和苏联就朝鲜战争问题进行过磋商,斯大林积极主张中国出兵朝鲜,并答应,如果中国出兵,他们将派空军支援中国地面部队作战,虽然后来斯大林改变了主意,不肯派空军,但让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还是达到了[①②]。苏联的战略意图是尽可能不在战场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以免过早地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10月9日,有两架美国F—80战斗机袭击了西伯利亚的苏联空军基地。这个基地不在朝鲜边界,而是向北深入苏联领土62公里,然而苏联人没有开火,只是在第二天向美国递交一份温和的照会。美国驻苏大使馆认为,美国的遏制政策产生了短期效果,苏联不会出兵。苏联是不会出兵,但苏联的盟国——中国,已于10月8日下达了出兵朝鲜的命令,而这一切美国还蒙在鼓里。

10月25日以前,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在北朝鲜可以说是“凯歌行进”,麦克阿瑟和李承晚已开始商量朝鲜统一后的政府组成问题。但到了10月25日,一切似乎又颠倒过来,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起两次战役,使美军的“总进攻”变成了“总退却”,麦克阿瑟惊呼,“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12月下旬,美军被赶回“三八线”。美国《新闻周刊》说:“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军事史上的最大失败,它也许会成为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军事灾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讲:“朝鲜战争出乎意料地一下子从胜利变成了丢脸的失败——我军历史上最可耻的一次失败,这次失败是由决策失误造成的。”[①③]美国的决策者们的确应该对美国的朝鲜战争政策进行一番反思了。

3

美军退回“三八线”以后,美国政府面临着这样一个决定,是争取一个军事上统一的朝鲜,还是接受一个分裂的朝鲜。麦克阿瑟的目标不仅是统一朝鲜,而且要改变远东的整个战略布局,为此不惜冒“全面战争”的风险。1950年12月30日,麦克阿瑟在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中,坚决要求对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封锁中国海岸;动用海军炮火或空军轰炸去催毁中国进行战争的工业生产能力;从台湾国民党守备部队取得增援以加强美军在朝鲜的阵势;撤消加于台湾守备部队的现有限制,“放蒋出笼”,尽可能引导他去反攻中国大陆上兵力空虚的地区作为牵制性的行动[①④]。麦克阿瑟主张打一场全面战争既有个人的考虑,也有政治的考虑。既然在北朝鲜清川江上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是他可能指挥的最后一个战役,这位老兵简直不能容忍看到他光辉的军事生涯以不光彩的失败而告结束。从政治意义上说,他坚信远东地区是世界性反共的决斗场所,必须在这里击败共产主义。麦克阿瑟不是孤立的个人,他在美国政府和国会中都有有影响的支持者。但在美国政府中有一些人要比麦克阿瑟清醒得多。1950年12月2日,艾奇逊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由国务院起草的“苏联在当前局势下的意图”的文件。主要内容:1.中国了解中美有打大仗的危险并已准备应付这一局面,但是苏联也一定许诺了给以援助,否则中国不会冒此风险。2.苏联将可能继续向中国军队提供物资、技术人员,必要时甚至志愿部队,提供飞机、高射炮及熟练人员;如果美国对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进攻,苏联按照条约规定公开对中国进行支援。3.苏联了解有全球大战的危险并准备应付它。4.假若苏联不想触发全球大战,它一定估计到如果中美在朝鲜的战斗演变成两国大战将会给苏联带来如下好处:在朝鲜消耗和遏制美国及盟国大批有生力量;利用亚洲问题要比利用欧洲问题更易在美国和盟国间制造不和;破坏联合国在朝鲜战争之后所具有的团结;为北约防务制造障碍;加速达到共产主义在朝鲜和东南亚的目标[①⑤]。文件对形势的分析是客观的,与苏联的战略意图相吻合。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把欧洲作为同共产主义进行斗争的全球战略重点,并把苏联作为主要对手。可是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主要作战对象并非苏联军队,而是中国军队;美国的军事实力在朝鲜遭到大量消耗,而苏联则养精蓄锐;美国主要军事力量长期陷在朝鲜而不是部署在欧洲,这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发生了深刻矛盾。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讲:“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或者忘记:只要这一敌人还没有卷入战争而只在幕后拉线,我就决不能将我们再度动员起来的力量浪费掉。”[①⑥]美国的欧洲盟国也因中国的出兵而变得恐慌起来,纷纷指责这是一场不明智的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因此已变得很现实了。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同他们没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必要让俄国因为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而加剧在欧洲的敌对。英国认为,美中交战就像鲸鱼和大象撕打,谁也伤不了谁多少,可是中国间接给美国或联合国,特别是给英国造成的伤害,要比反过来大得多。即使苏联不干预,如跟中国正式交战,也会让西方遭受致命的失败。因此在朝鲜继续打下去对美国极为不利,美国决不愿为了南朝鲜而不顾欧洲利益,更不愿为了打败中国军队不惜冒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正如布雷德雷将军1951年5月15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事委员会组织的“麦克阿瑟听证会”上讲的那样,中国不是一个足以寻求世界霸权的强盛国家,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一战略将使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①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决策者终于下决心调整美国的朝鲜战争政策。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除了麦克阿瑟各项指挥权,命令美国驻朝第八军司令马修·李奇微中将接替麦克阿瑟原来所担任的职务,理由是麦克阿瑟“在有关正式职守的问题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的政策”[①⑧]。其实这是杜鲁门在美军越过“三八线”遭到重创之后,重新退回到有限战争的战略与麦克阿瑟不甘失败坚持在远东打一场全面战争的战略相互斗争的结果,也是以杜鲁门为首的民主党政府为了推卸战争责任而找的一个替罪羊。麦克阿瑟的被解职是美国朝鲜战争政策的一个转折点。

