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部门报告的意见和建议_资产报酬率论文

关于企业分部报告的评析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部论文,建议论文,报告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当前上市公司中,跨行业和跨地区的投资经营越来越普及,而合并会计报表仅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掩盖了企业内各分部之间的风险差异,不能提供各分部的经营风险和投资报酬率水平。因此,作为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的分部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分部报告的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对企业各分部的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企业整体作出更有依据的判断,并将资金投到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分部中去。鉴于此,本文拟就我国的分部报告作以下探讨。

一、报告分部的划分

对报告分部的划分,目前流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1号(SFAS NO.131)中提及的“管理法”,强调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为分部的划分标准,其实际的可操作性较强;另一种是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ISA NO.14)为代表的“风险和报酬法”,以承担不同于其他业务分部或其他经济环境下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报酬为分部的划分标准,其实际操作时随意性较大。目前,我国分部的划分亦采用“风险和报酬法”。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影响着企业如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如何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一般根据经营风险来确定其组织结构,由此可见,以“风险和报酬法”对分部的划分亦应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风险和报酬率进行分部的确定。因此,企业对分部进行确认时,应适当披露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便于报告使用者对分部确定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报告分部的确定

在确定业务分部时,一般结合产品或劳务的性质、生产过程的性质、购买产品或接受劳务的客户的类型或类别、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使用的方法、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处的法律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在确定地区分部时,通常结合经济和政治情况的相似性、在不同地区的经营之间的关系、生产经营的相似性、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定风险、外汇管制的规定等进行分析。因此,企业应提供其划分分部的主要考虑因素的分析情况,特别是对受政治和政策影响较大的地区分部的确定更是如此。

对报告分部的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采用重要性的标准10%和报告分部75%的标准,这与ISA NO.14和SFAS NO.131的观点略有不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一个分部的收入(包括对外营业收入和对其他分部的营业收入)达到企业分部收入总额的10%以上可作为报告分部。但笔者认为,如果一个分部的收入大部分(“大部分”的确定标准还可进一步探讨)来自于企业内部垂直下游分部,由于其对内的依赖性较强,应将其与垂直下游分部合并后,再按10%的标准进行判断。原因是:①如果因股权或其他原因将其分拆归属为不同利益实体,则这两个分部的经营业绩都会受到重大影响;②有利于剔除因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得不合理而造成分部利润分配的不合理,亦可减少管理当局操纵分部利润的空间;③从企业的价值链角度来看,收入最终是依靠对外销售来真正实现的。当然,如果企业的利润中心的划分较为合理,各业务分部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话,也可分别作为分部处理。

2.《企业会计制度》对报告分部判定的第二个标准是:“分部营业利润占所有盈利分部的分部营业利润合计额的10%或以上;或者分部营业亏损占所有亏损分部的分部营业亏损合计额的10%或以上”。但在实务中,如果没有一个亏损分部达到10%的标准,且因风险与报酬率的差异不便合并,但因技术进步、市场突变,或其本身处于夕阳产业,则该亏损分部以后年度的亏损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当年不将其作为报告分部披露出来,势必会误导报告使用者对企业今后的财务状况的判断。因此笔者认为,在没有一个亏损分部达到10%的标准时,至少要披露其中达到一定亏损金额(可按资产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确定)且行业前景不乐观的分部。

3.在运用“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10%或以上”这一标准时,应注意把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或分部无偿占用其他分部或关联公司的资产纳入计算范围。因为对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或分部,往往直接按其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总额去计算是否达到10%的标准,这样容易忽略子公司或分部无偿占用的其他分部或关联公司的资产,从而不能真实反映其资产收益率。

4.对拟用或正在用发行股票或配股募集的资金投入的金额较大的经营项目,应作为报告分部,并应连续数年予以披露。当前,很多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时,对拟投入的项目前景进行大量的描述,而一旦资金募集完成后,却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或者投入原定项目后,其投资报酬率却与原先的财务预测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通过将该项目作为报告分部进行连续披露,以利于对管理当局的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监督。

三、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分部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有分部营业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利润、资产和负债等。但笔者认为,仅通过这些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分部经营风险和报酬率水平,还需对部分指标进行修正并增加其他相关信息。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披露分部营业收入时,应将分部对外营业收入和对其他分部营业收入分别列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是以母公司中的一块优质资产为主体上市的,其与母公司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如果是以这类公司的上市子公司或合营、联营公司为编制分部报告的会计主体,则其向母公司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收入亦应与其他收入分别列示,以便真实反映该分部的经营风险。

