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_巴西足球论文

中巴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_巴西足球论文

中巴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巴论文,关系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的回顾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分别处在东半球和西半球,相距十分遥远。但自19世纪初起双方一直存在着友好往来,交往的历史悠久。早在1810年,就有几百名湖北省茶农从澳门前往里约热内卢从事茶树种植。1880年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与巴西政府在天津签订了《中国—巴西和好通商航海条约》,并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使节。1909年,中国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和公使前往里约热内卢,受到巴西总统的接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巴关系得到了继续和快速发展。双边关系是从民间往来、首先是从经贸和文化往来开始的。1953年和1954年,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分别成立了巴中文化协会。50年代,中国曾派民间艺术代表团、杂技团和新闻代表团访问巴西,巴西也有一些著名作家和其他文化名人访问过中国。

60年代上半期中巴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61年8月,巴西副总统若奥·古拉特访问中国。这是第一位在任的拉美国家领导人访问新中国。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会见了古拉特副总统一行;首都各界1万多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欢迎巴西贵宾。古拉特就任总统后,竭力主张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1962年12月,中国新华通讯社获准在巴西设立分社,这是新华社在拉美设立的第一个分社。

1963年6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派经贸展览会筹备小组赴巴西,筹备展览。筹备小组抵达巴西后,受到古拉特总统的接见。1964年年初,中国贸促会派3人小组赴巴西工作,古拉特总统盛情接待了他们,双方还准备商讨互设商务代表处事宜。巴西政府当时还考虑邀请陈毅外长访问巴西。显而易见,巴西政府有意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中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并相应做出了积极反应。中方立即组成了以林平为代表的驻巴西商务处班子。然而,就在中巴关系日见看好的关键时刻,巴西于1964年4月1日发生军事政变,古拉特政府被推翻。军政府于4月3日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中国驻巴西的9名工作人员。此举遭到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巴西军政府的上述行为,使60年代上半期中巴之间业已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全面中断。

中巴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空前提高。197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并宣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永不称霸,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点。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与此同时,拉美国家一些领导人开始认同三个世界的立场,并将其对外政策的立足点转到第三世界一边。这意味着,拉美国家与中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持有共同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共同利益,可以相互支持,从而为中拉关系取得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尤其是中美关系的解冻,许多拉美国家逐渐摆脱“意识形态边疆”的束缚,承认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实现对外关系的多元化。进入70年代以后,巴西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长,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为与其大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巴西政府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关系。1974年盖泽尔总统上台后,提出“实用主义”的外交方针,其基点是使外交为民族经济服务,这就为对外经济及贸易关系的多样化铺平了道路。巴西在宣布自己属于西方世界的同时,也强调自己是第三世界国家,力图在国际社会中扩大影响,树立大国形象。为此,巴西迫切希望与中国发展关系。

1974年3月,巴西驻苏联大使马里奥马向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新权表达了巴西政府与中国建交的愿望。中国政府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1974年4月10日,巴西政府派遣以出口商协会主席科蒂尼奥为首的代表团访问中国,随团来访的巴西外交部亚非大司亚大处处长布埃诺与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官员接触,提出巴西政府愿与中国政府商讨建交事宜。1974年8月,中国外贸部副部长陈洁率团访问巴西,盖泽尔总统接见了代表团。同时,巴西外交部长特别助理卡瓦尔坎蒂同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陈德和举行建交谈判,双方很快达成协议。8月15日,陈洁副部长和巴西外长西尔维拉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建交公报。同日,巴西外交部宣布终止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1975年4月1日巴西首任驻中国大使纳波莱昂抵达北京,中国首任驻巴西大使张德群也于同年5月2日到任。

中巴关系的发展

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亚洲和拉美的大国,在国际上都具有重大影响。中巴建交不仅使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中巴关系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中巴建交后,巴西政府的一些官员在政治上对中国仍抱有误解,对发展两国关系持谨慎态度。因此,在中巴建交后的最初两年,双边关系进展缓慢。1975年5月,巴西外长西尔维拉向张德群大使表示:“我们两个大国建交很重要,但两国关系的发展得慢慢来,像大象走路,稳步前进,有时可能坐下来,但倒退是不可能的。”这几句话反映了当时中巴关系的状况。