1951年5月17日,杜鲁门批准国家安全委员会起草美国在朝鲜的行动计划。美国一方面准备进行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建立一条更为稳定的防线,另一方面开始寻求主要通过政治谈判达成一个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案。美国明白虽然苏联没有参战,但结束战争的钥匙掌握在苏联手中。5月31日,艾奇逊派凯南以私人身份单独会见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表示在朝鲜谋求谈判的愿望。6月5日,马立克向凯南转达了苏联关于解决朝鲜问题的意见,苏联希望和平并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越早越好,但是苏军既没有参加在朝鲜的冲突,苏联政府不认为它能参加关于停火问题的任何讨论,建议美国应和朝鲜与中国就此事进行接触。苏联的立场使美国很高兴,因为第一,苏联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并且越快越好;第二,苏联没有把解决朝鲜问题和解决更为广泛的远东其他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基本上和美国解决朝鲜问题的立场相一致。所以6月23日,在马立克发表“和平的代价”的演说之后,美国立即作出反应。7月10日,中朝美三方经过协商,关于朝鲜停火与休战的谈判在开城正式举行。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出现的两大阵营经过一年的激烈角逐,战争在它爆发的地方“三八线”上基本结束了。

朝鲜战争的解决方式与1948年柏林危机的解决方式有某些相似之处,都3是美苏两国通过秘密接触,相互协商,最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达成妥协。朝鲜战争使美苏两国都从中学会了一些处理危机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维持战后长时期的美苏对峙但不致爆发全面冲突的局面,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无疑是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美苏两国学会这些处理危机的规则,却是以别人付出极大的乃至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来实现的。

*收稿日期:1995-11-10

注释:

①、①⑥、①⑧、《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400、544、536页。

②约翰·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80页。

③、④、⑧、刘同舜:《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6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54、78页。

⑤约翰·斯帕尼尔:《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⑥杨生茂:《美国外交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5页。

⑦福雷斯特·C·波格:《马歇尔传(1945—195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456页。

⑨、①⑤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5、219页。

⑩牛军:《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演变》,《美国历史》1991年第1期。

①①、①④《麦克阿瑟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56、285页。

①②叶雨:《出兵朝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82页。

①③、①⑦奥马尔·布莱德雷:《将军百战归》,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754、837页。

标签:;  ;  ;  ;  ;  ;  ;  ;  ;  ;  ;  ;  

论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_朝鲜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