2.由于各分部之间存在销售事项,且分部营业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中有一部分是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后才能得出,故对内部转移价格的定价策略和共同的营业收入、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分配方法应当予以披露,并说明是否较上一会计报告期有所变动。

3.以对外销售业务为主的分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可能在于其依赖的主要客户的风险。因此,SFAS NO.131规定:“分部报告应提供其依赖主要客户程度的信息,如果与某个外部客户交易的收入达到企业收入的10%以上,则企业应披露该事实。”这一规定值得借鉴。同时笔者认为,如果分部的主要客户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标的额较大的诉讼案件)足以较大地影响其财务状况,进而较大地影响到该分部的盈利水平时,也应予以披露。

4.按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作为资本性支出的研发经费和开办费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这不利于对高科技和新开办分部的经营、盈利水平的分析,会使管理当局因为短期利益而放弃必要的研发项目的投入。因此,可考虑对分部的研发经费和开办费在分部的期间费用中单独列示。

5.在分部资产的信息披露上,应把独立核算的子公司或分部无偿占用其他分部或关联公司的资产纳入分部资产范围,特别注意要将上市公司分部无偿使用其母公司的资产计入分部资产。

6.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纵的难度远远超过对应计利润项目的操纵难度,故如果分部报告中能提供分部的现金流量信息,将有利于对各分部的经营质量和风险程度进行更真实的分析、评价。IAS NO.14鼓励企业对分部的现金流量信息作出披露,美国财务报告委员会在其《论改进企业报告》中亦持相同的观点。

7.对不拟持续经营的分部应进行披露,以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未来整体的盈利水平进行预测。

四、分部报告的利用

由于分部报告是对企业内各主要分部的信息披露,我们可以利用分部报告的会计信息,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对报告分部的分析要结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性、共同的营业收入、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该报告分部所处的行业背景、市场现状、政策因素等进行分析,而不应仅仅依赖于分部报告中的数据。特别是对营业利润或营业亏损金额异常或数额较大的报告分部应重点进行分析。

2.计算各报告分部的资产报酬率,对资产报酬率前后年度变动较大的报告分部,应结合其行业背景、市场状况、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去分析其真实性及收益质量。

3.由于分部报告限定报告分部数不超过10个,所有报告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合计额要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因此报告分部在整个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有报告分部的营业利润之和理应构成整个企业的营业利润的大部分。但在确定报告分部时并没有营业利润10%的标准,故可计算所有报告分部的营业利润之和占整个企业的营业利润的百分比,同时计算所有报告分部的营业收入之和占整个企业的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衡量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报告分部的盈利水平。

令Q=所有报告分部的营业利润之和占整个企业的营业利润的百分比÷所有报告分部的营业收入之和占整个企业的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对Q进行分析:如果Q接近1,说明企业报告分部盈利水平与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当,企业的收益质量较好;如果Q远远小于1,说明报告分部的盈利水平不及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即企业的收益质量较差,此时应关注报告分部的具体行业背景、市场情况、管理水平、管理当局采取的措施及除报告分部以外的分部(下称非报告分部)的情况(包括对非报告分部盈利水平的真实性分析,以避免管理当局既可对非报告分部进行利润操纵又可不必将其作为报告分部进行披露);如果Q远远大于1,说明企业的报告分部盈利水平高于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此时应重点关注非报告分部的经营状况及其较低的盈利水平的原因。

4.根据各报告分部的资产报酬率和所有报告分部的平均资产报酬率,计算其方差,并引入资产报酬率变化系数的概念。设Ki为第i个报告分部的资产报酬率;K为所有报告分部的加权平均资产报酬率;Pi为第i个报告分部的营业利润;n为报告分部总数(n≤10)。所有报告分部的加权平均资产报酬率报告分部资产报酬率方差;报告分部资产报酬率变化系数=σ÷K。

用该变化系数与同类上市公司的变化系数进行比较,如果该变化系数越大,说明各分部之间的资产报酬率的差异越大,从而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因为一旦企业通过投资组合效应降低整体经营风险所依赖的报告分部的盈利能力降低,则该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将增大。从管理成本来讲,管理当局管理资产报酬率差异较大的不同分部的难度和成本亦较大。同理,也可对报告分部的资产周转率、经营收益率等其他财务指标进行类似的变化系数分析。

5.结合报告分部的资产报酬率,对每一报告分部不同会计期间的资产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其中,对拟用或正在用发行股票或配股募集的大笔资金进行投资的报告分部应重点分析,以便了解管理当局是否将资金投向收入高、获利能力强的分部,以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标签:;  ;  ;  ;  ;  

关于企业部门报告的意见和建议_资产报酬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