1976年9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为适应国内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交政策逐步进行了调整,把加强同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其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从而为中拉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巴关系出现多渠道、多层次、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与此同时,巴西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实行的更加开放的政策也为中巴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77年下半年,中巴关系开始松动,双方交往逐渐增多。1978年1月7日,中巴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巴政府贸易协定》。这是两国建交后签署的第一个政府间协定。同年6月巴西政府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11月,巴西矿业能源部长率团访问中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与此同时,双方民间往来也明显增多。1978年巴西共有17个代表团78人访问中国。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巴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先后签订了贸易、海运、科技、和平利用核能、文化教育、经济技术、航空航天、避免双重征税、互设总领事馆等50多个政府间的合作协定和协议,建立了11对友好城市。巴西多年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下面较详细地介绍中巴在各个领域的关系。

一 政治关系

发展与巴西的关系,特别是政治关系,是中国的既定政策。近十几年来,两国高层领导人一直保持着频繁的互访。1992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肩负国家最主要责任的7位成员中,有5位正式访问过巴西,特别是江泽民主席于1993年11月和2001年4月先后两次对巴西进行了访问。江泽民主席在第一次访问巴西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和逐步建立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4项主张;在第二次访问巴西时,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巴关系的3项具体建议。若奥·巴蒂斯塔·菲格雷多总统、若泽·萨尔内总统和费尔南多·恩里科·卡多佐总统都曾作为中国的贵宾访问中国。此外,包括路易斯·费利佩·兰普雷亚外长在内的几任外交部长,巴西的其他众多部长和议员,都访问过中国。江泽民主席和卡多佐总统都强调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视和处理中巴两国战略合作的特殊重要性,并就建立中巴跨世纪、长远、稳定、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中巴两国还建立了外交定期磋商机制。这对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扩大共识和推进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政府赞赏和支持巴西为巩固地区稳定、推动南美一体化所做的努力,并同以巴西为首的南方共同市场建立了对话机制。巴西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中巴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密切合作。两国作为东、西两个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在推动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健康发展方面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二 经贸关系

经济贸易关系是中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双边关系发展的具体体现。

中巴贸易关系在经历了60年代的曲折之后,70年代有了一定的发展。70年代上半期,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起伏较大。1972年两国恢复了直接贸易,但贸易量并不大。1974年,两国贸易额为1742万美元。建交后,1975年达到6794万美元,但1976年又跌至1280万美元。1977年以后,中巴关系开始改善,两国贸易关系迅速发展。1978年1月7日,两国签订了《中巴政府贸易协定》,从而为中巴贸易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9年5月,中国副总理康世恩对巴西的访问有力地推动了中巴贸易关系的发展,当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2.16亿美元。此后,巴西成为中国在拉美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自90年代以来,在中国与拉美各国的贸易中,巴西一直居第一位。1992年中拉贸易总额为29.76亿美元,其中中巴贸易额为5.84亿美元,占中拉贸易总额的19.62%;1996年中拉贸易总额为67.29亿美元,其中中巴贸易额为22.4亿美元,占中拉贸易总额的33.28%;1999年中拉贸易总额为82.87亿美元,其中中巴贸易额为18.48亿美元,占中拉贸易总额的22.3%;2000年中拉贸易总额为125.9亿美元,其中中巴贸易额为28.45亿美元(中国的出口额为12.20亿美元,进口额为16.20亿美元,巴西对中国的进出口呈顺差),占中拉贸易总额的22.6%。两国进出口清单显示,巴西出口的初级产品为豆饼、豆油和大豆、铁矿石;制成品为锅炉、机器、机械仪表、照相器材、钢产品、木浆木材、纤维、鸡肉、皮革、车辆及零配件。中国向巴西出口的产品为纺织品、机械、电表、电子设备、化工产品、玩具、鞋类、光学仪器设备和皮革制品。

截至1999年12月,中国在巴西约有50个投资项目,实际投资总额为5000万美元,涉及的领域包括采矿、冶炼、木材加工、运输、食品、服装、轻工产品、医疗卫生和餐饮业等;巴西在中国的投资项目有193个,合同金额总计1.9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亦约5000万美元,其中较大项目涉及水力发电、铁路建设、建筑等。

三 科技交流与合作

两国政府于1982年3月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年后生效。1984年5月,在菲格雷多总统访问中国期间,双方还签订了两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补充协议,确定在农牧业、林业、卫生、电子及信息、电力、航天技术和标准化等领域进行合作;10月,两国政府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同年12月,中国和巴西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1985年两国签订了地质科学和钢铁工业合作议定书。1986年,巴西首任科技部长雷纳托·阿谢尔率领巴西政府科技代表团访问中国,双方就信息、航天、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1988年7月萨尔内总统访问中国期间,两国外长签署了关于核准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议定书、交通领域科研和技术开发合作的补充协议、工业技术 合作议定书和电子科技合作协定等6个文件。在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制和运载火箭的合作方面,双方还签署了合作执行协议。

经过10年的努力,中巴科学家共同研制的“地球资源一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开始向中国、巴西和世界其他具有接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发送可见多光谱短波红外遥感图像信息。“地球资源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中巴在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范例。卫星升空后,在自然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90年9月,中国投标参加巴西的航空测量工程。中方200多名高级技术专家曾在巴西工作。1995年,巴西在上海举办了巴西科技展览会。1996年,中国也在巴西举办了中国高科技成果展览会。

中国同巴西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领域广、规模大,已初步形成形式多样、官民并举、双方受益的局面。1982~1998年,双方共签署了18个科技合作协定、协议和议定书,签署的对口合作会谈纪要、意向书、执行任务合同和谅解备忘录则更多。双方不仅有国家级对口部门的合作,而且还有省州级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有500多个科技团组进行了交流。中巴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的科学技术都有较快的发展,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在科技领域各有千秋,互有需要,因而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展较快,成效明显。目前,两国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都希望扩大合作,把科技交流引向深入。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渠道,并开展部门之间、机构之间、专家学者之间的往来接触,作为政府合作的补充。在合作方式上两国将把重点从一般考察逐步转向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和合作经营,促进科技合作与经贸合作相结合,使科技合作更上一个台阶。

四 文化交流

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巴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总理曾把对外贸易合作和对外文化交流比喻为中国的两个翅膀。

1985年11月,中巴两国政府文化教育合作协定在巴西利亚签署。它规定鼓励和发展两国间的文化、教育和体育方面的合作(包括互派作家和艺术家,交换出版物和电影电视片,互换留学生等)。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文化合作混合委员会。混委会定期举行会议,商定年度执行计划。双方先后签署了1991~1992、1993~1995和1997~1999年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随着两国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双方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层官员也保持了直接接触。1985年以来,中方已先后派出5个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巴西,巴西文化部也先后派3个部级代表团访问中国。这些互访为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20年来,中国有40多个文化、艺术、体育和学术代表团及多名中国艺术家访问巴西。2001年6月,中国在巴西多座城市举办规模较大的中国文化周,内容包括京剧团访演、中国现代绘画展、中国文物精品复制品展、京剧人物造型展等。这是中国在巴西举办的最有影响的文化活动,也是迄今中国在拉美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巴西也有近20个文化和艺术团组访问中国,还有多个艺术展在中国举办。巴西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特别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巴西的足球和足球运动员广为中国人民所熟悉。

在文化领域,距离和差异不是障碍,相反会产生吸引。1996~1997年两国互相提供了大量的记录影片,在全国电视网上播出,引起公众的巨大兴趣。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高等院校,外语系开设了葡萄牙语课程,并翻译了一些葡萄牙文学著作。在巴西,对中国传统医药(特别是针灸和中草药)的研究兴趣也在增加。遗憾的是,双方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预算不能令人满意,两国政府对文化交流活动的支持显然是不够的。

五 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巴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关系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中巴关系发展在领域间存在不平衡性。巴西官方文件指出,双方贸易关系虽有发展,“但这种发展远远落在富有成效的政治对话、实际存在的可能性、甚至落在我们相互的兴趣之后”。事实是,在中巴关系中,首先存在着经贸关系相对滞后问题。双方经贸合作与双方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均不相称,贸易和投资额在各自贸易和外国投资额中所占比重很小。特别是双方相互投资的大型合作项目不多。大力发展中巴经贸关系,实际上已成为建立跨世纪的中巴全面友好合作关系的关键。

目前,在推动中巴经贸关系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和困难。

第一,在地理上,两国相距遥远,不利于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双方企业家均不甚了解对方国家的商品,更不了解对方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在这方面,可以说两国的企业家都缺乏进取精神。

第二,随着1995年南方共同市场的建立,巴西同本地区内外的贸易关系明显加强。巴西与西欧和北美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与北美和西欧相比,中国对巴西的出口不仅起步晚、贸易基数小、市场份额不大,而且存在运输难、费用高、贸易周期长等不利条件。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拉美地区内部经济一体化正在取得新进展,小地区贸易组织相继建立,成员国的产品将享有更多的关税优惠,在不平等竞争下,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在巴西乃至整个拉美地区将进一步受到影响。所有这一切正在为中巴乃至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困难。

然而,中国和巴西是分属东西半球的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根本上讲,中巴经贸合作对双方有利,并且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双方均面临着发展经济和富民强国的任务。共同的利益和众多的共同点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双方的出口占对方的进口份额很小,但两国的市场都存在着很大潜力。目前,巴西在克服了1999年年初的金融动荡后,不断调整其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其经济正在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为中国的产品进入巴西市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已决定将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也为巴西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新商机。

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巴发展经贸关系的关键是要以新思路相互开拓对方市场,特别是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领域、多种形式地开展双边经贸合作。一是要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二是要各自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对方投资,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四是要加强双方信息交流。通过上述努力,中巴经贸关系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两国人民之间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双方虽然有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但其规模依然远远不够。每年到中国访问和旅游的巴西人约有7000人,到巴西的中国人每年也只有几千人。两国的报刊、电视等媒体对对方的介绍也较少,且巴西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经常是照抄美、欧报纸上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们不知在巴西有多少研究中国的学者,甚至提不出任何巴西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姓名。很多巴西人对中国仍然充满着神秘感和某些误解。中国人对巴西了解最多的是巴西足球和贝利的名字,以及咖啡和桑巴舞。中国也极缺少研究巴西的专家和学者。此外,双方派驻对方的记者也极为有限。中巴人民之间缺乏足够了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障碍。中国能说葡语的人极少,因此造成了双方文化和其他领域交流的困难。

构筑新世纪的中巴关系

作为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与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识。中巴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多极化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双方都主张捍卫国家主权,反对以人权等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似立场。当前,中巴两国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尤其是双方都希望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双方的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都有要求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的愿望。相同的处境、共同的利益和使命,成为促进中巴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的坚实的政治基础。

巴西政府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1988年7月,萨尔内总统访问中国时表示,巴西和中国都是发展中的大国,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地位,相互间有许多共同点,巴西政府愿意把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放到绝对优先的地位,愿与中国建立起非常特殊的关系。

1993年5月,时任中国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访问巴西时说,中巴两国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两国的双边关系。这一“战略伙伴关系”的概念,在稍后江泽民主席于1993年11月访问巴西和1995年12月卡多佐总统访问中国时被确认。2001年4月11日,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巴西时说,中巴建交27年来,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友好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将双边关系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推动了双方各个领域的关系稳步发展。中巴加强协调与合作,深化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对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愿与巴方共同努力,继续推进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为此,江泽民主席还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继续保持高层接触和各个层次的人员交往;切实加强双边经贸、科技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丰富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内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中巴战略伙伴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新型国家关系。它超越地理局限,不针对第三国,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巴关系将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做出重要贡献,也将树立一个南南合作的典范。卡多佐总统赞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看法和建议,并表示巴方也将为此做出积极努力。

当然,要将推动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愿望和有利条件变为现实,还需要双方共同做出更大的努力。其中,扩大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深化科技交流,特别是高科技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此外,两国人民之间通过文化交流和旅游,加强沟通和相互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中国对巴西的研究和巴西对中国的研究,以及双方在这一领域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解决语言障碍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前提。

巴西占拉美和加勒比人口的30%,中国占世界人口的22%。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巴西,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构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其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和巴西两国应该更加接近。作为两个具有重要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应当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标签:;  ;  ;  ;  ;  ;  ;  

中巴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_巴西足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